郑春华:运筹帷幄布阵局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人爱喝茶是有了名的,这次去福州出差,有幸得以见识。茶道即商道的深邃文化,使他们更加懂得和气生财的内涵。“我们很多生意都是在喝茶时聊出来的。边喝边聊,就像朋友聚在一起,这样的气氛最融洽不过了。”话音未落,好客的郑春华已递上热茶。顺手接过,顿时香气馥郁,沁人心脾。“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而我们的采访,也正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开始。
  “父亲就像一座山”
  福建长乐,10年前仅有1000余台经编机,经编年产量不过1万吨,年产值不到20亿元;而10后的今天,现拥有先进的经编设备1万多台,经编(花边)年产能近50万吨,年产值超220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基地。他的传奇归功于产业集群的密集和产业链的完善,更得益于诸多像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航港针织品有限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殊不知,这两个龙头企业都是郑春华和父亲郑依福等创建的。多年来,他们立足行业,远观未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经编路。
  “父亲是1985年开始从事做经编这个行业的,在长乐算是最早的一波。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他们7个人,每人出了一万两千块钱就起家了。由于实力有限,买的设备大都是二手的。虽然当时生意不错,但几乎是一边维修、一边开工。”郑春华说起父亲创业史,眉头皱缩,似乎有很多说出不出的苦。作为家里的长子,郑春华从小就很懂事,深知父亲的艰辛。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一放学来就来父亲的工厂帮工,渐渐地他喜欢上了经编,喜欢上了纺织。
  1996年,大学毕业后的郑春华来到父亲的小厂里,做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从钳工到销售,从车间到管理,郑春华在父亲的带领下摸爬滚打,迅速成长。2000年,郑依福创办了长乐航港针织品有限公司。“当时一台新设备差不多400多万,而我们只有1000万。也就想说,买了两台设备之后就没有多少钱了。于是我们决定购买只有几十万一台的二手经编机,可当10台设备买回来后,机械根本就不能用,父亲急得吃不下饭。”郑春华回忆道。“因为请不到专业技术人员,也雇不起德国专家,于是父亲亲自动手改造,有一次竟两天两夜没出过车间。听我妈妈说,父亲有时候晚上说梦话都是关于改造维修的事。”就这样,一连几个月,郑依福都猫在车间里。而八个月后,10套设备全部正常运转,半年时间就收回了当初的购机成本。
  “事实上,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如今父亲的技术越来越精湛,甚至听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毛病。”郑春华说的自豪,却又一脸的无奈。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高端经编机都是德国卡尔迈耶的代名词。从德国进口机器不仅购买成本高,维修费用也高,从订货到交货还要等一两年时间。设备一旦遇到故障,国内的机修师傅根本插不上手。“我们就是不甘心,不能老被人牵着鼻子走。”
  为了打破技术垄断和节约成本,已经有了成功改造进口设备经验的郑家父子决定自己研发制造经编机。经过两三年的经验积累和团队组建工作,鑫港纺机总公司于2004年底正式成立,董事长郑依福兼任首席技术专家,郑春华任总经理。200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产品HGF 43-1-24多梳栉带压纱板(贾卡)经编机出产。从此,鑫港走向了自主研发的创新路。
  “每当我遇到困难,心烦意乱的时候,只要我一想到父亲的坚韧和毅力,想起创业时的艰辛,什么愁云都会烟消云散。父亲就像一座山,给我无尽的力量和希望。”郑春华表示:“父亲也无形中给了我压力,我必须要超越他,只有把鑫港继续做专做强,才能对得起他的信任和心血。”而每每回忆起这些,郑春华的心里总是百感交集,因为他比谁都知道鑫港今天的来之不易,与昨日的种种艰辛。


  “8年超过80年”
  2005,鑫港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产品HGF43-1-24多梳栉带压纱板(贾卡)经编机打破国际垄断,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该项领域的空白。从此,鑫港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止。以编织速度为例,第一代产品的编织最高速度为300转/分钟,如今第六代的速度已达到920转/分钟,成为国内外同行业中转速最快的机型。
  “在日前‘中国经编万里行’来长乐之际,我们举办了两款经编机发布会,并请了行业最权威的专家鉴定。其中多梳栉高速带压纱板提花经编机XGHF43/1/26转速达到660转/分钟,比国内同类机型提高30%、比国际同类机型提高10%;多梳栉高速提花经编机XGHM43/1首次突破了920转/每分钟的运转极限,比国内外同类机型的运转速度提高15%。”郑春华高兴地说:“我们的第六代全自动多梳栉高速提花经编机,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不仅克服了普通经编机需要在高温下运作的缺点,更代表了当今节能降耗的最新趋势,在世界也属首创。”
  鑫港能跻身国际一流经编设备生产企业行列,靠的正是这么多年来,坚持走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路。“没有创新,就是等待死亡;只有走自己的路,企业才有希望。”郑春华深知创新的重要。对此,鑫港不断在人才引进、设备购置、产能扩大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先后投入了6000多万元,配备了国际上一流的现代化生产加工装备,来保证产品的精度。如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超长龙门铣、数控立、卧组合铣等,可以使用产品的精度误差在1丝以内。在工艺设计上,鑫港还自主建立了设计模型,通过专业开发的仿真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减少成本的浪费及时间的浪费。
  与此同时,鑫港还大力运用ERP管理软件,远程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智能系统,为公司研发管理提供了快速、有效、方便的沟通渠道,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能够比别人少一半的时间推出新产品。另外,鑫港还拥有专门的研发、调试车间,专门负责新机型开发、试验,为公司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基地保障。通过不断激励人才创新,目前鑫港平均每年员工技术创新达50多项,平均每位员工每月奖励金达800元以上,这在长乐属第一家。创新,在鑫港蔚然成风。   “公司没有成立之前,长乐地区每年差不多要向德国买400到500百台机器,现在90%以上选择的是鑫港及国产机型。”郑春华骄傲地说:“国外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可以,而且做得还要比他们好。我们用8年的时间超过了德国卡尔迈耶的80年历史。”郑春华一口饮尽茶。怎么能不骄傲呢?以前德国的经编机最贵的一台卖到近千万,当时的速度只有每分钟500转,而现在每分钟达到800转,售价只有400多万。如今,德国经编机产能提高了60%,价格却下来60%。这一切,都是鑫港的“功劳”。
  当初曾“走麦城”


  周六的早上,记者在鑫港纺机行政经理陈平的带领下,参观了鑫港车间。还没有走到车间,老远处就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心想怎么周六也还上班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现在正加班加点的赶工,因为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3年下半年。如今在长乐,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以前,订德国设备要等一年才能到货,而现在,德国货有现货,订鑫港纺机的设备却要等上一年”。
  在鑫港有这个这样的规定,那就是“坚定保持3个级别产品的领先,即第一个级别为市场投放的领先产品,第二个级别为研发中试验新产品,第三个为概念机型。”这也就是说,在鑫港新研发的设备,就要拿到航港针织这边来试运行,并设计、生产新花样。然而当记者问到国内市场占有率时,郑春华尴尬地笑了。“目前,我们的花边主要以出口为主,内销市场还没有做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航港针织在国外市场销售额增长60%以上,却在国内没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不仅国产设备不被国内企业认可,就连我们用自己设备生产出来的花边产品,甚至比德国进口设备做出来的质量还好,也要遭人刻意压价,说我们的产品不是进口设备生产的。同样一米布,进口的卖10元,我们的就得5元。”郑春华气愤地说:“后来,我拿着没有标签的两种布去找供应商,要他分分哪个是国产,哪个是进口的。结果,他最后选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可尽管如此,郑春华依然改变不了国产设备“低贱”的现状。与此同时,国内同行的恶性竞争也愈演愈烈。
  “当我们研发出第一台设备的时候,请专家来鉴定,他们根本不愿意来。在他们看来,国有大型纺织企业都不能研发出贾卡经编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于是,满怀辛酸的郑春华决定先放弃国内市场,主攻国际市场。
  “和外国人做生意很简单,没有设备的歧视,他们只看产品质量。由于我们的设备先进、研发速度快,每年都会开发出好几百种花样,所以我们的品牌很快就在国外市场打响了,并和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郑春华说道:“当初我们确实有点‘走麦城’的感觉。但现在,由于国内很多企业是给国外品牌做贴牌加工,而国外那些品牌又指定要我们的产品,所以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开始主动和我们合作。国内市场拥有巨大的商机,我们必须把它重新拾回来。”
  如今,鑫港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原有卖方市场的格局,也影响着经编机行业的重新洗牌。以花边经编机为例,目前国产花边经编机已占据了中国花边机市场的90%。2012年以来,80%以上新增产品都是鑫港纺机的产品。


  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2012年,鑫港纺机投资12亿元并定位于“10年不落后,20年不淘汰”的福建福清工业园印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近400亩,是福清市政府自2009年以来批准建设的唯一一个印染后整理项目,一时在行业引起了很大轰动。要知道,2012年,鑫港纺机的营业收入才只有6亿元。即使加上航港收入的3亿元,12亿元对郑春华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目前长乐常规产品的印染价格是每吨7000~8000元,但即使是出2~3倍的价格也不一定能印出我们想要的高端产品。”而此时,鑫港另一个兄弟公司航港针织面对市场不断地表现出对产品要求的攀升,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郑春华决定孤注一掷。“福清工业园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但是没有针织印染厂,所以这是一个潜在的商机,趁机创建宏港印染。印染后整理对提升产品附加值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航港来说,再加上高速经编机的研发,可使产品直接摆脱产能与品质的受限。在征得政府、银行的大力支持后,资金不再是难题。”据悉,该印染项目共设计24条生产线,一期工程12条将于今年6月可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除公司自用外,还将对外开展业务。
  “我现在主要负责公司的全面发展规划和总体部署,对鑫港、航港和宏港统筹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并建立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如今,郑春华父亲主管经编机的技术研发,媳妇和小弟主管航港针织,大弟主管宏港印染,各自分工协作,相得益彰。“这就是家族企业的优势,人多力量大,执行速度也快。尽管我们也有分歧、有偏差,但都会坐下来集体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目标。”按照郑春华的战略布局,鑫港将研发生产最先进的经编机设备;航港针织则研发、设计和生产最流行的花边面料;宏港则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染整后处理,三者相互依存、互相提携,这样从设备、到织造、到染整,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牢牢掌控在郑春华手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筹帷幄之中,郑春华早已决胜千里之外。
  “未来的竞争是技术、服务与人才的竞争,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将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力争3年内,把鑫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具有一定话语权,同时能够不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制造出多用途经编机系列产品的研发中心,并实现企业上市。”面对未来发展,郑春华胸有成竹。“而首先,我们要把家门口的生意做足,与下游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和国内的开拓。”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农历新年到来之时,我们应该要对过去的日子做一个总结,而对于2012年的纺织行业来说,值得说起的太多,但往往都是困难唱主角。在总结和回顾之后,我们需要的是迎接2013的正能量。  2012年以来,受外需低迷、内需趋缓、棉花差价、要素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纺织行业经济回升乏力,2013年1月2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部
期刊
2012年是纺织行业攻坚克难、调整升级的关键一年。因此,“2012年中国纺织十大新闻”的发布格外引人注目。“这十条新闻不仅记载了2012年行业不平凡的经历,更记载了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十大新闻的内容涵盖了过去一年纺织行业调整升级的主旋律。” 王天凯对2012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给予了肯定。  行业战略高屋建瓴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
期刊
历时一年、行万里路、千人参与,遍访主要经编产业集群,呈现一幅我国经编产业发展的全景与前景图。2012年5月18日下午,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共同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承办的“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中纺联大厦六层隆重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
期刊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从事棉纺织成套设备制造的企业集团,似乎成了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常客。凭借“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在棉纺织成套设备研发领域摸爬滚打17载,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具有棉纺织成套设备全流程工艺研究和设备研发、制造、营销能力的经纬股份再次荣获2012年度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  连续两年,记者跟随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一行走进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在这里的生产车间
期刊
由广州轻纺交易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新港82国际设计师嘉年华”2013年1月19日晚在园区国际时尚发布中心盛大举行。500多名来自法国、意大利、韩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内顶尖设计师欢聚广州轻纺交易园,以激情演绎倾城时尚盛事。  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可以说是广东省服装设计师的骄傲,他们对推动广东乃至中国服装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2000年至今
期刊
由于外部市场疲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2012年,以中小微企业居多的纺织行业处于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复杂的困境之中。在全中国“稳中求进”的号召声中,我们的纺织行业要如何实现自己的强国梦,我们的创新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这一切,是我们每一位纺织人都在深思的谜题。为此,本刊特别策划“强国”专题,以行业篇、展会篇、企业篇等来展现如今的纺织人如何在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由纺织大国进军纺织强国的“梦”与“现实
期刊
春临三月,万物复兴。2013年3月7日~10日,中国家纺行业将迎来筑梦未来的暖春盛事——深圳国际家纺布艺暨家居装饰展览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启动。  12万平方米史上最宏大规模,8万专业买家盛情赴会,1000多个国内外参展企业披挂上阵,60多个高端进口品牌集结亮相,将共同在家居整体软装饰的未来宏图上纵情驰骋,发掘更富发展力与竞争力的新题材,探索更为风格化与多元化的新模式,耕耘更专注研发与营销优势的
期刊
2012年3月29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工信部消费品司处长曹学军、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副会长赵洪等领导,以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和产业集群代表参加了会议。“内需有多大”、“资金有多少”、“外需怎么看”、“企业和产业集群怎么办”——围绕这四大问题。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对针织行业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剖析,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布局
期刊
2012年3月29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共同组织的“2012年化纤针织行业创新论坛”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隆重召开,同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了“2012/201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报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司副司长王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季国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
期刊
十年前,以四台细纱机,二十几个工人开始创建震纶公司的沈培荣这样说道:“选择进入棉纺这个行业,就决定了要把这个行当做一辈子。”这句话,就这样被沈培荣脚踏实地践行了十年。十年过去,震纶已经成长为再生纤维纱线行业的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沈培荣,却一如十年前那个初创企业时的人,了解纺织行业、热爱纺织事业,拥有一颗专注搞好产品生产的平常心。沈培荣喜欢结交朋友,他说,因为经营一家企业就是在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