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古法、农家、自制”的食品特别受消费者喜爱,毕竟“眼见为实”,当着自己的面做出来的食物肯定更值得信赖。也许是出于对机械文明的排斥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大家更愿意回味几十年前的老味道、老手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当今食品工业的不信任,以及对“古法食品很安全”的迷信。
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花生油作坊为例,超市里的花生油大约折合14~15元1斤,小作坊现做的才卖10元1斤,便宜了近三成。就因为这几块钱的便宜,粗心的消费者选择性地忘记了“便宜无好货”的古训。
很多人想当然觉得小作坊成本低,所以售价低。其实未必,由于具有规模优势和更优化的产业链布局,在同等质量水平前提下,大企业的成本可能比小作坊还低。比如小作坊两斤半花生才能出1斤油,按照10元1斤的售价,估计连原料都买不来。而在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花生的出油率大概在50%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两斤花生就能出1斤油。因此小作坊想在价格上打赢大企业,更多的是依靠较低的品质,甚至掺杂使假、偷漏税等违法手段。
即使小作坊能生产纯正的花生油也是风险很大的,首当其冲的风险是黄曲霉毒素B1,这是人类已知最强的致癌物。由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特别适合黄曲霉生长,因此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的小品牌、散装油问题特别突出,曾被监管部门多次曝光。而大企业有严格的质量控制,黄曲霉毒素又是必检项目,因此很少能发现它们的产品出问题。
另一个风险隐藏在大家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环节:花生在榨油前被放进一个烤炉中烤制。烤制的目的是提高花生出油率,但如果烤炉中的温度过高就有可能产生强致癌物“苯并芘”。小作坊主显然对于温度控制不那么在意,也不会采取任何去除苯并芘的工艺,甚至可能将油渣二次回炉。如果小作坊的油拿到实验室检测,恐怕苯并芘超标也不是稀奇的事情,而在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很难出现这种问题。
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是,当地消费者在小作坊购买散装花生油的容器居然是回收的旧饮料瓶。过去监管部门在抽查中经常发现,一些粮油店售卖的散装食用油里塑化剂含量很高,问题就出在油桶,那是用回收废旧塑料做的,而大企业不可能这么干。
除了卫生状况,小作坊榨的油还存在一些其他质量安全隐患,比如水分、游离脂肪酸以及固体杂质等问题。这些杂质一方面会加速花生油的酸败变质,另一方面会使得油的烟点降低,也就是炒菜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油烟。油烟不仅会增加局部PM2.5浓度,还包含多种对健康不利的物质。而工业化生产的花生油不仅纯度高,而且会添加高效的抗氧化剂(TBHQ),使油的品质大大提高。
地方监管部门显然深知这些散装油的风险,因此要求小作坊做到“批批检测”,但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批批检”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是很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由于每个“批次”的量都很大,且每批产品的质量均一,因此虽然“批批检”的成本很高,却也可以摊薄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对于小作坊来说,“批次”这个概念几乎不存在,顾客随到随榨,每一次榨出来的油都可能有差别。即使作坊主想做检测,其高昂的成本也难以承担。
虽然监管部门有履职不到位的问题,但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是消费者不合理的选择为这些小作坊造就了生存空间。现在还有不少消费者从网上买家用榨油机,我对这些“家庭自制爱好者”深表同情。首先家用榨油机的出油率低,您从市场上买的花生也未必是出油率高的品种,经济上很不划算。其次黄曲霉毒素是看不见的,即使花生外观良好、没有生霉或发芽,也可能受到毒素污染,而且家庭榨油也避免不了杂质的问题,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如果要吃花生油该怎么办?一是推荐选择大品牌,从正规超市购买;二是要看配料表,有的油桶用特别醒目的字体标着“花生”,但还有一行小字“调和油”。配料表说明一切,如果只有花生油就是纯花生油,如果是调和油就会有大豆油、菜籽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等其他油。它们的排序也有讲究,排在前面的就是含量高的。最后,不要买“非转基因花生油”,因为转基因花生尚不存在,那是忽悠人的哦!
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花生油作坊为例,超市里的花生油大约折合14~15元1斤,小作坊现做的才卖10元1斤,便宜了近三成。就因为这几块钱的便宜,粗心的消费者选择性地忘记了“便宜无好货”的古训。
很多人想当然觉得小作坊成本低,所以售价低。其实未必,由于具有规模优势和更优化的产业链布局,在同等质量水平前提下,大企业的成本可能比小作坊还低。比如小作坊两斤半花生才能出1斤油,按照10元1斤的售价,估计连原料都买不来。而在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花生的出油率大概在50%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两斤花生就能出1斤油。因此小作坊想在价格上打赢大企业,更多的是依靠较低的品质,甚至掺杂使假、偷漏税等违法手段。
即使小作坊能生产纯正的花生油也是风险很大的,首当其冲的风险是黄曲霉毒素B1,这是人类已知最强的致癌物。由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特别适合黄曲霉生长,因此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的小品牌、散装油问题特别突出,曾被监管部门多次曝光。而大企业有严格的质量控制,黄曲霉毒素又是必检项目,因此很少能发现它们的产品出问题。
另一个风险隐藏在大家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环节:花生在榨油前被放进一个烤炉中烤制。烤制的目的是提高花生出油率,但如果烤炉中的温度过高就有可能产生强致癌物“苯并芘”。小作坊主显然对于温度控制不那么在意,也不会采取任何去除苯并芘的工艺,甚至可能将油渣二次回炉。如果小作坊的油拿到实验室检测,恐怕苯并芘超标也不是稀奇的事情,而在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很难出现这种问题。
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是,当地消费者在小作坊购买散装花生油的容器居然是回收的旧饮料瓶。过去监管部门在抽查中经常发现,一些粮油店售卖的散装食用油里塑化剂含量很高,问题就出在油桶,那是用回收废旧塑料做的,而大企业不可能这么干。
除了卫生状况,小作坊榨的油还存在一些其他质量安全隐患,比如水分、游离脂肪酸以及固体杂质等问题。这些杂质一方面会加速花生油的酸败变质,另一方面会使得油的烟点降低,也就是炒菜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油烟。油烟不仅会增加局部PM2.5浓度,还包含多种对健康不利的物质。而工业化生产的花生油不仅纯度高,而且会添加高效的抗氧化剂(TBHQ),使油的品质大大提高。
地方监管部门显然深知这些散装油的风险,因此要求小作坊做到“批批检测”,但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批批检”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是很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由于每个“批次”的量都很大,且每批产品的质量均一,因此虽然“批批检”的成本很高,却也可以摊薄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对于小作坊来说,“批次”这个概念几乎不存在,顾客随到随榨,每一次榨出来的油都可能有差别。即使作坊主想做检测,其高昂的成本也难以承担。
虽然监管部门有履职不到位的问题,但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是消费者不合理的选择为这些小作坊造就了生存空间。现在还有不少消费者从网上买家用榨油机,我对这些“家庭自制爱好者”深表同情。首先家用榨油机的出油率低,您从市场上买的花生也未必是出油率高的品种,经济上很不划算。其次黄曲霉毒素是看不见的,即使花生外观良好、没有生霉或发芽,也可能受到毒素污染,而且家庭榨油也避免不了杂质的问题,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如果要吃花生油该怎么办?一是推荐选择大品牌,从正规超市购买;二是要看配料表,有的油桶用特别醒目的字体标着“花生”,但还有一行小字“调和油”。配料表说明一切,如果只有花生油就是纯花生油,如果是调和油就会有大豆油、菜籽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等其他油。它们的排序也有讲究,排在前面的就是含量高的。最后,不要买“非转基因花生油”,因为转基因花生尚不存在,那是忽悠人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