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粉香,人生味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家制藕粉的作坊。作坊不大,却因其独到的工艺,让远近的人慕名而来。
  他是这里的一名学徒。从来到这儿的第一天起,每天清晨,他都要给师傅冲调上一碗新制的藕粉。这是师傅的习惯。日子久了,也成了他的习惯。
  这是他做学徒的第八个年头。从藕的选材,到磨浆、洗浆、漂浆、沥烤,每一个工艺环节他都烂熟于心。每当他问及自己何时可以出师,师傅总是笑着回答:“等你能冲调好一碗藕粉的时候。”
  冲调好一碗藕粉?似乎并不是件难事。于是他悉心请教别人,加上自己用心琢磨。终于有一天,他可以把藕粉冲调得色泽盈润,细腻如脂,让人一见就忍不住想尝上一口。他满怀期待地将其端给师傅。师傅果然点了点头。
  “那么,师傅,我可以出师了吗?”他兴奋地问。
  “手艺到家了,不过还少了些味道。”师傅说。
  少了些味道,什么样的味道呢?难道这种味道不好?他尝过自己调制的藕粉,清香爽口,齿颊留香。说实话,对此他已经很满意了。难道藕粉还有别的味道?于是他努力创新,在藕粉里面尝试添加其他各种美味食材:桂花、蜂蜜、红枣、人参、燕窝……能试的都试过了。可师傅仍是笑着说:“有进步,不过还是少了些味道。”
  日复一日,他渐渐心灰意冷了,觉得师傅在唬他。
  这一天,师傅对他说:“今天你只需冲调一碗和平日一样像样的藕粉,就可以出师了。”他大喜过望,不知道师傅为何改了性子,不再刁难他。这么多年的练习,冲调藕粉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取碗,添粉,调粉,加水,动作是一气呵成。不过,今天任凭他怎么努力搅伴,碗里的糊都不似往常盈润。尝上一口,还有些夹生。原来,壶里的水不开,温度不够。这样一碗既无卖相又无口感、自己都嫌弃的藕粉怎么可以呈给师傅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终于端了一碗调制好的藕粉来了。远远地,就能闻到那扑鼻的清香,近看,碗中的粉糊細滑如膏,盈润如玉,似比往日更佳。
  师傅品了一口,终于点头说:“味道可以了,你可以出师了。”
  其他学徒们有的还是一头雾水,七嘴八舌地问:“水壶里的水,师傅特意吩咐我们换过,并不是开水,那样的水根本不可能冲制成这样好的藕粉!你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你冲调的藕粉怎么会没有疙瘩?”
  “还有,你的藕粉闻起来似乎有一股香甜味?”
  他平静地笑了,说:“没错,壶里的水的确不够热,起初我也不知所措,甚至心里不平。后来,我想通了,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把这碗夹生的藕粉变成一碗上好藕粉。主意定了,头脑清晰了,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解决,只需将它在锅上蒸两分钟就可以了。至于没有疙瘩,是因为我事先用少量温水把藕粉调成了糊状,然后再加开水,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最后,为了让它更香甜,我添了些桂花。”
  众人听了都心悦诚服。
  师傅指着面前的藕粉说:“懂得先用温水调糊,而不是用开水直接冲泡,这是做事讲求方法的味道;遇到温度不够的水,没有放弃或抱怨,给自己找借口,而是懂得承担与面对,敢于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这是勇气的味道;能跳出‘冲调’的习惯,想到用‘蒸’的方式把夹生的藕粉加热至熟,这是智慧的味道;至于想到添加桂花,让事情尽善尽美,而不是止步于现状,这是奋进的味道。一个做事懂得讲求方法,充满勇气、智慧与追求的人,做什么事会不成功呢?所以,我说,你藕粉里的味道可以了。”
  藕粉里的味道,原来是做人做事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
  (编辑 清风)
其他文献
1879年,詹姆斯·默里收到牛津大学出版社邀请函,请他主编《牛津英语词典》。  来到编辑部,默里方知自己接手了一个棘手的工作。因为工作异常繁复、琐碎,前两任主编先后辞职,留下一堆杂乱无章的资料。默里扛起了这个重担,凭借超凡的语言文字能力,他迅速制定出词典的总体编纂方针和各阶段实施计划,还提出很多创新性意见。为了方便工作,他在自家后花园搭建了一个铁制的活动板房,起名“缮写房”,里面摆放着有1092个
豆蔻年华,正是最好的年纪,男孩女孩双方初次相见,往往是面容羞涩着,脾气收敛着,美好绽放着。而对方也大都怀着欣赏的眼光,暗暗叫好,怜爱有加。    可转身后,许多美好就慢慢消失。结果是,所有的后来,都不如初见。忧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戀。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哪天在某个特定
看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作家,很喜歡写小说,但是他写出的小说无人问津。后来,他从为女儿做午餐中得到启示,写了很多食谱。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食谱书成了畅销书。  这个故事带着励志的色彩,意思是,让思维转个弯,换一条路就有可能成功。这里所谓的成功,就是书畅销了,收获了名和利,比起原来写小说的默默无闻,他的人生翻天覆地,收获了惊喜。我想说的是,人生不只为“畅销书”,还有很多事比“畅销书”更重要,更有价值
5年前,丹麦分子生物学家里克杰·克拉德因一次感染,被医学宣布“死亡”,半年后竟奇迹般“生还”。每每谈及此事,克拉德总会说:“我虽然出生在童话王国, 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子唤醒沉睡的公主的童话故事,会在我身上上演。”  克拉德住在哥本哈根,她有深爱她的丈夫彼得和三个可爱的儿女。一家人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可是厄运来临时,总是悄无声息。一天,克拉德忽感身体不适,随后医检结果让全家人陷入了绝望,克拉德感染
194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30周年校庆上,一位欧美著名大学的校长由衷地称赞清华大学“西土一千年,中邦三十載”,并提问:“请问梅校长您是如何做到的呢?”由于接下来还有其他校庆活动的安排,如果就管理经验以及治学理念等方面展开回答,时间上显然不允许。  只见梅贻琦校长认真地说:“这和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提问者瞪大眼睛,等待梅贻琦具体的解说。梅贻琦校长轻松一笑,接着说:“因为大家倒这个,倒
“俗”很自卑,也很尴尬,他有“人处低谷”的感受与体会。面对“庸俗”“低俗”“俗不可耐”等诸如此类的评价,心情大好才怪哩。  可仓颉大师告诉他:“我赋予你的本意并非如此……”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俗”迫不及待地反问道。  “就像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一样,我只是觉得你有着平民化的倾向与大众化的特征罢了,所以才有了‘风俗’‘习俗’之类的名词诞生嘛……”  “那我也没有自甘堕落的理由,总是一以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每一枚从树上落下的果实,或轻盈,或沉重,都是一次壮丽的飞行。它们经历春生、夏长、秋实,风轻轻一推,便脱离了树枝,开启新一轮的生命历程。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的是流逝的时光;看一枚果實“啪啪”坠地,听到的是时光的足音;而一棵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颤栗,那是时光的无情。  年少时,我总弄不明白,果实的离开,是因为风的推搡,还是树不挽留?长大后,我才慢慢懂得,风不
周末整理旧物,在床箱的一角,我发现三条叠得齐整的红腰带,它们如宝物一般,被规矩地放在三个透明的密封袋里,颜色鲜亮,透着光泽。我小心地取出它们,逐一拿在手中把玩着,不觉间眼角处已是潮湿一片。  我的故乡在辽宁西部,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僻静之处。那里的人们思想守旧,一直认为本命年是个不吉利的年份,并通常把“本命年”叫做“槛儿年”,认为度过本命年就如同迈进一道门槛儿一样难。因而每逢到了本命年时,故乡人便一直
据《汉书·张敞传》记载,张敞虽然非常有才,在朝廷之中也受到了很多大臣的敬重,但是他为人不拘小节,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有失官员的威仪,这也成为他经常被弹劾的借口。可是,张敞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人举报为“流氓”,皇帝还亲自过问此事。  京兆尹赵广汉死后,朝廷一连换了几个京兆尹,汉宣帝都感到不满意。这个官的确不好当,京城满城冠盖如云,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达官贵人。治安不好,他们会到圣上那
“你总得有样东西拿得出手”,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母亲的念叨,我从来没有往心里去,直到自己在求职时栽了跟头才彻底地领悟了这句话的内涵。  那天,我投完简历,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在路上,我遇到了“游戏王”小梦。他看到我,拉着我就往饭店走,说是庆祝庆祝。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幸运,还没三个月就找到一份月薪六千元的工作。  对于小梦,我是瞧不上眼的。他在大学里,一天到晚就是玩游戏,有时连饭都要我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