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战略与商务》杂志的研究,美国CEO的平均任期为8年,换一个角度讲,每年都有百分之十几的CEO要走人,只不过有的是退休,有的是跳槽,有的是解雇。
以传统的眼光看,在这三种离职方式中,最不幸的当属解雇,但看完下面的排行,你也许会对“解雇”一词另眼相看,因为解雇是要给巨额补偿的。
约翰·卡纳斯(John Kenes):North Fork Bancorp
离职补偿:1.85 亿美元
卡纳斯离开了CEO位置,但严格来讲不是被解雇。卡纳斯原来只是一名教师,后来还经营过熟食店,但他真正的成就始干加盟North Fork Bancorp银行,并荣升到CEO。经过近30年努力,他把这家当年并不知名的银行经营得有声有色,成为多家金融巨头追逐的目标,去年以146亿美元卖给第一资本集团(capital One)。他失去CEO位置,但获得价值1.85亿美元补偿,还留任第一资本集团银行业务部总裁。
布鲁斯·卡拉兹(Bruce Karatz):KB Home前任CEO
解雇补偿:1.75亿美元
KB Home是美国著名房地产开发公司,CEO卡拉兹走得很不光彩,他不仅被董事会解雇,而且成为全美国的贪婪新代表。他担任公司CEO近三年收入超过2.32亿美元。去年离职时又从公司拿走解雇费、养老金等1.75亿美元。股东们很生气,一方面因为卡拉兹收入过高,公司各方面都不如Pulte Homes,但他的收入比人家的CEO高许多;另一方面,卡拉兹兑现股票期权时,只顾自己多赚点,完全不考虑公司股价走势。
汉克·迈金奈尔(Hank McKinnell):辉瑞前任CEO
解雇补偿:1.22亿美元
辉瑞是全球制药巨头,今年64岁的迈金奈尔因为当职期间公司股价下滑41%被董事会解雇,比合同提前两年多。不过,迈金奈尔离职时得到的离职补偿高达1.22亿美元。此外,他还有价值78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只是暂时不许兑现。
李·雷蒙德(LeeRaymond):埃克森美标前任CEO
解雇补偿:9840万美元
埃克森美标是全球最大石油巨头,也是连续两年来的盈利之王,2006年盈利390亿美元。但李-雷蒙德开给自己的薪酬也同样惊人,以至于招来董事会与股东不满,最终于去年被解雇。说出来恐怕有点吓人,李·雷蒙德离开公司时拿走补偿金4亿美元,仅退休金就高达9840万美元。
汤姆·弗莱斯通(Tom Freston):维亚康姆前任CEO
解雇补偿:8480万美元
维亚康姆是全球传媒巨头,与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并肩,CEO位置本身就很显眼,更显眼的是,这个位置很可能成为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雷石东的接班人。弗莱斯通有幸被雷石东相中,可惜没做一年就因公司股价下滑于去年9月被解雇。不过,雷石东开出的解雇补偿也不低:解雇费、薪酬再加上受限股票等,合计达8480万美元。
威廉·迈克奎勒(william McGuire):联合保健集团前任CEO
解雇补偿:6650万美元
联合保健(United Health Group)是美国保健业巨头,CEO威廉的离职与2006年联合保健的股票期权丑闻有关。董事会成立一个特别诉讼委员会,威廉見势不妙,提前退休,拿走650万美元一次性补偿金,同时根据他与董事会的协议,未来15年,他每年还有平均400万美元的退休金。他的股票期权到2005年就已经价值接近17.8亿美元。但去年12月被詹姆士法官下令冻结。
杰伊·西都(Jay sidhu):sovereign银行前任CEO
解雇补偿:4000万美元
Sovereign是美国一家地方银行,杰伊于去年10月被董事会请出公司,表面理由是“因为家庭和健康原因退休”,真实原因是银行收入屡屡低于预期,股价走低。前者听起来体面,但杰伊·西都要求后者,因为这样能从董事会拿走高额的解雇补偿。果然,他从公司讨得近4000万美元各种补偿金。
罗格·迪洛米帝(Roger Deromedi):Kraft前任CEO
解雇补偿:3600万美元
Kraft是全球第二大食品销售公司,因近几年股价下滑严重,今年53岁的罗格于去年6月被董事会解雇。根据罗格与董事会最后达成的离职协议,他将获得两年薪酬加14万股受限股票,累计价值达1400万美元。同时,董事会还允许他兑现几年间获得的股票期权,约值2200万美元。
彼得·杜兰(Peter Dolan): Bristol-Myers squibb前任CEO
解雇补偿:1070万美元
Bristol-Myers Squibb是美国药业巨头,今年51岁的杜兰于去年9月被董事会解雇,原因并不是单单因为公司业绩不良,还与公司畅销药Plavix陷入专利官司有关。受官司影响,仅2006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额就下降6亿美元之巨,但这没有影响杜兰的离职补偿。根据他与董事会的协议,他首先得到120万美元的解雇费,然后还有价值950万美元的退休金。
杰克·罗威(Jack Rowe):Aetna前任CEO
离职补偿:850万美元
Aetna是美国保险公司,在罗威多年领导下,公司成功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罗成本人也于去年功成身退,算是本榜单上最体面的一位。离职时,董事会对他很慷慨,除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工资、奖金等,还有每年75万美元的养老金。同时,他还将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每天收费4000美元。有趣的是,董事会还特意花450万美元买下罗成的忠诚,不许他再为其它公司服务。以色列的富翁们 天 山
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经商的民族之一,2006年12月,善做富翁榜的《福布斯》杂志将眼光转向犹太人聚集地——以色列。本刊引用其排名,将以色列1O大富翁的创业与经营故事简要搜集并整理如下。
莎丽·阿利森家族(shari Arison):46亿美元
与中国富翁榜巧合,以色列首富也是一位女性,其税前资产为46亿美元。不过,莎丽与张茵的自主创业不同,其财富主要来自继承。她父亲1997年成功控制以色列最大的Hapoalim银行,莎丽继承16%股权。
Hapoalim银行只是阿利森家族产业之一,她家还通过阿利森控股在以色列拥有多个房地产与建筑项目、Partner、互联网Zahav,以及Eurocom公司49%股权,尤其是阿利森家族的Carnival CruiseLines,堪称全球最大的渡轮集团。
史蒂夫·沃西默(Stef Wertheimer):44亿美元
沃西默1926年出生于德国,1937年举家迁往以色列。早年因未受正规教育,多次择业 失败,直到1952年在以色列建一家金属刀片厂ISCAR。ISCAR取得巨大成功,如今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员工超过6000人,公司也从普通的刀片生产商渐变成飞机涡轮片供应商,沃西默也成为以色列著名工业家。2006年,其ISCAR被投资大师巴菲特相中,以40亿美元买下80%股权。
英扎克·苏瓦(YitzhakTshuva):40亿美元
英扎克出身贫寒,小时候全家人挤在一间屋里,一贫如洗,以至于他12岁就不得不外出打工。英扎克事业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以色列军队服役期间,他有幸成为一个建筑承包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刚好赶上前苏联大量犹太人涌入,以色列房地产市场迅速繁荣,善于经商的英扎克从中大赚20年。行事低调的英扎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98年收购以色列第二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Delek。如今英扎克通过Delek集团、Elad控股及苏瓦控股,在全球能源与房地产行业拥有多项重大投资。
萨米·奥弗(sammyOfer):37亿美元
萨米出生于罗马尼亚,后举家迁往以色列。如今萨米家族控制着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以色列集团(Israel Corporatio),旗下有以色列化工、Zim、Tower半导体等多家子公司,在全球化工、石油及海运行业都有重要影响。萨米家族还拥有世界第二大游轮运营商皇家加勒比海16.5%股权,随着公司股价近两年翻倍增长,仅此一项就为萨米家族增收超过10亿美元。
列夫·莱威弗(LevLeviev):36亿美元
列夫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父亲曾经营一家纺织厂,1971年举家迁往以色列时,父亲将资产全部换成钻石,这批钻石不仅成为列夫的第一桶金,而且为列夫找到创业方向。1977年,他成立一家钻石切割厂,经过近30年努力,生意遍及以色列、南非、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成为当今全球最著名的钻石大亨之一,据说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密友。
阿努·米尔禅(ArnonMllchan):30亿美元
阿努是以色列一位很有意思的富翁,他早年学习生物化学,还专职踢过足球,后来接手家族刚刚起步的化肥厂,很快改成化工厂,并使其价值高达1.25亿美元。之后,阿努开始为好莱坞导演们提供拍摄资金,其相中的《史密斯夫妇》票房收入达到近5亿美元。此外,阿努还是以色列最大的汽车进口商。
海姆·萨班(Haim Saban):28亿美元
萨班1944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1966年举家迁到以色列,做过乐队指挥。乐团倒闭后,于1973年迁到法国,为法国电视台引进过一些日本动画片,挣下50万美元资产。萨班真正生意兴隆始于1983年迁到美国,从电视节目制片人一直做到福克斯家族全球(Fox Family Worldwide)联合当家人,并拥有多家传媒机构,成为传媒大亨。
班尼·斯坦梅茨(BennySteinmetz):16億美元
班尼也是以色列钻石大亨,1999年还成功收购钻石网(diamond.com),但他的BSG公司并不局限于钻石产业,在天然资源、房地产、能源和电信产业都有所建树,三年前就曾参与英国Haslemere房地产公司收购。同时,他参股37%的Nikanor在刚果从事铜与钴矿开采,去年7月在伦敦证交所成功上市,直接融资4亿美元。此外,班尼控股70%的Bateman工程也是全球著名的采矿类重工企业。
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11亿美元 莫里斯是以色列最神秘的富翁之一,他生在南非,后迁往以色列,但他既不住在以色列,也没在以色列注册公司,因为莫里斯是一位避税高手,把公司注册在了避税天堂泽西岛(Jersey),然后花半年时间住在游艇上。《福布斯》了解到莫里斯是一位亿万富翁源于他的软件公司Amdocs199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58亿美元,他从中兑现至少10亿美元,至于他还有多少股份,无从得知。同时,莫里斯还拥有Aurec集团与Urum两大基金公司。
迈克·切尼(Michael Cherney):9.75亿美元
迈克·切尼出生于乌克兰,长于乌兹别克斯坦,发迹干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在俄罗斯政府推行私有化政策时成功切入铝业市场。1994年举家迁往以色列,几年后以5亿美元卖掉在前苏联的铝业贸易公司与工厂。1997年买下保加利亚电信运营商Mobitel,2001年以6亿美元出手。
以传统的眼光看,在这三种离职方式中,最不幸的当属解雇,但看完下面的排行,你也许会对“解雇”一词另眼相看,因为解雇是要给巨额补偿的。
约翰·卡纳斯(John Kenes):North Fork Bancorp
离职补偿:1.85 亿美元
卡纳斯离开了CEO位置,但严格来讲不是被解雇。卡纳斯原来只是一名教师,后来还经营过熟食店,但他真正的成就始干加盟North Fork Bancorp银行,并荣升到CEO。经过近30年努力,他把这家当年并不知名的银行经营得有声有色,成为多家金融巨头追逐的目标,去年以146亿美元卖给第一资本集团(capital One)。他失去CEO位置,但获得价值1.85亿美元补偿,还留任第一资本集团银行业务部总裁。
布鲁斯·卡拉兹(Bruce Karatz):KB Home前任CEO
解雇补偿:1.75亿美元
KB Home是美国著名房地产开发公司,CEO卡拉兹走得很不光彩,他不仅被董事会解雇,而且成为全美国的贪婪新代表。他担任公司CEO近三年收入超过2.32亿美元。去年离职时又从公司拿走解雇费、养老金等1.75亿美元。股东们很生气,一方面因为卡拉兹收入过高,公司各方面都不如Pulte Homes,但他的收入比人家的CEO高许多;另一方面,卡拉兹兑现股票期权时,只顾自己多赚点,完全不考虑公司股价走势。
汉克·迈金奈尔(Hank McKinnell):辉瑞前任CEO
解雇补偿:1.22亿美元
辉瑞是全球制药巨头,今年64岁的迈金奈尔因为当职期间公司股价下滑41%被董事会解雇,比合同提前两年多。不过,迈金奈尔离职时得到的离职补偿高达1.22亿美元。此外,他还有价值78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只是暂时不许兑现。
李·雷蒙德(LeeRaymond):埃克森美标前任CEO
解雇补偿:9840万美元
埃克森美标是全球最大石油巨头,也是连续两年来的盈利之王,2006年盈利390亿美元。但李-雷蒙德开给自己的薪酬也同样惊人,以至于招来董事会与股东不满,最终于去年被解雇。说出来恐怕有点吓人,李·雷蒙德离开公司时拿走补偿金4亿美元,仅退休金就高达9840万美元。
汤姆·弗莱斯通(Tom Freston):维亚康姆前任CEO
解雇补偿:8480万美元
维亚康姆是全球传媒巨头,与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并肩,CEO位置本身就很显眼,更显眼的是,这个位置很可能成为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雷石东的接班人。弗莱斯通有幸被雷石东相中,可惜没做一年就因公司股价下滑于去年9月被解雇。不过,雷石东开出的解雇补偿也不低:解雇费、薪酬再加上受限股票等,合计达8480万美元。
威廉·迈克奎勒(william McGuire):联合保健集团前任CEO
解雇补偿:6650万美元
联合保健(United Health Group)是美国保健业巨头,CEO威廉的离职与2006年联合保健的股票期权丑闻有关。董事会成立一个特别诉讼委员会,威廉見势不妙,提前退休,拿走650万美元一次性补偿金,同时根据他与董事会的协议,未来15年,他每年还有平均400万美元的退休金。他的股票期权到2005年就已经价值接近17.8亿美元。但去年12月被詹姆士法官下令冻结。
杰伊·西都(Jay sidhu):sovereign银行前任CEO
解雇补偿:4000万美元
Sovereign是美国一家地方银行,杰伊于去年10月被董事会请出公司,表面理由是“因为家庭和健康原因退休”,真实原因是银行收入屡屡低于预期,股价走低。前者听起来体面,但杰伊·西都要求后者,因为这样能从董事会拿走高额的解雇补偿。果然,他从公司讨得近4000万美元各种补偿金。
罗格·迪洛米帝(Roger Deromedi):Kraft前任CEO
解雇补偿:3600万美元
Kraft是全球第二大食品销售公司,因近几年股价下滑严重,今年53岁的罗格于去年6月被董事会解雇。根据罗格与董事会最后达成的离职协议,他将获得两年薪酬加14万股受限股票,累计价值达1400万美元。同时,董事会还允许他兑现几年间获得的股票期权,约值2200万美元。
彼得·杜兰(Peter Dolan): Bristol-Myers squibb前任CEO
解雇补偿:1070万美元
Bristol-Myers Squibb是美国药业巨头,今年51岁的杜兰于去年9月被董事会解雇,原因并不是单单因为公司业绩不良,还与公司畅销药Plavix陷入专利官司有关。受官司影响,仅2006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额就下降6亿美元之巨,但这没有影响杜兰的离职补偿。根据他与董事会的协议,他首先得到120万美元的解雇费,然后还有价值950万美元的退休金。
杰克·罗威(Jack Rowe):Aetna前任CEO
离职补偿:850万美元
Aetna是美国保险公司,在罗威多年领导下,公司成功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罗成本人也于去年功成身退,算是本榜单上最体面的一位。离职时,董事会对他很慷慨,除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工资、奖金等,还有每年75万美元的养老金。同时,他还将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每天收费4000美元。有趣的是,董事会还特意花450万美元买下罗成的忠诚,不许他再为其它公司服务。以色列的富翁们 天 山
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经商的民族之一,2006年12月,善做富翁榜的《福布斯》杂志将眼光转向犹太人聚集地——以色列。本刊引用其排名,将以色列1O大富翁的创业与经营故事简要搜集并整理如下。
莎丽·阿利森家族(shari Arison):46亿美元
与中国富翁榜巧合,以色列首富也是一位女性,其税前资产为46亿美元。不过,莎丽与张茵的自主创业不同,其财富主要来自继承。她父亲1997年成功控制以色列最大的Hapoalim银行,莎丽继承16%股权。
Hapoalim银行只是阿利森家族产业之一,她家还通过阿利森控股在以色列拥有多个房地产与建筑项目、Partner、互联网Zahav,以及Eurocom公司49%股权,尤其是阿利森家族的Carnival CruiseLines,堪称全球最大的渡轮集团。
史蒂夫·沃西默(Stef Wertheimer):44亿美元
沃西默1926年出生于德国,1937年举家迁往以色列。早年因未受正规教育,多次择业 失败,直到1952年在以色列建一家金属刀片厂ISCAR。ISCAR取得巨大成功,如今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员工超过6000人,公司也从普通的刀片生产商渐变成飞机涡轮片供应商,沃西默也成为以色列著名工业家。2006年,其ISCAR被投资大师巴菲特相中,以40亿美元买下80%股权。
英扎克·苏瓦(YitzhakTshuva):40亿美元
英扎克出身贫寒,小时候全家人挤在一间屋里,一贫如洗,以至于他12岁就不得不外出打工。英扎克事业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以色列军队服役期间,他有幸成为一个建筑承包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刚好赶上前苏联大量犹太人涌入,以色列房地产市场迅速繁荣,善于经商的英扎克从中大赚20年。行事低调的英扎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98年收购以色列第二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Delek。如今英扎克通过Delek集团、Elad控股及苏瓦控股,在全球能源与房地产行业拥有多项重大投资。
萨米·奥弗(sammyOfer):37亿美元
萨米出生于罗马尼亚,后举家迁往以色列。如今萨米家族控制着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以色列集团(Israel Corporatio),旗下有以色列化工、Zim、Tower半导体等多家子公司,在全球化工、石油及海运行业都有重要影响。萨米家族还拥有世界第二大游轮运营商皇家加勒比海16.5%股权,随着公司股价近两年翻倍增长,仅此一项就为萨米家族增收超过10亿美元。
列夫·莱威弗(LevLeviev):36亿美元
列夫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父亲曾经营一家纺织厂,1971年举家迁往以色列时,父亲将资产全部换成钻石,这批钻石不仅成为列夫的第一桶金,而且为列夫找到创业方向。1977年,他成立一家钻石切割厂,经过近30年努力,生意遍及以色列、南非、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成为当今全球最著名的钻石大亨之一,据说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密友。
阿努·米尔禅(ArnonMllchan):30亿美元
阿努是以色列一位很有意思的富翁,他早年学习生物化学,还专职踢过足球,后来接手家族刚刚起步的化肥厂,很快改成化工厂,并使其价值高达1.25亿美元。之后,阿努开始为好莱坞导演们提供拍摄资金,其相中的《史密斯夫妇》票房收入达到近5亿美元。此外,阿努还是以色列最大的汽车进口商。
海姆·萨班(Haim Saban):28亿美元
萨班1944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1966年举家迁到以色列,做过乐队指挥。乐团倒闭后,于1973年迁到法国,为法国电视台引进过一些日本动画片,挣下50万美元资产。萨班真正生意兴隆始于1983年迁到美国,从电视节目制片人一直做到福克斯家族全球(Fox Family Worldwide)联合当家人,并拥有多家传媒机构,成为传媒大亨。
班尼·斯坦梅茨(BennySteinmetz):16億美元
班尼也是以色列钻石大亨,1999年还成功收购钻石网(diamond.com),但他的BSG公司并不局限于钻石产业,在天然资源、房地产、能源和电信产业都有所建树,三年前就曾参与英国Haslemere房地产公司收购。同时,他参股37%的Nikanor在刚果从事铜与钴矿开采,去年7月在伦敦证交所成功上市,直接融资4亿美元。此外,班尼控股70%的Bateman工程也是全球著名的采矿类重工企业。
莫里斯·卡恩(Morris Kahn):11亿美元 莫里斯是以色列最神秘的富翁之一,他生在南非,后迁往以色列,但他既不住在以色列,也没在以色列注册公司,因为莫里斯是一位避税高手,把公司注册在了避税天堂泽西岛(Jersey),然后花半年时间住在游艇上。《福布斯》了解到莫里斯是一位亿万富翁源于他的软件公司Amdocs199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58亿美元,他从中兑现至少10亿美元,至于他还有多少股份,无从得知。同时,莫里斯还拥有Aurec集团与Urum两大基金公司。
迈克·切尼(Michael Cherney):9.75亿美元
迈克·切尼出生于乌克兰,长于乌兹别克斯坦,发迹干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在俄罗斯政府推行私有化政策时成功切入铝业市场。1994年举家迁往以色列,几年后以5亿美元卖掉在前苏联的铝业贸易公司与工厂。1997年买下保加利亚电信运营商Mobitel,2001年以6亿美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