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网络隐私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一些法规、规章的个别条款中也提到了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但相对于我国网络的飞速发展,立法严重滞后。
   (一)我国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立法上还是空白,仅仅散见一些法规、规章的个别条款中。如国务院于1997年12月7日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公安部于同年12月30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信息产业部2000年11月7日公布施行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规定:“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未经上网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违反此规定者,由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2000年12月28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该决定第4条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开停责任。”2005年11月通过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者对用户的个人注册信息和互联网电子邮件地址,负有保密的义务。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非法使用用戶的个人注册信息资料和互联网电子邮件地址;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泄露用户的个人注册信息和互联网电子邮件地址,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外,我国有些地方法规也涉及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内容。如:2003年6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规定》第11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下列行为:侵犯他人隐私,盗取他人帐号,假冒他人名义发送信息,或者向他人发送垃圾信息。”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上述规定虽然也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太过于笼统,其保护手段也相当脆弱,且不便于实际操作,无法为网络隐私权提供足够的保护。具体来说,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我国现阶段对公民网络隐私权利的保护无系统性立法且立法层次低,涉及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分别分散在邮电部、国务院、信息产业部、人大常委会等不同部门制定的法规中,各个部门多头立法,内容分散,相互间缺乏衔接和统一,没有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储存、利用及安全等方面,做出全面、详细的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隐私权比较成形的法律,现有的这些有关网络隐私的立法大都属于管理型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属于法律层次上的网络立法目前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但其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隘,且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法律。其次,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立法都是一些原则性、笼统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多数是从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规范整个计算机行业的管理,是粗线条的笼统概括式规定,并没有特别针对隐私权的保护,致使受害人在其隐私权受到侵害寻求法律保障的实际可诉性与可操作性降低,从而导致通过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实际效力大大减少。而且这些规定只是规定了“不得”怎么样,但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如何制裁,侵权者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如何对被侵害人进行救济,均无具体的操作办法,缺乏可执行性,根本无法为网络隐私提供足够的保护。在网络利用日趋便捷,网络资料储存交换日渐普及的今天,网络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取得个人资料应如何利用和流通等问题,是我国网络和电子商务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他文献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地方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年12月至1954年9月。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规定,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或军政委员会有权拟定与地方政务有关之暂行法令、条例,报告政务院批准或备案。1950年1月6日通过的《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定,省、市、县
期刊
摘要:取保候审作为强制措施的一种,与拘留、逮捕相比,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可减轻司法机关的负担,从而节约成本。然而,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其蕴含的优越性发挥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取保候审实际操作中所暴露出的具体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取保候审;保证金;监管措施;取保期限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
期刊
目前,渎职犯罪的办案人员能够采取的侦查手段仅限于“一支笔、一张纸、一张嘴”的状态,而在实践中非常有效的跟踪、窃听、秘密监视、电话转接等侦查手段在反渎侦查工作中都受到很大限制或者并不具备。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如果仍然以政策攻心、监视居住等心理战术为主来突破渎职犯罪案件,则明显不适应反渎斗争的形势需要,与犯罪嫌疑人日益现代化的作案手段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议制定相关
期刊
摘要: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虽经过多次调整,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检察机关职能的发挥和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本文从当前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谈谈如何科学设置内部机构,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承担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职能。其内部机构的设置合理与
期刊
摘要:面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检察机关基于其职能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当前,检察机关应通过督促起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检察机关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公益诉讼是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它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周格先生概括为:“私益诉讼是为保护个人所有权利的诉讼,仅特定
期刊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利益格局、社会矛盾将更加复杂,这必将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迫切的期待。今年以来,我国自中央到地方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凸显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紧迫性。我们认为,建设法治政府,关键是提高政府的主体——干部的法治意识。  一、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1、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法治政府,法律要有至上的权威。这就要求干部增强法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保持稳定、高效、长足的发展,减少工作中的不满和冲突发生,减少无谓的人员浪费和流失,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显示:人类在没有任何激励的环境里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受到激励后潜能可以迸发出80%-90%,效率提高了3-4倍。由此可见,管理之道在于“借力”,管理人员的基本使命,在于借部属的力量,
期刊
摘要: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最早起源于英美合同法。本文从预期违约的概念、特征等方面来看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关键词:预期违约;拒绝履行;合同法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  预期违约是英美合同法上的独有制度。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肯定地拒绝履行合同或以其自身行为或客观事实预示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的一种违约行为。” 预期违约可以分为明示预期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滥伐林木案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农民在未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自己责任田头零星林木的行为受到刑罚处罚的现象在实践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理想,如何正确处理此类案件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 滥伐林木;零星林木 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整体不高,但是在一些地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农民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岸附近种植了一些林木,待到林木成熟时砍伐后自己用或者卖给木材收购商以获取
期刊
摘要: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为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舆论导向。相关法律的配套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碳汇金融等领域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法律  碳排放源于人类各种类型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高排放、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当今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典型的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