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八旬“愚公” 9年义务修路20公里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cl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说,他是好人,9年修路造福乡里不求回报;老伴儿说,他太执着,修路太辛苦,不爱惜自己身体;任隆镇政府党委副书记卢勇说,他是新时代的“愚公”,值得大家学习。他自己却说,修路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只想趁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的事。
  4月3日清晨,天色微明,吴啓好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昨晚睡觉前,他告诉老伴儿,林荫寺那段路还需要铲平一些,拓宽一些。他端了碗稀饭,下着泡菜“咕噜”地喝了下去,放下碗筷后便出门了。
  吴啓好,今年80岁,蓬溪县任隆镇人。从2001年开始,他就凭借锄头、手锤、钻子、撮箕等简陋的工具,义务为村里修筑13条山路。9年来,他的修路里程总计超过20公里。因为修路,他被乡邻称为“好老人”、“新时代愚公”。
  9年筑路20公里“愚公”有颗勇敢的心
  吴啓好住在任隆场镇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如果不是因为他默默筑路的事迹,这个镇大部分居民都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一米五几的个头,充分烙上了他成长那个年代的艰辛;头发虽全都斑白,但精神矍铄;表情憨厚,给人一种毫无杂念的慈祥。他质朴地告诉记者,退休后一直拿着国家的退休工资,自己应该为社会做一些事情。这便是他修路的初衷,自己并没有把事情想得很复杂。
  从2001年开始,吴啓好自购手锤、钻子、锄头等工具,凭借双手修筑任隆中学至冬瓜寨、东新至任隆、先锋桥至莲枝嘴、安子沟至任隆等13条小路,总计里程超过20余公里。对这些保守估计得来的数据,吴啓好看得很轻。他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也记不得到底修了多少条路,记得的都是比较长、叫得出名字的路,而其他的一些短小的山路则被遗忘了。
  从任隆镇木料市场往林荫寺方向,沿着小路前行,虽然是乡村泥巴路,却是非常宽阔平坦,最窄的地段至少有1.5米左右,而最宽阔的地段超过了3米,路的旁边满是锄头和钻子留下的新鲜印记,偶有摩托车在小路上来回行驶。一位骑摩托车的村民激动地说,以前这段路,走路都非常艰难,摩托车根本就开不进来。经过吴啓好老人修筑后,现在他可以将摩托车直接骑到自家门口。
  3日早上7点刚过,吴啓好带着撮箕、手锤、钻子、锄头等工具便出门了。今天他要将到林荫寺的那段路再修理一番,以便汽车开进来不会太颠簸。任隆木料市场到林荫寺方向,全为乡间泥土小路,全程3公里左右。每逢初一、十五到林荫寺烧香祈福的人非常多。而以前这条路,非常狭窄崎岖,特别是一遇到下雨天,村民就只好踩着稀泥出行。但是经过吴啓好5个月的努力,现在这条路呈现出另外一番风景,路面宽阔平坦,摩托车、汽车开得欢快,路边堡坎修有排水沟,下雨天,山上流下来的积水沿着水沟流出,路面不会被水冲坏。
  在这段路上有一段“与众不同”的路面,路面是悬空的,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凹陷的山窝,几根碗粗的松树搭在下面支撑着路面,松树全部用铁丝捆绑在一起,非常结实稳固。
  吴啓好回忆,将路修到这里后,发现该处路面非常窄,只有30厘米左右,路的内侧是一堵巨大的山石壁,向山要路绝不可能。而路的外侧则是宽约4米、深约5米的一处凹陷的山窝。
  前思后想了几天后,吴啓好决定在山窝上面搭路。但是搭路的工作量非常大,涉及到使用什么材料来支撑路基,还需要更多人手帮忙。因为买其他材料涉及到费用,自己又没有这笔钱。于是他就想到用松树来搭建路面,将松树用铁丝密集地捆绑在一起,路的内侧打了7个洞,将树的一头插进洞里,另一头则绑在直接横跨路面的主树干上。为了搭这段路,70多岁的老伴儿杨树华也参与了修路,将树架结构搭好后,老两口先在上面铺上较大的石块,然后再铺上石骨子,前前后后共花了7天时间。杨树华感慨地说,幸亏当时有热心村民前来帮忙,才会这么顺利,不然还不知道要弄多久。
  山路变大道村民出行一马平川
  东新乡至任隆场镇最近的一条山路长约3公里左右,沿着丘陵地形蜿蜒曲折。2001年开始,吴啓好就开始筑修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因崎岖陡峭让村民胆战心惊,尤其是雨天。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50年,一位骑马的解放军战士途经该路,在吊脚楼附近的陡坡处,因路面打滑,连人带马一起摔下山坡,解放军战士不幸牺牲。
  吴啓好在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时,双眼一片湿润,透露出浓郁的哀伤。他说,要是路况好的话,也许解放军战士就不会摔死。虽然解放军的故事,记者无从考证,但是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成为了吴啓好坚持要将路修好的理由之一,他不希望类似的悲剧重演。
  在任隆镇,现在这段路面上已经铺上了水泥板,路面光洁而平整。路基全部是吴啓好以前打好了的,镇上才可以顺利地在上面铺上水泥板,这也为铺水泥板省去了很多麻烦和成本。
  沿着小路继续往东兴乡方向走,走出水泥板铺设的范围,便是一段新鲜的土路在山腰间盘绕,但是路面非常平坦,路面都是用石骨子铺过。吴啓好指着一段荒草丛生的路基有些遗憾地说,以前这条路是沿着那里走的,可是后来路下面的土地没种庄稼了,村民就自然地在土里走出了一条新路,而自己则在那段路上花了半个多月去修整。透过荒芜的杂草,隐隐约约能够看见当初他修建时留下的路痕。
  “这些路都是他用锄头挖,用碎石填,才变得这样好走的。”家住幸福桥村的李佐友感动地告诉记者,自己家到场镇上有3公里左右的山路,每逢下雨天,出行就非常艰难。经过吴啓好数个月的努力,路变宽了,变平了,出行也方便了。因这条路离家很远,修路时,吴啓好就带着开水、鸡蛋、饼干等当午餐,以节约时间用来修路。附近村民屡次想请他吃午饭,却一次也没有成功。
  从开始修路的时间算起,整整花了5个月的时间,路修完的那天,刚好是逢场天(逢场天:集市,庙会)。吴啓好静静地坐在山头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心里漾起几分感动与喜悦。每个路过的人都热情地给他打招呼,尽管这些人中,他很多都不认识,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他这个老头姓什名啥,但是大家都会对他说:“老人家,又在修路啊 ,你是个好人,现在路变好了全靠你。”每路过一个村民,吴啓好就掰断一节荆节子。他告诉记者,那天下午,总共掰了480根荆节子,这个数量让他非常满意,这说明这条路走的人多,修得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吴啓好一点也不为过。9年来,他凭借锄头、手锤、钻子、撮箕等简陋的工具,义务为村里修筑13条山路,总计里程超过20公里,修路遇到的困难和烦心事,也成了吴啓好人生回忆的一部分。
  “修路的工具经常被偷,然后只有再买,特别心疼。”一直支持他修路的老伴儿杨树华说,我们终于胜利了,以后也不用担心他会太累了。9年来,吴啓好共用了7根1米长的钻子,粗细大小皆不相同。开山石时,有时需要几根钻子同时开工,才能将石头破开,因此钻子也成为了他最亲密的战友。但是9年中,他共丢失了3根钻子和1把手锤,想起这些事吴啓好多少有些郁闷,“毕竟买根钻子需要10多块钱啊。”
  任隆镇铁匠铺的老板肖开鹏,知道吴啓好免费为乡里筑路的事迹后,便将钻子便宜出售给他。而且免费将用钝的磨锋利。肖开鹏感慨地告诉记者,老人家每隔两三天要来铁匠铺磨钻子,渐渐地新买的钻子越变越短,由1米长变得只剩20厘米长,这都是修路磨损掉的。
  去年5月,在打通任隆木料市场附近的断头路时,因岩石太过坚硬,吴啓好右手臂被震伤,出现了大面积血肿,又是输液又是吃药,可是就是不见好转。杨树华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告诉记者,当时本来想说他几句,劝他别这样卖命,要多爱惜身体。但考虑到他的性格,想数落他的话,刚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最后,医生对吴啓好的右手臂采取拔火罐治疗,拔出了整整4罐淤血,这样吴啓好的病情才逐渐好转,那次他整整休息了一个月才恢复。“虽然耽搁了一个月,还是把断头路给打通了。”他骄傲地告诉记者。
  在老伴儿杨树华眼里,吴啓好是个执着的人,做起事来就不顾一切,天晴下雨他都要去修路,拦都拦不住。杨树华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毕竟这么大的年龄了不是年轻小伙子。“每天下来,就会说自己这里痛,那里痛,可是就是闲不住。”家中泡了一大罐的药酒,每天晚上吴啓好收工后,就会为他倒上一杯,以解乏困和酸痛。修东新乡那条路时,因为离家远,有时他自己带干粮当午餐,自己空的时候,会去给他送饭,让他吃个饱饭。杨树华说:“现在路修完了,我们终于胜利了,他也不用那么累了。”听见这话,吴啓好犹豫了一会儿,还有一些路段需要修补和拓宽,而且路还需要有人去护养,不然很容易损坏,自己还是有事情可做。
其他文献
多明戈到成都不足三天,估计我算是近距离接触到他最多的人之一了。可能是由于语言上没有什么障碍,我了解到的世界男高音和众人眼中的他有许多不同,在我看来,除了艺术上的成就,他和普通的西班牙人没有多大区别。  刚刚从机场接到他的那一刻是非常激动的。由于一个多月来我们听到的和工作的重心都是围绕着他的名字展开的,所以可想而知当这个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可能造成的效应。我当时几乎有点眩晕。他没有戴帽子、墨镜,微笑着
期刊
日前,日本岩见沢太极拳协会会长矢野美惠女士精心挑选了一件玫红色和服,带着15名大熊猫保护使节团的团员,再一次踏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矢野美惠对大熊猫怀着一份特殊情怀,从2001年起,她一次次组织日本爱心人士来到四川为大熊猫保护送上爱心,成都、卧龙、雅安甚至重庆动物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10年组织125人赴川  “1972年到日本的大熊猫‘兰兰’就很可爱!”矢野说,当时大熊猫就成为了日本人心目
期刊
进一次藏不容易,那就一定要不要错过最精彩的美景,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我们都要尽收眼底!藏区城镇,有哪些不容错过?  江孜历史悠久,在日喀则尚未发展繁华之前,曾是后藏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最繁华的城镇,是拉萨与亚东、日喀则等地间的交通枢纽。亚东是边境县,北通江孜,南与锡金、不丹两国交界而且边境线离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也很近。  1.历史文化名城拉萨  “拉萨”(Lhasa)是藏语地名。按照藏传佛
期刊
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目前民政部正在对全国各地的养老津贴制度及实行情况进行摸底,预计在本月底,将发布全国各地实行养老金补贴制度的统计通报。  辽宁省做出了对80岁以上低保户老人实施高龄补贴的计划。近期,辽宁省民政厅将选取省内的一个市作为试点。“如果效果较好,可能在明年整体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能与国家政策相衔接,或得到
期刊
全国首个以信息科技为主题、提供为老年人服务的非民企业“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近日在沪成立。启动仪式上,该中心给沪上老年人端出两道大餐:第九届老年数字生活科普周和“星空老年”频道改版开通,中老年朋友将可以通过拍摄视频、参观体验、制作网页等各种形式迎世博、庆世博。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将持之以恒地通过平台搭建、活动组织和科普培训,提高老年人的科学素养,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共享科技成果。
期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脉相承的绚烂至极的世外桃园生活,令多少人陶醉其中。如果你真的来到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陶园,过着宁静平和,无忧无虑,赏心悦目的悠哉生活,你将会乐不思返了。陶渊明的南山是指“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庐山,我说的南山是乌鲁木齐市之南,天山之中,旷远而幽静的地方,这是当今的世外陶园。2002年8月底我在乌市开会时,游览了南山,在茫茫戈壁上奇迹
期刊
秀湖春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踏青的时节到了,赶紧打点行装,呼朋唤友,奔向千岛湖寻找最美丽的春天吧!  赏春:漫山遍野的金黄,一望无际的震撼。绿,主宰了千岛湖春天的旋律;黄,绚烂了千岛湖春天的色彩;蓝,点缀了千岛湖春天的洁丽。赏油菜花、揽梅峰胜、游月光岛……将千岛湖最美的春天一网打尽。  品春:春雨润物,万物复苏。诱人的枇杷,酸甜的杨梅,还有那满山遍野的桃子,虽不是金秋时节
期刊
4月,长春市近200名军休干部自发举行了“情系旱区献爱心”捐款活动,希望借助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焦灼的西南大地送上“甘霖”。  尽管许多军休干部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但他们还是坚持亲自来到活动现场捐款。一些无法到现场的军休干部,还嘱咐家人代为捐款。仅用一天时间,军休干部就为西南旱区捐款近2.6万元,善款随后被转交至长春市慈善总会用于帮助灾区抗旱。
期刊
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老人,到盐城市慈善会把自己多年来主要靠捡破烂积蓄下来的10万元捐给慈善会,并再三要求“这笔款子要用于救灾”。就在去捐款的路上,老人还陆续捡了3个他人丢弃的塑料瓶,让人感动。  老人名叫张忠泉。张忠泉是原盐城市一建公司的退休工人,今年已经83岁,临近退休的时候入了党。老人一生积善行德,经常把有限的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残疾人和一些要帮助的人。
期刊
日前,福建省三明市委领导在看望市委老干部局全体工作人员时,对扎实推进老干部工作提出了“四个围绕”的工作要求。  围绕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建立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围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场所建设,促进老年文化、老年教育、老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