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与反思:视觉传播的“真实性”问题及其规制

来源 :中国编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传播史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按照媒介学史学观点对技术和文化关系的界定,人类文明史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媒介域:文字(逻各斯域)、印刷(书写域)和视听(图像域),而随着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演进,社会范围内图像生产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技术作为科学和理性的产物也同时对伦理和哲学层面提出挑战,在新媒介领域催生出诸多问题.本文从文本叙事、传播情境和文化取向三个方面审视新媒介技术下视觉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伦理、法规层面提出相应的反思和治理路径,构建新媒介技术下视觉传播的良性发展环境.
其他文献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主要是指其价值导向和功能效用,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逻辑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以社会信任为视角,探讨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建构的特征、方式和实现路径.本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具有时代性和结构性特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描摹社会信任对象、塑造社会信任环境、夯实社会信任土壤等方式助力提升和促进社会信任水平.推进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强化先进技术的支撑驱动、优化运营管理的系统保障是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建构的实现路径.
为推进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法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推进机制.法国终身教育推进机制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经费筹措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及学习激励机制这五个方面.法国的终身教育推进机制呈现出国家主导终身教育体系、关注公民的终身职业发展、注重保障终身教育质量等特色.借鉴法国的经验,我国构建终身教育推进机制可以从建立终身教育法律保障机制、经费筹措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学习激励机制、就业服务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以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渐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国际化趋势有所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逐渐加强;经费投入大幅增加,财力保障得以完善;多元参与力度提升,办学多元化渐趋丰富.十年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离不开国家支持、产业转型及社会需求.在取得成就之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区域间(内)差异突显、质与量失衡、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信息化程度较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高校“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提供了可靠抓手.以A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B校民商经济法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为例,从情境教学、榜样教育、认知与实践教育、情感教育角度分析了高校二级学院“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落实情况,认为其存在政策支持、运行机制、观念认知、教育人才四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四共”实践的对策建议: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政策导向;建设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正确把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西舆论斗争日趋激烈.媒介环境变迁是思维方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条件,而思维方式转型必然导致媒体话语生产和传播策略的变革.从“媒介环境一思维方式一传播实践”的三元分析框架出发,结合全球传播形态下的中西舆论斗争,当前,中国要加强故事思维,以思维方式转型引领媒体话语变革和传播策略创新,探索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期刊评价根植于深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经过同行评议的严格把关,在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日趋走向成熟.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通过多媒体渠道实现全方位传播,同时也面临学术理念革新、受众阅读习惯转变、新兴技术助推、传播渠道拓宽等多重变革.学术期刊评价应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注重团队绩效考核、追求知识共享与学术包容,追求自由表达与互动、打造多中心化评价主体,追踪过程评价数据、实现评价过程透明化,融合多媒体平台属性、构建多维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高校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是爱国主义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时代大学生,二者具有高度吻合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现实意义.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进线上和线下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科学客观双重价值体系建设,构成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同时,“民本主义”在近代日本遭遇挫折的教训则揭示出平衡“民主”与“自由”、正确认识民主价值的普遍性与民主实践的复杂性,是现代国家健康发展之不可缺少的条件.
以文求仕是唐代士人进入政坛的基本途径,而文学能否服务于政治,是素来存在争议的.这种争议未影响选官制度对文学的重视,说明了以文学从政的合理性.唐代政务运转以制诰为中心,如果聚焦于知制诰的词臣的高级才能“敏赡”,或可切入分析文学如何达成与政事的融合.无论是日常履职还是应对紧急情况,要高效、妥善地处理政事,词臣敏速地起草制诰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赡”包括富赡的学识、措辞、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密的表达,这对于制敕的生成与作用非常关键.词臣可能身兼政事参谋、顾问之职,参谋顾问与代言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都
明治天皇御医、东京大学医学部德国教师埃尔文·贝尔茨与皇室、学界、政界有着频繁的交流,见证了明治时期日本医学发展的历程.关于近代西方医学与日本文化的碰撞,贝尔茨具有相对专业和客观的反思.在贝尔茨看来,日本人对西方科学的起源和本质存在误解,不仅使医学无法得到综合发展,还导致在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贝尔茨认为日本当时的很多医师可与西方医师比肩,对日本传统医学和文化给予很高的肯定.贝尔茨对日本医学近代化的反思有如下三点启示:医学研究和学习应当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基轴;应当培养科学精神,汲取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