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胸椎脊柱结核侧前方或肾切口术后反复发作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胸椎脊柱结核侧前方或肾切口入路手术后复治患者31例,所有病例经2次或3次手术后依药敏试验结果均进行个体化的化疗1~2年。结果:30例患者经第2次或第3次手术后均全部康复,1例经10年3次手术,治疗仍未康复,瘘道形成,未愈合。17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随访10个月~10年,平均6年3个月,17例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患者15例缓解。31例中,手术前后的变化为Frankel分级B级6例~B级1例,C级15例~C级1例,D级10例~D级0例。结论:对于胸椎结核反复发作者,尤其有瘘道形成者,局部用药后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复发 外科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51
  资料与方法
  1997年2月~2007年2月收住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3~76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7个月。31例均经侧前方或肾切口手术治疗。有20例植骨,5例未植骨,12例有瘘道形成者,经局部冲洗换药半年愈合后就诊。31例入院时脊柱损伤程度Frankel分级为:B级6例,C级15例,D级10例。
  术前检查:入院后均行X线正、侧位片,CT检查,13例行MRI检查,同时行肝功、肾功、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PPD试验。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有椎旁复发脓肿形成,红细胞沉降率15~100mm/小时,10例有肝脏功能异常,转氨酶较高,所有病例PPD均(+),病程较长者HB较低,3例在80g/L。
  术前准备:入院前即嘱患者标准抗痨,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治疗,2周后入院检查,经化验对抗痨敏感者收住,对抗痨不敏感者加入乙胺丁醇,同时对6例有瘘道患者局部以硬膜外导管透视下插入最深处用09%生理盐水250ml+异烟肼03g冲洗,1次/日,同时取瘘道内壁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病理检查,依细菌培养结果调整使用广谱抗生素。对病程较长者,贫血患者术前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液及血浆,支持治疗,体质明显恢复后考虑手术。术前血沉均有明显下降,12例有瘘道者术前打造影剂,拍X线片,确定瘘道方向。
  手术治疗:均依术前检查X线片、CT片、MR片确定手术方案,12例有瘘道者依术前造影方向沿瘘道口逐渐进入病灶区域,清除沿途之肉芽,坏死组织及血供差的组织,彻底刮除病灶。以09%生理盐水250ml+异烟肼03g反复冲洗,直至出现新鲜骨,同时对12例中有后路内固定的6例一期取出内固定,同时行侧前方植骨,侧方钢板固定,彻底止血,放链霉素粉02g,闭合瘘口,深层打入异烟肼03g于病灶内,再逐层关闭伤口。
  结 果
  有瘘道形成的12例中,9例愈合良好,3例在15天~3个月后又出现瘘道,于半年后行第3次手术后2例痊愈,1例一直未愈,亦再未手术,19例无瘘道患者术后3例出现瘘道,经第3次手术后痊愈。
  所有病灶清除物行病理检查29例为脊柱结核,2例为慢性骨髓炎,12例培养出结核杆菌(387%),3株耐药,其中2株耐多药(对异烟肼、利福科均耐药),术后31例神经恢复情况,见表1。
  讨 论
  脊柱结核复发2次或3次手术时是否取出内固定仍存在很大争议[1],但具体病例要具体分析,应根据复发时的X线片、CT片、MRI片来决定。
  由于脊柱的稳定主要靠前/中柱来维持[2],早期的后路固定方式过多依赖了后路固定的作用,而忽略了前、中柱的作用,因而导致内固定的折断、松动。
  复发性结核的治疗难度及特点:复发性结核在准备2次或3次手术前仍要以抗痨药物治疗为主,要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全身检查,确认是否合并肺结核、肠结核,同时术前要进行支持治疗和心理安慰,使患者认识脊柱结核在2次或3次治疗过程中的复杂性,在正规抗痨后对移动的、断裂的内固定器取出,行侧前方从原路或对侧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在清除病灶的过程中能否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脊柱结核复发的关键,这些病灶经常散在于坚硬的硬化壁与其外的较硬的“亚正常骨”中,同时对骨桥也要打断、铲除,其亦是结核复发的重要根源[3]
  复发性结核第3次手术注意事项:本组病例中有6例进行了第3次手术,有5例经第3次手术被治愈,1例未愈。分析进行第3次手术的原因,对对侧病灶清除不够彻底,加上病灶对抗痨药物的耐药,导致了结核病灶的第3次复发,因此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笔者研究X片、CT片、MRI检查后,设计从第1、2次手术的对侧入路,彻底刮除对侧脓肿、死骨,残存坏死椎间盘及骨桥,用09%生理盐水500ml+异烟肼03反复冲洗,认真止血。清除病灶过程中笔者发现从手术侧要清除对侧病灶有很多死角是无法达到对侧的,尤其是对侧的脓腔上、下部分,骨桥、以及对侧的椎间孔部位残存有大量的肉芽组织、坏死组织、脓苔、死骨,只有清除这些病灶,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所以要依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从对侧再次清除病灶。
  参考文献
  1 郝定均,温世明,何恩敏,等.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观察.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1):652-654.
  2 廖琦,张志平,过慧敏,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2):735-737.
  3 翟车滨,金大地,等.正确认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8):565-567.
其他文献
网友们在浏览网页时,进行资料收集是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此类任务最怕的就是遇到限制复制、禁用功能键、屏蔽打印等情况,但我们也不能轻易的就此“知难而退”,新近推出的“晕啊晕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0月在本院门诊施行药物流产的500例避孕失败的育龄妇女,年龄21~43岁,平均3172±727岁。平时月经周期规律,经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诊断为宫内早孕,所有患者未放置宫内节育器,停经在49天内,自愿要求终止妊娠。
摘 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救治的36例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肋骨悬吊牵引8例,肋骨内固定21例,气管切开5例,呼吸机治疗10例,急诊剖胸探查17例。治愈或基本治愈33例,死亡3例。结论:CT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注重连枷胸固定的同时,积极治疗肺挫伤,可防止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连枷胸 肺挫伤 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外用结合腹部理疗、联合静滴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日1剂,水煎2次口服,
为了克服具有固定重力补偿的传统PD控制存在的不足,提高气动机械手位置控制的精度和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借鉴生物免疫反馈响应过程的调节作用和模糊推理逻辑可逼近非线
目的:探讨聚甲酚磺醛在宫颈电灼术的辅助作用。方法:6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轻、中、重度各10例。观察组于宫颈电灼术前后给予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参芪降糖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双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福辛普利10mg,1次/日,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生理盐水250ml,1次/日静滴;治疗组予以参芪降糖颗粒口服,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尿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西药治疗
摘 要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S-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S-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STB、DBIL、ALT、GGT、AL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別为82.2%、64.3%(P<
目的: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器时的痛苦,减少绝经后取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绝经后取器成功率。方法: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1次,连续口服3天,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2小时后取器。结果
想使用笔记本的红外功能,首先要检查笔记本电脑BIOS内红外线接口处于的状态,必须将红外线功能开启后,才能与其他装置连接。具体方法如下启动计算机,按“F2”键进入主板BIOS,选择“Advanced→FIR Ports”,将它设置为“Enabled”,开启红外线功能,保存设置并退出。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示找到红外线设备并自动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安装完毕以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