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问题,点燃爱国情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问题”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运用“主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激发学生情感。本文浅析了《詹天佑》第二课时中“主问题”的设计与分析。
  【关键词】主问题;詹天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詹天佑》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提示要求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专题进行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教学难点是理解詹天佑设计的两种开凿隧道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妙处。如何让孩子們去体会那份爱国情怀呢?通过“主问题”的巧妙设计,学生要探究或者回答上述问题,就得潜心阅读课文,研读细节,并提取关键信息。这样的“主问题”可以牵动学生对全篇文章的反复阅读,并在品读中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学生品读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画开凿隧道方法简图、演示“人”字形线路设计等方式,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主问题,学生品读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詹天佑设计的两种开凿隧道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妙处。
  【主问题设计与分析】
  一、质疑导入,学习尾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蔑视,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那么,这项在外国人眼中连他们的著名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艰巨工程,这项在他们看来凭中国人自己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任务,最终完成了吗?
  分析:这个问题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吸引学生读完全文,找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发现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这项帝国主义者认为“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在朗读这段文字时,学生的爱国情也油然而生。
  二、概括事件,了解情节
  课文写了他做的哪几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自然段,想想,分别写了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在段落旁边概括出来。
  分析:这个主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对4—6自然段课文内容认真地研读。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事件,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段落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板块学习,品读细节
  在预习时,针对4—6自然段,大家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对火车怎么爬“人”字形线路、怎么开凿隧道,关注的同学比较多。那就先来解决下这两个问题。(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进行板块时学习。)
  1.请你认真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这四种图式中哪种是正确的“人”字形线路?到课文中找依据,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用铅笔盒当成火车演示演示。(练习纸上进行选择)
  分析:这个主问题设计,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快速吸引学生去细读文本,边读边想边动手。在课堂活动方面,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和交流的凝聚力。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反复阅读、思考、交流、动作演示,最终理解这项设计的精妙和詹天佑的杰出。
  2.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分采用什么方法开凿,并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施工示意图”。你现在就是“工程师”詹天佑,能来介绍下吗?
  分析:这个主问题需要细读课文,到文中找到答案。学生们自己做“小工程师”要介绍开凿方法,需要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准确、简洁地阐述“居庸关”“八达岭”的山势和分别采用的开凿方法,既能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关键信息,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交流分享,深入理解两条隧道开凿方法的精妙和詹天佑的杰出。
  3.现在我们来看看第4自然段,课文是怎么写詹天佑勘测路线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边读边圈,还可以写旁注,和大家一起交流。
  分析:这个主问题的设计,学生需要对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品析,然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分享交流中,几乎将文中有着重要表达作用的字词和句子都进行了品读欣赏。如“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等这些都是詹天佑身先士卒的行动。同学们抓住詹天佑的言行、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深深感受到他身上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智慧才干。
  对于课堂教学中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主问题”设计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形成上。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学生在学习《詹天佑》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品读细节,寻找关键词,抒发感想,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心生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拾景玉.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
  [2]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本文阐述近年来新教育思路引导下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实施。  【关键词】语文;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语感,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的。近年来在新教育的思路影响下,传统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思路退却了,引发我们语文老师对语文阅读第
【摘要】阅读学习是高中生习得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其中着重强调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阅读教学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分析,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以供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打破了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关键词】
【摘要】纵观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到双基训练,到知、能、情的统一,到三维目标的形成,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教学理念引领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从角色、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为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课堂教学准备、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对构建高中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独立思考;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知人论世”的本意是阐述古人交友问题,然后逐步演化为了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今,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生活情景离实际生活太远,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知人论世;合理运用;文本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摘要】五年制大专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差、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语文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着重从兴趣激发,教授阅读方法,搭建阅读平台三个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开卷有益的语文读物,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加强引导;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
【摘要】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手法独特,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更符合他们强烈情感的表达、独特个性的张扬、自由性情的抒发。是很符合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学艺术形式。  【关键词】课外语文;现代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适合中国国情,以家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大自然教育儿童。本土文化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本土文化也是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文化,学前儿童浸润于本土文化土壤中并一直得到本土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 本土文化;幼儿教育;家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周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第一水乡。她就像一颗夜明珠,散发着亮丽的
【摘要】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化的需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让中职语文更好地服务生活。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当前新的教学形式下,急需转变以往单向性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创设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的情境或联系,以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以生为本;建构主义;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