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里的“执政能力”

来源 :当代致富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041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哲夫送给我一本书,书名很打眼:《执政能力》——一个县委书记的故事。说实话,《执政能力》很能唤起读者的欲望。时下,反映中国各级政坛的小说数不胜数,但以纪实文学的面孔出现,还属少见。
  哲夫在书中一直想要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农民问题、尤其是土地问题而呼吁;为县级问题、特别是科学发展问题而书写。全书贯穿的主要是土地问题,资源问题、教育问题。绿化问题。作者通过秀水镇建设桃电二期工程,因征地问题引发的冲突事件入手,开篇就以戏剧化的矛盾吸引读者,因为桃电二期征地问题,本来每亩地补偿农民每年3000元已是最高限,且三年一次性补齐,作为农民应该服从政策才是,可是一丈布已经卖了九尺,农民惜地如金,面对土地越来越少,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生存发展的现实,他们不会就此低廉地出让土地,于是引出传言说电厂给政府每亩地100万元,是政府克扣了他们的补偿款,所以引发一次次冲突,直到石头砸在桌面上,发生群体性打砸事件。
  “当官不作改革者,不如回家拉平车。”这是山西原平县农民最为朴实的一句话,反映了老百姓对改革的期盼。在封建社会里,官与民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官员动辄指责百姓为刁民,百姓也对庸官贪官反感不已,“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刮地皮的官员离开的时候,老百姓高兴地说;天高了三尺。我们党一直以来强调干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母子关系和血肉关系。改革开放后,官与民的称谓再次出现,至少反映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这是值得隐忧的。
  桃峰县县委书记和治国,一个长得颇像葛优的人物,秃脑壳、厚嘴唇,还有一张滑稽的脸,就是这样一个人,处理问题从容自如,气定神闲,举重若轻,始终把群众看作父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个不变”原则:一是对秀水镇群众的感情不变,二是支持桃电二期工程上马的信心不变,三是依法打击少数不法分子的决心不变。桃峰县曾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5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桃峰县经过几任领导的励精图治,尤其在和治国书记的带领下,近年来,对内实行企业改制挖掘发展潜力,对外积极引进国家大型项目,一举摘掉了贫穷落后的面貌,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1800多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由2001年的第1245位,上升到目前的605位,在全省的排名由2001年的2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13位。2005年,桃峰县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8.5亿元,一举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
  为了带动桃峰县人民致富奔小康,桃电二期工程是一个好项目,县里跟上面做了许多工作,不是非得在秀水镇施工才行,但是巨大的投资效益直接影响着桃峰县的发展,为此,和治国书记还是多方争取,最终没让桃电二期工程跑掉。但是工程刚开始,秀水镇就冒出200多名群众,个个头上戴着塑料袋,只露出两只眼睛和鼻子,疯狂地向开来的车辆猛砸。这天是5月2日,县委、县政府组织机具车辆,计划进行土地平整,文物与地质勘探,结果受到了秀水镇人的打砸抢。还有后来的5月9日,绑架档案馆馆长的事情。县委、县政府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和忍耐,和治国书记始终强调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数群众是好的,只有极少数群众一时冲动,做了一些错事,只要肯认错,还可以治病救人。在绑架人质后,县委,县政府还起草了《告秀水镇人民书》,向群众说明桃电工程的重要性,说明绑架人质是严重违法的,强调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秀水镇大部分群众是好的,是相信党和政府的,县委和政府对人民的感情不变,衷心希望他们弄清事实真相,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这与河北定州发生的警民冲突是多么地不同,河北定州在给村民的公开信中,措辞为:对背后鼓动捣乱,煽动不明真相群众上访,告状,惟恐天下不乱的造谣生事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姑息,决不手软。结果当然不同,河北定州制造了惨剧,施工方对村民大打出手,造成6人死亡,30多人受伤。
  和治国书记说,上有千条线,下只一根针;县域是根针,针眼在乡镇。不仅要勤政、廉政,还要善政,群众是父母,养活了我们,做父母的打了几下儿子,儿子就受不了吗?电视剧《龙年档案》也有类似的歌词:百姓是天,天大无边。百姓是地,地大无沿。有了这个天,才有大小官……
  所以,执政者必须明白,为谁执政,为谁用权,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曾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过:山西各级党、政部门从应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加强党建上继续下功夫,认真解决党与民的问题——从转变干部作风到引导群众参与执政;解决党与官的问题——从创新民主集中制实现形式到代表、带动人民管干部;解决党与廉的问题——从抓案件到精官简干后的福利待遇货币化、新闻舆论监督等体制创新;解决党与天问题——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政治发展规律,特别是尊重党的建设规律。
  若不如此,山西这样依赖资源发展的省份,将会反复出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什么原因发生一些令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目瞪口呆的大问题!
  和治国真的懂得和谐治国的意义,它不但在教育上下功夫,而且在煤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鼓励谁造谁所有,四荒地使用权100年不变,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大搞植树造林,6年来加入荒山开发治理的厂矿企业达到69家,治理面积5.9万亩,投资总额达到3000万元,造林专业队有158支,人数达到4740人,成为追林绿化的主力军。
  和治国经常说的三句话是:要干就干打基础的事,要干就干关系长远利益的事,要干就干老百姓普遍能受益的事。从山东考察回来,更加证实了这些话,他想的不是五年政绩拍屁股走人,他考察的是齐鲁三千里,他想的事是桃峰发展一百年。和治国懂得和谐治国,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建设“人气桃峰,和气桃峰、正气桃峰、景气桃峰”,与2004年党中央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不谋而合。桃峰的城市规划、矿权改制,民营办学,不仅在全省抢先,在全国也造遥领先。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相对而言,人均资源比较少,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落后的现实环境产生了矛盾,如何化解矛盾,以和为本,尊重人权、尊重个体,就需要一种智慧来调节,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里,需要有一种模式来指引。时至今日,搭台唱戏的意义仍然深远,执政者不仅要有执政策略,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智慧,更需要立足本地实情,抓好党的建设,解决好党与民,党与官,党与廉和党与发展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不断焕发生机,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农业人口太多,土地越来越少,分母和分子的关系日趋紧张,一方面要做好人口转移,另一方面“以工补农、以财扶农”只是权宜,要想走活这盘棋,最后还要靠“以农养农”。
  《执政能力》这本书写了一个县委书记和治国,还有在他带领下的一群干部形象,总的看来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对于执政为谁、城乡差距、民主参政,还没有进行条分缕析地表述;对于领导者来讲,这是一本执政者的表述,对于群众来讲,这本书对他们的意识依然不会有太大的觉醒。
  不过,作者所思考的问题,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他的思考会随着善于思想的人,不断放大加深,进而走向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加工,进而不断推动现实中的人事,不断开拓国民综合素质的新进步,不断推进国家民主建设的进程。
  作家的视野和思维是独特的,使用纪实文学的手法,为读者呈现当下社会政治生活中故事,而且是矛盾突出的真实案例,无论怎样,还是有益处的。
  思考是为了进步,文学更应有理性的思考,以推动整体民众的思想进步!
  
  责任编辑:石 益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
期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
期刊
从前有一个山民,以采樵为生,日夜辛苦劳作,仍改变不了穷困的生活。他在佛前也不知烧了多少炷高香,祈求大运降临,脱出苦海。  真是佛祖慈悲,一天他在山坳里竟然挖出了一个一百多斤的金罗汉!  转眼间,他荣华富贵加身,又是买房又是置地。亲朋好友一时竟多好几倍,大家都向他祝贺,目光里满是羡慕。  可山民只高兴了一阵,继而犯起愁来,食不知味,睡不安稳。  “偌大的家产,就是贼偷,也一时不能偷光啊!你愁什么呀!
期刊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带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
期刊
编者按:  现在大多数电影,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拍摄资金,场面宏大,效感强烈,但它所蕴含的思想却让人不知所云。而有些默默无闻的年轻导演拍摄的写实性的电影,恰如其分地展现当代人所关注的底层生活,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因此,我们推出这一版块,以飨喜爱电影的人们。    一个农村女人带着弱智的儿子嫁给城市里一个贫穷瘫痪的男人,从此,这个家庭里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转变,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让人终生难忘…… 
期刊
1.要懂得施舍    为什么愈有钱的人愈小气?因为只有赚过钱的人才知道赚钱的困难。一个有眼光的富翁,他一定也懂得适度的“施台”,因为施舍也是赚钱的重要手段。白手起家的富翁,一定待己俭朴,一条毛巾可以用到破,一块香皂可以磨到完,但他也知道赚钱是靠大家一起完成的,因此他绝对懂得乐于与人分享。    2.赚钱欲望永远不减    社会上的富翁,出身背景大都两极化,不是继承祖业的第二代,就是从小贫困白手起家
期刊
人们之间相处,与人和善,更是一种换取自身安逸的养生之法。在与人和善之中,虽把自己的慈眉善目留在他人心中,更把他人的和气笑靥绽开在个人胸臆。这种舒畅和豁达,无疑会使人身心健康。  与人相处,不能宽以待人,善意析事,凡事总觉得自己吃亏,看哪个也不顺眼,对人尖酸、对他刻薄、事事处心积虑费尽心思,只能使自己心悸气短、头昏脑胀,到头来自己身心不安,甚至招惹病患临身。  与人和善既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因
期刊
他是个21岁的大男孩,身高却只有80厘米,因为他惠有先天性佝偻病。由于四肢发育畸形,18岁之前容易发生骨折,所以他的童年。少年时期都是在自家炕上度过的。父亲在世时,像照顾婴儿一样长年累月地照顾他;父亲过世后,他希望自己像个男子汉一样赚钱养活自己。于是他自学了汉字,每天上网,帮助村民查询农业方面的知识,帮别人维护网站,发帖子……在旁人眼中,他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
期刊
曾几何时,禹作敏领导的大邱庄由一个华北盐碱地上的讨饭村变成全国最富有的村庄(当地曾有“宁吃三年糠,有女不嫁大邱庄”的民谣)。于是,禹作敏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企业家”。  历史选择禹作敏作为个时代的代表,自然有它的道理。这个从盐碱地里长出来的他,从来就有一股天生的霸气和倔犟劲。1979年前后,村支书禹作敏想办轧钢厂,需要集资10万元,还得向其他村借5万元,村内有人反对,禹作敏既然说:“富不起来,我
期刊
王占双,吉林省前郭县瓜菜经纪人,前郭县八郎瓜菜协会会长,专业社主任。八郎瓜菜协会现有会员130多人,其中从事绿色瓜菜种植的120余人。协会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全县9个,镇的30多个村屯,带动农户20000户。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开发西甜瓜,到2008年,全县西甜瓜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  1986年,年轻有为的王占双同志在“一亩园三亩田”的科技田中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于是他经过考察研究,自创种植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