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阐述文言文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教师在文言文的“枯燥”中,努力寻找“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穿插作文片段训练。其实施策略为通过扩写简洁的记叙,凸显人物形象;补写议论中的场面描写,突出主旨;改写古典诗歌,使之具体传神。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同时,更能迸发其写作的灵感,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作文教学;片段训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将文言文与作文教学融合起来,在文言文的“枯燥”中,寻找一些“兴趣”点,使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意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穿插作文训练(尤其是小作文及作 文片段),激发学生兴趣,迸发写作的灵感。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 作文片段训练,就像数学中的“负负得正”一樣,事半功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的独特价值
文言文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典雅优美的书面语言;它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瑰宝,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无上财富。
(一)学习文言文,是陶冶情操、历练品质的重要媒介
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博大的襟怀,为我们深深折服。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情趣变得高雅,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生宇宙的认识变得博大深邃。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轼、文天祥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年,沐浴古今。我们学习他们的诗文,披文入情,犹如循着他们的“足迹”,寻找荡漾于文言中的高尚灵魂,这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二)学习文言文是吸纳写作养料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精练的语言,典雅的表达方式,考究的遣词造句,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接受文化熏陶大有裨益。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优秀文言文,可以为一流的白话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利用文言文教学进行作文拓展训练
文言文的语言精练,语句跳跃,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教师可以从中寻找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运用改写、扩写、续写等多种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将情节充分展开,把人物的性格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更能激发其发散性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一)扩写简洁的记叙,凸显人物形象
教师可从课本中选择一些精练的语段,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将看似单薄的人物还原为立体的、丰满的、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在人物渐趋丰满的过程中,使故事情节也变得完整而生动起来。
我们以教学《陈涉世家》为例,在“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的情况下,陈胜、吴广密谋起兵造反。聊聊数十字,可扩写如下:
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仿佛永远都不会停歇。狂风撕扯着大地,天边响起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好像压抑的怒吼,又像是沉重的叹息。
陈胜紧锁着眉头,在屋子里来回地踱着,不时抬起头来,望望外面的瓢泼大雨。
“大哥。”吴广急匆匆地出现在门口。
“快进来,”陈胜迎上几步,“校尉怎么说?”
吴广摘下斗笠,甩了甩雨水,说道:“校尉居然还在喝酒,他们不同意部队冒雨开拔。”
“什么?”陈胜瞪大了眼睛,“我们赶往渔阳戍边,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再不及时赶路,肯定会误了期限。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依军法从事,那可是杀头的罪名啊!”
吴广点点头,沉吟道:“这些我都知道,可是雨这么大,根本没法子行军。”
“这么说,误期是肯定的了。”陈胜思索片刻,沉声说道,“兄弟,难道我们就在这儿等死?!”
吴广看着陈胜的眼睛,说道:“大哥……我知道你已经有了主意,但说无妨。”
陈胜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我们赶到渔阳,是死路一条,要是逃跑,肯定也逃不过官兵的追捕,会死得更惨。我们不如拼死一搏,号召大家起来造反,就是战死了,也死得轰轰烈烈!”
吴广思索道:“绝处求生……看如今的情势,也只能如此了。”
陈胜继续分析:“这虽然是着险棋,却有胜算的把握。朝廷横征暴敛,视天下苍生为蝼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都已经忍受了很久。我听说本应即皇帝位的是公子扶苏,贤明而且宽厚,没想到二世胡亥为了篡位,把他给害死啦。我还听说楚国的大将项燕屡立战功,深得百姓爱戴,如果我们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旗号,振臂一呼,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到时候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吴广兴奋地搓了下手,说道:“大哥说得极对。兄弟愿与您同生死,共富贵!”
“好,那我们击掌为誓!”
一道闪电刺破苍穹,“轰隆隆”的雷鸣犹如天地的呐喊,两只有力的手臂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样扩写,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栩栩如生,能使学生加深对时代背景的了解,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必然。
(二)补写议论中的场面描写,渲染环境,突出主旨
补写是一种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练习形式。文言文中的补写,不应仅限于改变原作的人称、体裁、叙述方式或叙述顺序,而应转化视角或角色,摒弃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以新颖的视角进行阐述。
教学韩愈的《师说》,课文第二段议论精辟,运用三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但其中对士大夫“耻师”的议论较为简洁,倘若将之进行场面描写,效果就截然不同:
长安,雄伟的含元殿前。
参加早朝的官员们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大殿前的廊道上,有人高谈阔论,有人窃窃私语,一位中年人正恭敬地向韩愈请教:“老师,学生昨日读到《大学》中……”韩愈还没有听清他的问题,就被一阵哄笑声打断了。
【关键词】文言文;作文教学;片段训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将文言文与作文教学融合起来,在文言文的“枯燥”中,寻找一些“兴趣”点,使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意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穿插作文训练(尤其是小作文及作 文片段),激发学生兴趣,迸发写作的灵感。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 作文片段训练,就像数学中的“负负得正”一樣,事半功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的独特价值
文言文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典雅优美的书面语言;它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瑰宝,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无上财富。
(一)学习文言文,是陶冶情操、历练品质的重要媒介
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博大的襟怀,为我们深深折服。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情趣变得高雅,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生宇宙的认识变得博大深邃。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苏轼、文天祥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年,沐浴古今。我们学习他们的诗文,披文入情,犹如循着他们的“足迹”,寻找荡漾于文言中的高尚灵魂,这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二)学习文言文是吸纳写作养料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精练的语言,典雅的表达方式,考究的遣词造句,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接受文化熏陶大有裨益。在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优秀文言文,可以为一流的白话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利用文言文教学进行作文拓展训练
文言文的语言精练,语句跳跃,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教师可以从中寻找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运用改写、扩写、续写等多种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将情节充分展开,把人物的性格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更能激发其发散性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一)扩写简洁的记叙,凸显人物形象
教师可从课本中选择一些精练的语段,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将看似单薄的人物还原为立体的、丰满的、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在人物渐趋丰满的过程中,使故事情节也变得完整而生动起来。
我们以教学《陈涉世家》为例,在“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的情况下,陈胜、吴广密谋起兵造反。聊聊数十字,可扩写如下:
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仿佛永远都不会停歇。狂风撕扯着大地,天边响起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好像压抑的怒吼,又像是沉重的叹息。
陈胜紧锁着眉头,在屋子里来回地踱着,不时抬起头来,望望外面的瓢泼大雨。
“大哥。”吴广急匆匆地出现在门口。
“快进来,”陈胜迎上几步,“校尉怎么说?”
吴广摘下斗笠,甩了甩雨水,说道:“校尉居然还在喝酒,他们不同意部队冒雨开拔。”
“什么?”陈胜瞪大了眼睛,“我们赶往渔阳戍边,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再不及时赶路,肯定会误了期限。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依军法从事,那可是杀头的罪名啊!”
吴广点点头,沉吟道:“这些我都知道,可是雨这么大,根本没法子行军。”
“这么说,误期是肯定的了。”陈胜思索片刻,沉声说道,“兄弟,难道我们就在这儿等死?!”
吴广看着陈胜的眼睛,说道:“大哥……我知道你已经有了主意,但说无妨。”
陈胜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我们赶到渔阳,是死路一条,要是逃跑,肯定也逃不过官兵的追捕,会死得更惨。我们不如拼死一搏,号召大家起来造反,就是战死了,也死得轰轰烈烈!”
吴广思索道:“绝处求生……看如今的情势,也只能如此了。”
陈胜继续分析:“这虽然是着险棋,却有胜算的把握。朝廷横征暴敛,视天下苍生为蝼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都已经忍受了很久。我听说本应即皇帝位的是公子扶苏,贤明而且宽厚,没想到二世胡亥为了篡位,把他给害死啦。我还听说楚国的大将项燕屡立战功,深得百姓爱戴,如果我们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旗号,振臂一呼,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到时候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吴广兴奋地搓了下手,说道:“大哥说得极对。兄弟愿与您同生死,共富贵!”
“好,那我们击掌为誓!”
一道闪电刺破苍穹,“轰隆隆”的雷鸣犹如天地的呐喊,两只有力的手臂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样扩写,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栩栩如生,能使学生加深对时代背景的了解,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必然。
(二)补写议论中的场面描写,渲染环境,突出主旨
补写是一种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练习形式。文言文中的补写,不应仅限于改变原作的人称、体裁、叙述方式或叙述顺序,而应转化视角或角色,摒弃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以新颖的视角进行阐述。
教学韩愈的《师说》,课文第二段议论精辟,运用三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但其中对士大夫“耻师”的议论较为简洁,倘若将之进行场面描写,效果就截然不同:
长安,雄伟的含元殿前。
参加早朝的官员们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大殿前的廊道上,有人高谈阔论,有人窃窃私语,一位中年人正恭敬地向韩愈请教:“老师,学生昨日读到《大学》中……”韩愈还没有听清他的问题,就被一阵哄笑声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