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念那时候的过年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
  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节日,春节一过,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而春天的来临,也就是新的一轮农业生产的开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大人的事,对小孩子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节日,当然还有许多的热闹和神秘。
  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到了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他们的态度令当时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了。
  我想我的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没有这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
  小孩子可以兴奋地说: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则叹息:嗨,又老了一岁。过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
  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鍋,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
  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②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作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
  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
  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祭完了灶,就把那张从灶马上裁下来的灶马头儿贴到炕头上,所谓灶马头,其实就是一张农历的年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版印刷,印在最廉价的白纸上。最上边印着一个小方脸、生着三绺胡须的人,他的两边是两个圆脸的女人,一猜就知道是他的两个太太。
  当年我就感到灶王爷这个神祇的很多矛盾之处,其一就是他整年累月地趴在锅灶边受着烟熏火燎,肯定是个黑脸的汉子——乡下人说某人脸黑:看你像个灶王爷似的——但灶马头上的灶王爷脸很白。
  灶马头上都印着来年几龙治水的字样。一龙治水的年头主涝,多龙治水的年头主旱。“人多乱,龙多旱”这句俗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其原因与“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样的。
  ③
  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
  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女孩子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给祖先上坟。而这上坟,其实就是去邀请祖先回家过年。
  上坟回来,家里的堂屋墙上,已经挂起了家堂轴子,轴子上画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还有几个像我们在忆苦戏里见到过的那些财主家的戴着瓜皮小帽的小崽子模样的孩子,正在那里放鞭炮。
  轴子上还用墨线起好了许多的格子,里边填写着祖宗的名讳。轴子前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无非是几颗糖果,几片饼干。
  讲究的人家还做几个碗,碗底是白菜,白菜上面摆着几片油炸的焦黄的豆腐之类。不可缺少的是要供上一把斧头,取其谐音“福”字。
  这时候如果有人来借斧头,那是要遭极大的反感的。院子里已经撒满了干草,大门口放一根棍子,据说是拦门棍,拦住祖宗的骡马不要跑出去。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嘚嘚地打着战。
  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
  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我母亲说,年夜里烧花柴,出刀才,烧豆秸,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识分子,有学问的人,但刀才是什么,母亲也解说不清。大概也是个很好的职业,譬如武将什么的,反正不会是屠户或者是刽子手。
  因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饺子下到锅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
  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竿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回到屋子里,母亲、祖母们已经欢声笑语了。
  神秘的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活人们的庆典了。在吃饺子之前,晚辈们要给长辈磕头,而长辈们早已坐在炕上等待着了。
  我们在家堂轴子前一边磕头一边大声地报告着被磕者:给爷爷磕头,给奶奶磕头,给爹磕头,给娘磕头……长辈们在炕上响亮地说着:不用磕了,上炕吃饺子吧!
  晚辈们磕了头,长辈们照例要给一点压岁钱,一毛或是两毛,这已经让我们兴奋得想雀跃了。
  ④
  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
  往往是你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
  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那时候我很想扮一次财神,但家长不同意。
  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
  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
  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
  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
  (一米阳光摘自“浮生六记”微信公众号,西米绘图)
其他文献
在一次“智库建设”的会议上,我听到一位科学家说:“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智力:一种智力叫‘流动智力’,另一种智力叫‘结晶智力’。”顿时令我脑洞大开,浮想联翩。  “流动智力”指的是推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智力与过去的经验无关,在人生中相对较早达到顶峰,是一种很容易枯竭或丢失、自然销蚀的智力。  “结晶智力”指的是使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这种智力不但不会枯竭、丢失和销蚀,相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得到
期刊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颇不同。一般说来,大致为“游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甚而至于踏雪寻梅,此时的诗人俨然又是活动家。不过,梅花开放的时候,其实“冬”已过完,早又是“春”了。  我不是诗人,对于
期刊
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杨乃武写了一份状子,其中有两句云:“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激愤之情,溢于言表。后来,有人把后面一个“无”字改成“有”字。这一改,大不相同,既拍了西太后的马屁,也解决了杨乃武的冤狱,这个笔端,何其灵活。  又有个故事说,一户人家遭强盗打劫,后来强盗被捉住了,事主一定要设法把强盗斩尽杀绝,求教于讼师,讼师把县里的详文拿来一看,说,这个容易。原来,详文中
期刊
一个人能干与否,从小处可以看出。能干的人,请他做事无不响应:“OK、OK!”“没有问题!”能力弱的人,要他做事都是“这个不行”“这个时候不对”“这个地方不能”,所有的理由无非都是为了“拒绝”。一个承诺,一个拒绝,能力由此可以见得。  一个杰出、有作为的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人缘,因为他们从不断然拒绝他人,不会推三阻四,满口理由。因此,我常教育徒众,拒绝是残忍的,轻易拒绝他人是不智之举,贸然的拒绝是不
期刊
巴兹尔问爸爸:“爸爸,我能不能出去玩呀?”  “不行,外面下着雨呢,你出去会感冒的。”爸爸答道。  “可是,爸爸,我就想出去淋雨。”  爸爸放心不下,连忙说:“这是我给你买的一本书,你现在乖乖地坐下来,好好看书吧。”  巴兹尔拿起书,刚看完第一句,就开始发问:“爸爸,书里面说,一个人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真的嗎?如果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在一起,这个好人会不会因为那个坏人而变成坏人了呢
期刊
埃里克觉得自己就是一粒麦子。  家人想尽办法,也无法让他相信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粒麦子。有时候,埃里克甚至感觉到,附近有只鸡在盯着他。他很害怕,怕自己被吃掉,每当小鸡出现时,他就没命地跑。  最后,家人被惹恼了,把可怜的埃里克送进精神病院。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埃里克的怪病似乎被治愈了。  医生想确认一下治疗结果。  他问埃里克,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份。  “是的,我叫埃里克,我是人类。”  醫生很满
期刊
丁肇中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接受记者采访:“丁教授,天分在您的成就中起多大的作用?”丁肇中:“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识到我的能力很有限,所以呢,就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  一次演讲结束时,有位听众问丁肇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到阿尔法磁谱仪研究的团队中?”丁肇中:“一个条件是脑子清楚一点,另一个条件是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
期刊
1959年,我11岁,生活在墨尔本市的郊区。我们家后院的篱笆墙外,有一大片苹果树和梨树园,那个地方,是我们这些男孩子的游戏天堂。  我经常和另外两个年纪相仿的男孩一起,花几个小时在果园里溜达。果园在春天里成了花儿的海洋,美丽的景色令我们惊叹,常常流连忘返。  后来,果园主人和我们达成了一个交易:我们进入果园玩耍时,必须承担巡逻任务——把其他所有想进入的孩子拒之门外;作为回报,我们可以随便吃园子里的
期刊
①  妈妈带着一只白色的鹦鹉嫁到爸爸家,是在她二十一岁的时候。  妈妈在四十八岁时去世,但她带来的白鹦鹉还活着。今年,是妈妈去世后的第二十年了。也就是说,这只鹦鹉至少也有四十七岁了,但白鹦鹉依然像我年少时在妈妈的房间里看到的那样,长着油亮光滑、洁白无瑕的羽毛。  记得有一天,阳光灿烂地穿透屋子所有的纸门,照射到正在读报的我身上。  “茶沏好了。”鹦鹉突然模仿妈妈年轻时的声音说。仿佛妈妈的话音在遥远
期刊
【内容简介】  作为星巴克之父、星巴克公司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在《从头开始》这本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经历,并提出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如何多维度自我成就的理念。  《从头开始》为读者提供了解星巴克哲学的全新视角,每一个平凡人,只要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都可能逆袭为有格局的领导者。在困难和挫败面前,请记住: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世界。  ①  虽然家里笼罩着忧虑和羞耻感,家门外却有着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