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流芳千古。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就国学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如何更有成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综合素养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人对文化教育需求的逐渐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起了国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这两年高考中,语文分数提高至180分,古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所以加强当前孩子对国学的学习,既是当代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当下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一、何为国学教育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学的概念,有过较全面的论述,可以理解为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的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素质教育的內涵。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还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性
  现代的语文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你问我答的状态。低年级的学生学拼音,学习生字,高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在老师给出的套路下进行写作的练习。这样的教育实质上根本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整个课堂都是为了考试,毫无文化氛围可言。而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文化氛围,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上加入国学经典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很多和我一样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时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现代文阅读怎么教?现在的学生,很多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明显下降。而老师在讲解时,也只能传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却不能将感受和体悟强加给学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究其根本,是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我们看《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满腹锦绣,字字珠玑。而现在十二三岁的学生,或许走马观花地看了很多本良莠不齐的书,却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表达或者写作时依旧是“腹中空空”。有人曾经提议,说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根本不应该教现代文,而应该先教文言文,文言文学好了,现代文的理解和学习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观点当然有失偏颇,但恐怕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教师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一些传统国学方面的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加大了学生的積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那么以后的现代文阅读就会变得相对简单。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品德的必要性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帮助孩子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甘苦,尊敬兄长,培养自己的爱心。《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国学经典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又如《弟子规》中虽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封建糟粕,但是全文中心讲为人处世之道,书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是对我国几千年人们的处世经验、智慧的总结,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浓缩,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再高一个层次来讲,国学经典甚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在《示儿》中提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学教育通过历史人物的介绍、生动事例的教育,让孩子们对历史人物产生崇拜,激发出内在的爱国情怀,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这样国家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三)进行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国学经典著作历经历史和岁月的重重考验,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倡导国学教育进课堂,越来越多孔子学院的设立,似乎都在昭示着国学的复兴。
  最近几年,一些前所未有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悄然兴起,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比如《汉字听写大赛》《中华好诗词》《成语大赛》等,以及前不久引起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而获得总冠军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一时间更为观众津津乐道。大家应该对一个场景还记忆犹新:2月1日,武亦姝在个人追逐战中过关斩将,成为这个环节最高分获得者。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她与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就是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的一次完美诠释吗?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设在2025年。
  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要滋养更要底气。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的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实施方法的几点思考
  “学习国学经典也要跟上时代节奏,要让孩子们真心理解和喜欢上国学,而不必用浮躁的形式让国学和孩子们越来越远。”面对国学教育的热潮,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国学教育,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文字是国学的载体,是学习国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力度,为国学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国学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国学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地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語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国学经典著作。
  (二)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挂设经典佳句作为学习警句或座右铭,利用黑板报、橱窗等空间宣传经典文化,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平日的常事。我所任教的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就有很浓厚的国学教育氛围。例如每天早晨,全校班级都要分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国学经典诵读;每年4月23日到5月23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活动;每年两次的全校性的阅读考级活动;另外,学校集中进行识字测试、校内的中华诗词大赛、每周安排一节课诵读经典诗文、每月举行读书会等。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每一位师生都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和影响,感受着国学的浓郁滋养。
  (三)借鉴行之有效的国学教育形式
  现今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不断尝试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其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琴所开创的经典“素读”课堂目前正逐渐被许多老师接纳和效仿。说到“素读”,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有详细的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陈琴老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我们现在公认犹太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许多致力研究其成功秘笈的学者都指出,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其中一条就是离不开少年时期的“素读”经典训练。“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而陈琴老师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寫千万言”的目标,也有力证实了“素读”的可借鉴性。
  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可借鉴的方法还不算太多。但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国学教育的深远意义和势在必行,不断潜心研究,加之有效借鉴和不断创新,相信充满国学底蕴的课堂带给孩子们的肯定是真正的收获和终生的受益。
  (四)对小学语文教师引导经典诵读提出新要求
  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累积经典古诗词,提高诵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养,跟随着原典感悟国学,持续体验、感悟经典诗文的魅力。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对母语教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今天这个“教派”纷纭的时代,迎面而来的各种声浪,你能坚守什么,修正什么,全靠你自己的信念。有信念的教师,才不会在表面汹涌的浪涛中迷失航向。其次,语文老师自己要是个读书人,这点很关键。我们倡导“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书香家庭”,更应该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书香教师”。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爱阅读的学生。其三,教师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素养。文言文是我们母语的源泉。不读文言文读本的老师是不能真正领会母语的精髓的,没有古典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也绝对不是优秀的母语教师。不读经典的教师,尽管匠气满身,却不可能是“书香教师”。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将学生置身于深厚底蕴的诗歌中,使之成为一种让传统文化融入内心生命的感动。
  总之,小学语文中的国学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让我们在教学中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努力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能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上开拓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2]吴述荣.将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12).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主要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运用智慧教室的互动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思维空间无限扩大,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新"的新模式,在这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离不开阅读。因此,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并渗透阅读方法,分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语言品味的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训练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文学业测试内容权重的分配变化,课外阅读考查比分权重的增多,课外阅读的训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解题未能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创
石家庄市政府1月10日宣布,三鹿集团在政府帮助下兑现承诺,已于8日启动对经销商的第二期还款计划,总筹款约5亿元,至今经销商债务已获60%清偿。对此,三鹿北京总代理北京世行商贸公司
本文分析了为完成高校科技情报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而设置的科技情报保证系统;提出的两种情报费用与情报需求模型和功能效果系数,可以评价科技情报保证系统的工作,以获得最佳
新课改所强调的素质教育是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的渗透,教育就失去了目标。有人说,没有德育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确实如此。因而,初中英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影响教学效果,无效的提问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有鉴于此,以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合理运
1公司的背景归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其前身是北京兴利鹏奶牛养殖中心。是目前唯一的中国有机奶产业基地,从2004年起就开始了有机奶开发的基
奶牛产业是我县新兴产业.自2002年起步.依据政策资源和龙头的优势发展很快,到目前奶牛存栏1.77万头,建起标准化奶牛小区12个.机械挤奶厅13个.奶牛入区率达到82%.高于全省40个百分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雨后春笋,教师教得更加生动灵活,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改推动了师生双边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