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722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素质。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谈两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一、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有时间作为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繁重。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花时间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实践中逐步地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可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其次,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做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把公式做些处理以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能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问学能力。初二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问“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在自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
  可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培养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寻找物理模型,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就是倡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化思维。所谓积极化思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真理解概念和规律,通过可以获得的具体“动作”进一步把概念变成自己的东西,以便再见到该概念和规律时能够形成反应,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概念和规律的积极化,把概念和规律等不断进行积极化称为积极化思维。例如,理解惯性概念时,教师要求学生寻找物理模型,如摩托车撞墙时,司机为什么会飞出去?人跑步时为什么不能马上止步?通过多种模型构造,便可以较完整地理解概念,这就是积极化思维。一般来说,学生总是把所学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脱节,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不能够应用到实验和解题中去。这种情况在其他的学科中也可以看到(例如,学生能较容易记住一个英语单词的拼写,但在阅读时注意不到这个词的意思,在写作时却想不起用这个词及怎么写)。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等没有真正掌握。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概念和规律进行积极思维,对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构建一些模型进行推敲,在反复的探索中培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索,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其他文献
曾经,刚刚成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就听老教师说:“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更在于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能从内心认同你。”许多年后,回顾这些年的教学经历,我对这些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习的竞争比小学和初中更为激烈,并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一小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跟不上,成绩常“垫底”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了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忧的学困生。还有部分学生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把实验融进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工夫。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实验,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能力培养于其中。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潜力 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演示实验是完成物理教学的必要环节,即
摘 要: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所设置的一种教学的情景或者场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作者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总结了几种地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希望借此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目标。  关键词: 地理学科 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
目的:通过观察手针与电针刺激“天枢”、“期门”、“阳陵泉”与“耳胰胆”穴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与使用不同的刺激方法调
摘 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和热情,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者就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看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标准中的“以
目的:讨论药物竹罐配合中药湿敷在膝痹病患者中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膝弊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药物竹罐配合中药湿敷以及针对护理,在对照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我们老师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改善教学条件,虽然小学教学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客观条件的束缚,阻碍着教学质量的近一步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谈谈在多年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  1.引导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点  初中的物理知识点大都能在课文中显示出来,在上课时讲得细一些、拓得广一些,并要求学生将课文中重要的语句用笔划下来,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对于极少数难度大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便于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根据凸透镜
摘 要: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讲究艺术和技巧。作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设计 技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