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前腾讯人眼中的腾讯投资价值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游戏审批停滞的恐慌下,腾讯开始了一轮历史罕见的大回调,各种利空消息也充斥整个市场。好消息是涨出来的,坏消息是跌出来的。从“没有梦想”到“逃离温室”,是腾讯基本面的恶化导致了各种坏消息的出现,还是腾讯股价的下跌催生了出各种坏消息来“迎合”市场口味?
  在笔者看来,流行于市场中的许多利空消息并没有对腾讯的商业逻辑进行了本质分析,而是仅就股价回调的表象,阐述着一些在腾讯股价上涨中也同样存在的事实。

无爆款,不腾讯?


  很多投资者认为,腾讯此前的靓丽业绩得益于单品爆款的拉动。从穿越火线到地下城与勇士,再从英雄联盟到王者荣耀,这些爆款游戏的确给腾讯的业绩带来了异常亮眼的收益。在腾讯的营收构成中,游戏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游戏业务属于社交流量变现中的“最小阻力位”,腾讯也因此被视为一家“游戏公司”。在游戏版号不再更新发放的影响下,市场基于政策面的逻辑,调整了腾讯的估值及盈利预期,从而导致了腾讯股价的下跌。
  不过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家平台化企业,腾讯成长的核心要素并不来自于单品爆发,而是整个平台所带来的用户黏性和收益积累。爆款仅为锦上添花,但这种錦上添花一方面让市场高估了爆款持续盈利的生命周期,一方面也低估了平台在“无爆款”状态下的自然增长。市场当前对腾讯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其游戏业务触碰到了增长天花板,其他业务没有游戏挣钱容易。于是,广告、小程序和云业务的高速增长被市场完全忽略掉了。
  任何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速放缓以及毛利率环比呈负增长态势就是腾讯面临又一次转型的前置信号。3Q大战之后,闭塞的腾讯走向了开放。近期在南京举行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更是表示将继续开放自己的生态圈。作为一家不缺流量的公司,围绕QQ+微信打造的社交平台在腾讯生态圈当中形成了无尽的流量。但由于用户基数非常庞大,腾讯系产品的流量定向转化率其实比较低,这也意味着一旦在数据积累和用户筛选方面获得突破,腾讯的增长潜力将会非常可观。

静待腾讯价值回归


  “双十一”活动已经开始预热,11月11日也从“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这一天其实也是腾讯公司的成立日。从ICQ无法查收离线消息的最初痛点开始,用户需求导向下的QQ诞生了。在这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腾讯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磨每一款产品。作为一名曾经的腾讯人,笔者入职时就听过这样的传说:一位腾讯的员工从公司上市起,用每月的工资坚持定投100股公司的股票,无论金融危机还是业绩低于预期,其持仓巍然不动。就这样,这位员工躺着就实现了财富自由。然而,亦有员工只看到公司某些微观层面的问题,过早地卖掉了股票。如今恰逢腾讯20周年司庆,作为单飞的“企鹅”,至今依然能够得到腾讯每年赠送的司庆小礼物,所有的温暖也都随着此刻的仪式感一一镌刻在腾讯的企业文化当中。撑起十亿市值,可以靠创始人从0到1的个人魅力;撑起百亿市值,可以靠职业经理人专业高效的管理模式;而千亿市值之后的基业长青,就得靠管理者影响力中萃取出的企业文化的力量了。
  即将披露的腾讯三季报,恐怕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心的一份成绩单了。腾讯在过去一个季度当中,既没有新品爆款,也没有政策红利,似乎一切好消息都躲了起来。然而正是当下的现状,对笔者来说却充满着惊喜——没有爆款、纯靠平台流量的腾讯究竟还能收获多少增速,是依然保持30%左右,还是某些预期所一致认为的“没有爆款就负增长”?或许,只有剔除爆款产品干扰的季报,才能让投资者们进一步意识到平台的价值,意识到哪怕没有头部产品的出现,腾讯依然具有的强大的盈利能力。正因如此,即将披露的这份三季报也许是最糟糕的季报,也许是最好的季报。
  与其随着市场波动在不同投资标的中间逡巡不前,笔者更愿意陪着这些代表中国走出去的优质企业成长。有梦想的企鹅才敢逃离严寒的舒适区,努力适应着温室里的气候。作为投资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让手握定价权的企业在自己的仓位里安心成长,见证着预期差的改变,见证着认知差的修复,见证着企业的价值回归。(作者系互联网从业者,曾就职于腾讯)
  声明:因作者个人原因,本期“老帝专栏”暂停一期,11月24日当期恢复。
其他文献
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仅两个交易日后,上证指数便出现连续4个交易日、幅度达4.49%的下跌。市场一改年初以来的高歌猛进,转而有些新担心。   就此,《红周刊》记者采访了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他们一致认为,A股正在经历慢牛行情。“今年以来,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将改变好公司和坏公司在一个锅里搅稠稀的状态,为长牛打下深厚基础
期刊
不投资也是一种风险   主持人:本周沪指出现了这轮上涨行情以来最大的周跌幅,泛舟觉得是否要去踩所谓的双底了?   泛舟:“双底”只是一个统称,其实也就是确认指数新周期真正启动的一个动作。4月1日以来的上涨暴露出一个我一直担忧的问题,就是缩量。之前两轮牛市在确定周期到来后的上涨过程中,保持了一段时间的震荡上行,特点就是成交金额跟随指数一波比一波高。这个问题我在前两周已经阐述过了,成交量无法放大,
期刊
科创板讨论热度升温,不少投资者千方百计向科创板交易资格靠拢。在两大硬指标中,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只能靠“熬”来实现,无法实现“弯道超车”;而“日均资产50万”则成为一些投资者重点突破的防线,“垫资开户”也因此应运而生。理论上来说,一个原本市值为零的账户,只要一千万资金驻留一天,便可以满足“日均资产50万”的要求。而这样的垫资行为,和监管层希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期刊
颐和地产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为何建梁。其早年起家于远洋集团,上世纪90年代创办颐和,公司专注于豪宅业务,也是国内较早试水海外市场的房企。但在“以规模论英雄”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中,近些年颐和地产似乎逐渐销声匿迹。  不过,尽管面临资管产品违约以及与华融、信达的债务纠纷,但在一位卓异3号的投资人看来,由于颐和拿地早成本低、抵押物“充实”,因此颐和的未来似乎并不悲观。颐和地产陷入重重兑付漩涡  本刊曾在今年3
期刊
4月以来(截至4月23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157.09亿元,创下历史第三大月度净流出纪录,市场质疑“聪明资金”开始逃离A股。《红周刊》记者分析数据发现,北上资金“逃离”只是假象,其净流出速度已经开始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另一“血统更加纯正”的外资QFII一季度持仓数据也表明,“聪明资金”仍在“看多后市”,而且是加速布局,新进个股出现许多中小创股票。“聪明资金”“集体看多”   众所周知,“聪明
期刊
股指再度回落 機构逢高减仓
期刊
沃伦·巴菲特没有任何著作,市面上很多由他人撰写的有关巴菲特的传记读起来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亲近感和带入感。但是,当笔者看过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之后,感觉到这本书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巴菲特”。  88岁高龄的巴菲特至今还能“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种快乐的投资心法本身就已经值得我们学习;《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书收录了巴菲特50多年投资生涯中每年亲笔撰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读罢更是受益颇丰。巴菲特的
期刊
才一个月出头两天,科创板已收到92家公司的申请文件。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按照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基本要求,对这些公司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认真审核,已发出首轮问询72家。4月23日首批3家公司的问询答复公开,分别是睿创微纳、晶晨股份、微芯生物。上交所总共向这三家公司问询了152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而这3家公司的回复内容也是洋洋洒洒,PDF文件占用了819页,合计字数超过46万字。   46
期刊
上市公司回购是近期市场的一个热点,个别公司甚至报出了千亿元的回购意向。但是,海鸥住工董事长提议的股票回购意向,却引来质疑。上市公司缘何频频回购?  迄今为止,来自上市公司最牛的股份回购意向非中国平安莫属。10月29日晚,中国平安披露股份回购预案称,拟回购最多不超过10%的总股本。中国平安作为市值过万亿元的大盘蓝筹金融股,按回购的上限测算,这次回购涉及注入市场的真金白银有望达千亿元。  而就回购股份
期刊
本周,7家头部基金公司同时获批发行以科创为主题的基金,但相关基金是否值得购买却是投资者心中的疑问。限售不是非买不可的理由!  7家获得批文的基金公司基本上统一口径:每只基金的上限大幅下降到10亿份,而为了保证规模在限额之内,基金公司还推出了末日配售的方案,并且7家基金公司都是只卖一天就收摊。  如此推算,总额度也就只有70个亿。这一近似饥饿营销的方案,果然将一众中小散户撩拨得异常兴奋:到底哪家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