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不需要教,那么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小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老师就更要想出好的方法来吸引他们了。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要教师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老师如何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坚持性也较差,即使优秀学生也是这种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机,就必须把死的知识“活化”起来。用问题和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如设计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则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一次感人泪下的场景、一首有趣的儿歌、一次有趣的实验操作等等,都有可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心灵与感情的共鸣,把学生引向“愤”与“悱”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探求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和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情绪、对探索所获、所悟、所感的热情交流等等,都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支撑。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教师要把爱撒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困难与收获。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地、耐心地帮助,师生共同越过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体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热情的鼓励,珍视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洋溢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它带给学生温暖和鼓舞,带给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真实地表现自己,让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增加课堂教学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有位俄国教育家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他们的注意不够稳定,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受到课堂教学中无关刺激的影响而分心。作为教师要适时变化教学刺激,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维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稳定注意。如一句开心的笑话,一个简单的手势,变换多种教学方法等。
  4.合理安排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以获得教师与其他同学重视或尊重的需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和消沉等心理。有的学生则可能采取恶作剧的形式表现自己,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倾向,从安排学生的活动情境着手,去实现课堂上的学生参与意识。
  5.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促进学生有序参与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需要以学生的自觉纪律为保证。学生的自觉纪律是在教学有目的地培养训练中逐渐形成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管理,学生逐渐认识到遵守纪律的意义,并在实践锻炼中将遵守纪律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将纪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进而产生积极的纪律态度、坚强的纪律意志和良好的纪律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并遵守恰当的行为准则,在指导行为实践中,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逐步培养起自律能力。
  总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度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就强,学习的积极性就高,获得的知识就全面。
其他文献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的核心是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为他们创造思维的条件,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的人,表现为博学多才,思路广阔,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分析透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时可提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原则,即必须坚持一切由学生自主进行。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与行动都是自由的。正是基于此,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一些教师干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研究,自己不参与,不发表意见,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出应更多的开设综合课程,软化学科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整而实用的知识世界,同时为使思相品德教学走出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思想品德课改进程,不断取得教学新成果,笔者尝试着把思想品德教学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艺术成分,用艺术化的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富有美感的教学中招展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
期刊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协作,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以及心理催化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情感投资,因此,情感教育不失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1.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  成功感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检验小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实际是知识、语言、认识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对于将来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写好日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尝试用各种办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有限的45分钟内学会尽可能多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措施: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很多人评价课堂教学,单纯从教师的教上找原因,忽略了学生的学。新课改正是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发展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际上是观
期刊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清醒的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效率仍然偏低,学生语文能力还依旧羸弱。这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语文这门课,学生也觉得越来越难学,教师也觉得越来越难教,尤其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它能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下面就我阅读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教学要备课,学生求学要预习。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正式授课前的预先学习、预备学习。即预先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唤醒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预先找出课文的疑难点,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的注意力和听课兴趣都会大大增强,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  1.研究背景  1.1教学目标和课时有限的矛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