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影响河北省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1、人力资源状况
(1)运动员群体状况。本次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后备人才平均身高有所增加,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但是特高人数较少。仅有11人,占2.54%;身高体重比数偏大,身体偏瘦,力量稍弱,这在对比赛实地观察中也得到了验证。骨龄测试表明,绝大部分运动员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身高、体重、肌肉力量还有较大发展潜力。运动员中参训最长的7年,最短的不足1年,平均是2.7年,训练年限普遍偏低提示我们应当加强对后备人才的早期选拔和训练工作。
从参训动机来看,“成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和“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是运动员的首选动机,训练的主观性、目的性很强。它能够为青少年个人乃至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内部动力,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可能带来的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
文化学习障碍依然是青少年运动员发展的一大瓶颈,76.9%的被调查者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在各学校中运动员依然被视为“后进生”。随着“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的不断成型,以学校为主体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学训矛盾”必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2)教练员资源状况。调查显示,河北省基层篮球教练员中以中青年教练较多。年龄最大52岁,最小26岁,年龄呈正态分布,结构较为合理,是一支富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年团队。职称比例以中级居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通过近些年的学历教育,教练员的学历达标率在90%以上,但初始学历本科以上占63.5%,来源主要是体育院校毕业。教练员中普遍缺乏高水平篮球专业队训练的经历,有国家队经历的极少。分析认为对教练员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和基层教练员收入相对较低,是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教练队伍的主要原因。
2、培养体制和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后备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单一。国家(体育系统)培养体制向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多系统、多渠道共同培养的体制转变。
在新的培养体系完善之前,还存在一定程度上混乱局面,各基层培养单位相互争夺生源;过分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急功近利;管理上各系统相互割裂,互不协调,而又相互制约。调查中发现各级体育、教育部门的管理行为仅仅停留在资格注册、审批以及年度赛事组织等简单层面上,而对于科学化选材与训练标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教练员培训、人才市场的开发与运作、新闻宣传等关系到我省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其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竞赛体系和竞赛环境
目前我省青少年篮球竞赛主要有体育系统的甲乙组比赛。教育系统的传统校比赛和中学生篮球赛。以及NIKE全国高中联赛河北省分区赛。
在此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竞赛数量和竞赛规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比赛质量达不到锻炼队伍的要求;维护竞赛公平环境的工作还需加强;主管部门工作不协调,直接影响到训练单位的参赛积极性。
4、选材和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科学选材是提高篮球运动竞技训练成材率的基础,科学化训练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充分挖掘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潜力的保障。在调查中发现我省基层教练员在自觉进行科学化训练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统计结果显示,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教练员有68.9%,制定周训练计划的有71%。而制定有多年训练计划的只有32.5%,而且训练计划所应涵盖的内容不全面,整体设计上存在缺陷。还存在教练员的科研意识不强、教练员团队配置不合理、对运动员缺少个人信息记录等问题。
5、物质基础和资金投入
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篮球训练场地设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调查中得知:每个基层训练单位有在训队员平均67人(包括男女篮),拥有训练专用场地平均2.5块。其中有室内场馆的单位仅占六成左右,而且部分场馆的使用时间已经超过20年,设施条件较差。训练器材的更新期较长,一般超过3年;综合练习器等辅助训练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极大地限制了科学训练手段的实施。
各单位的训练经费差别较大,从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主要来源是学校投入和少部分的有偿训练,能吸引的社会赞助很少。
二、实现河北省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注重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有助于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提高教练员待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2、加速建立“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加强篮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注重全面素质发展,缓解和消除“学训矛盾”,拓展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才出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3、优化篮球运动选材,建立科学训练监测体系,不断提高训练科学化程度,增大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潜力,提高训练成材率。
4、不断完善和优化篮球训练条件,加强开发,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可以采取开办针对不同层次篮球培训班和加强场馆实施经营利用等措施,补充训练经费的资金。
5、改革青少年篮球竞赛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系统的青少年篮球竞赛制度,提升在广大青少年篮球人口中的影响力,辅以适当的市场开发和经营措施,使青少年篮球竞赛真正能成为促进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
1、人力资源状况
(1)运动员群体状况。本次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后备人才平均身高有所增加,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但是特高人数较少。仅有11人,占2.54%;身高体重比数偏大,身体偏瘦,力量稍弱,这在对比赛实地观察中也得到了验证。骨龄测试表明,绝大部分运动员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身高、体重、肌肉力量还有较大发展潜力。运动员中参训最长的7年,最短的不足1年,平均是2.7年,训练年限普遍偏低提示我们应当加强对后备人才的早期选拔和训练工作。
从参训动机来看,“成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和“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是运动员的首选动机,训练的主观性、目的性很强。它能够为青少年个人乃至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内部动力,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可能带来的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
文化学习障碍依然是青少年运动员发展的一大瓶颈,76.9%的被调查者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在各学校中运动员依然被视为“后进生”。随着“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的不断成型,以学校为主体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学训矛盾”必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2)教练员资源状况。调查显示,河北省基层篮球教练员中以中青年教练较多。年龄最大52岁,最小26岁,年龄呈正态分布,结构较为合理,是一支富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年团队。职称比例以中级居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通过近些年的学历教育,教练员的学历达标率在90%以上,但初始学历本科以上占63.5%,来源主要是体育院校毕业。教练员中普遍缺乏高水平篮球专业队训练的经历,有国家队经历的极少。分析认为对教练员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和基层教练员收入相对较低,是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教练队伍的主要原因。
2、培养体制和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后备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单一。国家(体育系统)培养体制向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多系统、多渠道共同培养的体制转变。
在新的培养体系完善之前,还存在一定程度上混乱局面,各基层培养单位相互争夺生源;过分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急功近利;管理上各系统相互割裂,互不协调,而又相互制约。调查中发现各级体育、教育部门的管理行为仅仅停留在资格注册、审批以及年度赛事组织等简单层面上,而对于科学化选材与训练标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教练员培训、人才市场的开发与运作、新闻宣传等关系到我省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其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竞赛体系和竞赛环境
目前我省青少年篮球竞赛主要有体育系统的甲乙组比赛。教育系统的传统校比赛和中学生篮球赛。以及NIKE全国高中联赛河北省分区赛。
在此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竞赛数量和竞赛规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比赛质量达不到锻炼队伍的要求;维护竞赛公平环境的工作还需加强;主管部门工作不协调,直接影响到训练单位的参赛积极性。
4、选材和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科学选材是提高篮球运动竞技训练成材率的基础,科学化训练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充分挖掘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潜力的保障。在调查中发现我省基层教练员在自觉进行科学化训练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统计结果显示,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教练员有68.9%,制定周训练计划的有71%。而制定有多年训练计划的只有32.5%,而且训练计划所应涵盖的内容不全面,整体设计上存在缺陷。还存在教练员的科研意识不强、教练员团队配置不合理、对运动员缺少个人信息记录等问题。
5、物质基础和资金投入
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篮球训练场地设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调查中得知:每个基层训练单位有在训队员平均67人(包括男女篮),拥有训练专用场地平均2.5块。其中有室内场馆的单位仅占六成左右,而且部分场馆的使用时间已经超过20年,设施条件较差。训练器材的更新期较长,一般超过3年;综合练习器等辅助训练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极大地限制了科学训练手段的实施。
各单位的训练经费差别较大,从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主要来源是学校投入和少部分的有偿训练,能吸引的社会赞助很少。
二、实现河北省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注重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有助于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提高教练员待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2、加速建立“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加强篮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注重全面素质发展,缓解和消除“学训矛盾”,拓展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才出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3、优化篮球运动选材,建立科学训练监测体系,不断提高训练科学化程度,增大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潜力,提高训练成材率。
4、不断完善和优化篮球训练条件,加强开发,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可以采取开办针对不同层次篮球培训班和加强场馆实施经营利用等措施,补充训练经费的资金。
5、改革青少年篮球竞赛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系统的青少年篮球竞赛制度,提升在广大青少年篮球人口中的影响力,辅以适当的市场开发和经营措施,使青少年篮球竞赛真正能成为促进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