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审计是针对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活动而言的,是在一个单位中为实现经营目标,雏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正确争财务收支合法合规,贯彻企业经营决策的方针和措施,以及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形成的一种内部的自我协调、制约和控制的机制。现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外部审计无论是制度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比较健全,相反,内部审计却相当的薄弱。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早在19世纪的英国,内部审计就已经诞生了,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经济管理活动,使内部审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85年8月,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但与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无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与西方内部审计相比。差距更大。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性较大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他们只是被动的服务于企业领导,按照领导的意志办事。比如很多企业的审计人员还未来的及熟悉企业的具体情况或则刚好熟悉企业的情况就被替换了,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频繁更替使其职能作用很难发挥。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支持与服务,以便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从原来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中转行而来,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全面的审计学习和研究,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地位不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顾心状态抑或不适宜环境下工作,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显然,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之初,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内,形成“财审合一”的局面,其结果不仅使内部审计无力监督财会部门,而且受其地位和权限的限制也很难监督其他部门,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有失客观公正。后来,情况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没有根本性的改进。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而内部审计服务于经营管理的职能很少得到发挥。根据内部审计的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应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汁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比如现在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立审计部门,更谈不上开展内审业务。当然有许多公司也设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但其职能很大程度没有得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只局限于财务审计。比如对某个项目的投资,内部审计只注重了投资收益是否按照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对投资的可行性、投资是否有效益却很少涉及,而企业的目的就是取得最大效益。
(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类型有:一是附属于财会部门、办公室或纪委监察部门,受所属部门领导;另一种是内部审计机构虽然独立于财会等部门,但仍归本单位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时,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便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情况,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稳定,使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否。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领导对企业有清楚的了解,从而进行控制和发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同时为外部审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认为,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确保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地位的独立性
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审我”到“我要审”的观念转变,实现由被动的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态度转变。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及相关的财经制度,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业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人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保证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严肃性、连续性、权威性和独立性,从而很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我国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修正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功效。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才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做到传统的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并重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衡的运行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由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四)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等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五)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内审工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和《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制定了一套既符合国际内部审计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审计准则,首批公布并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着力推进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相比之下,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方面的建社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保障内部审计的合法身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内部审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巳成为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问题。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基石。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不仅如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成为培养通晓多学科知识、掌握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的集训地,成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岗位。最后,内审人员要有很强的原则性及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内审人员不断的学习财务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审计法》、《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相关的一些条例,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坚持按法律法规、制度办事,增强客观性,降低主观性。使内部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其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内部审计工作做的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企业健康、良性、科学地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外部审计无论是制度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比较健全,相反,内部审计却相当的薄弱。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早在19世纪的英国,内部审计就已经诞生了,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经济管理活动,使内部审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85年8月,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但与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无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与西方内部审计相比。差距更大。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性较大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他们只是被动的服务于企业领导,按照领导的意志办事。比如很多企业的审计人员还未来的及熟悉企业的具体情况或则刚好熟悉企业的情况就被替换了,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频繁更替使其职能作用很难发挥。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支持与服务,以便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从原来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中转行而来,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全面的审计学习和研究,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地位不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顾心状态抑或不适宜环境下工作,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显然,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之初,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内,形成“财审合一”的局面,其结果不仅使内部审计无力监督财会部门,而且受其地位和权限的限制也很难监督其他部门,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有失客观公正。后来,情况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没有根本性的改进。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而内部审计服务于经营管理的职能很少得到发挥。根据内部审计的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应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汁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比如现在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立审计部门,更谈不上开展内审业务。当然有许多公司也设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但其职能很大程度没有得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只局限于财务审计。比如对某个项目的投资,内部审计只注重了投资收益是否按照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对投资的可行性、投资是否有效益却很少涉及,而企业的目的就是取得最大效益。
(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类型有:一是附属于财会部门、办公室或纪委监察部门,受所属部门领导;另一种是内部审计机构虽然独立于财会等部门,但仍归本单位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时,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便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情况,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稳定,使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否。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领导对企业有清楚的了解,从而进行控制和发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同时为外部审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认为,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确保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地位的独立性
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审我”到“我要审”的观念转变,实现由被动的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态度转变。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及相关的财经制度,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业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人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保证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严肃性、连续性、权威性和独立性,从而很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我国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修正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功效。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才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做到传统的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并重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制衡的运行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由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四)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等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五)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内审工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和《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制定了一套既符合国际内部审计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审计准则,首批公布并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着力推进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相比之下,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方面的建社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保障内部审计的合法身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内部审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巳成为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问题。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基石。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不仅如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成为培养通晓多学科知识、掌握多领域技能的审计人才的集训地,成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岗位。最后,内审人员要有很强的原则性及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内审人员不断的学习财务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审计法》、《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相关的一些条例,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坚持按法律法规、制度办事,增强客观性,降低主观性。使内部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其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内部审计工作做的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企业健康、良性、科学地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