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食住行,“衣”虽然被排在第一位,但服装设计师一直都是小众的存在。尤其在中国,服装设计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服装设计概念,在1993年之前,中国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只有裁缝。
而最近,因为北京APEC会议,为参会各国领导人设计服装的设计师团队成为大众的焦点,这其中,就有两名福建籍的设计师:吴青青、曾凤飞。
福建人设计的“新中装”
北京APEC会议完美谢幕后,许多人惊讶地发现,这场世界级别的高端会议正在影响着普通群众。除了朋友圈里被北京朋友刷屏的“APEC蓝”,最热门的莫过于在北京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亮相的“新中装”。
不是唐装,不是汉服,不是某个设计师的独特设计,APEC服装让人“感到震撼”。沉稳的色调,精致海水江崖的纹样,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让“新中装”一夜走红,在淘宝上,立刻有聪明的电商开始跟风主推“新中装”概念。
时间倒退10个月,回到2013年12月,第一阶段的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刚刚启动。经过对设计风格、产业实力、业内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相关组委会共向71家企业、259位设计师和18所高校发出《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邀请函》,吴青青、曾凤飞都在受邀之列。
收到邀请函后,曾凤飞组织团队,很快投入设计工作,就不同场合领导人着装的设计提案、面料提案、色彩与花纹提案、技术与工艺提案等反复修改确认。很快,曾凤飞第一次提交了作品。
2014年2月底,经过多轮的设计推敲,吴青青选择了以中礼服为形的“新中装”作为样衣,也提交了作品。
据统计,组委会共收到136位参评人提交的设计稿455份,其中包括8位曾获“金顶奖”的设计师、21位“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和16所知名艺术设计类高校所提交的设计稿。这些设计稿的整体水平,代表了当前国内一流水准。
2014年3月初,专家评审组进行了第一轮评审,遴选出60份参评方案进入样衣制作环节,5月、6月两度进行样衣甄选,7月、8月开始样衣深化设计。
经过多轮筛选,组委会从300余名设计师中筛选出60余人,再从中选出20多人,吴青青和曾凤飞都在人选之中,成功进入到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研发小组。
APEC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领导人服装设计提出的思路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按照曾凤飞的理解,这意味着APEC会议领导人着装不但要有中国特色,还应该融入更多包容的态度。
为此,他专门挑出一些既与APEC会议相契合,老百姓又可以看懂的内容,比如牡丹、竹叶、万字纹、百个“福”字拼出APEC会议图标等,还有带给他惊喜的“海水江崖纹”。
“刚开始是这么设计,后来有所改变。”拿着设计图纸,曾凤飞介绍说,到2014年9月10日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先后换了三四次稿。而最后,曾凤飞选定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上饰以海水江崖纹的设计。
与此同时,吴青青则是不断在完善“新中装”。
“‘新中装’意味着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在‘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吴青青用一句话解读了隐藏在“新中装”之中的深厚文化内涵。
2014年11月10日,当APEC会议的参会各国领导人及配偶踏上宴会厅的红毯时,所有参与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在各自的工作室里,忐忑又激动地看着电视转播。领导人出现的那一刻,曾凤飞惊讶地发现,各国领导人服饰的材料和元素很多来自于他的设计,如漳缎面料、海水江崖纹样装饰。
“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激动。”回想起当晚,曾凤飞依然难掩兴奋之情,“那时候,我感动得差点流下眼泪。”
没有精确尺寸的设计
直到各国领导人身着立领、对开襟、连肩袖的“新中装”亮相,看见自己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吴青青才放松了下来。
与曾凤飞的工作任务不同,吴青青还进入到了成衣制作环节。他与北京服装学院青年设计师楚艳共同负责男性领导人服装,是此次设计团队最为核心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这次服装设计。
吴青青接到邀请函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大约在一年前,我收到邀请函时,正在准备纽约时装周的服装。”吴青青说。
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和纽约时装周,吴青青必须在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答案显而易见,吴青青放弃了纽约时装周,选择了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
“我深知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流程相当严苛,于是,我带领我的主要设计团队20余人全身心投入其中。”
对吴青青而言,为领导人设计国际会议的服装的难点在于,很多领导人可能不会给主办国提供精准的尺寸,设计师要自己来查找,想尽一切办法把衣服做到合身,在参会领导人到达主办国之前,这些衣服是没有被试穿过的。
到了10月中旬,吴青青还没得到部分领导人的尺寸,只能根据资料图片和视频,加上设计师、制衣师的丰富经验,制作出多套成衣备选。每件样衣,平均只有4个小时修改时间。最紧急的是最晚抵达北京的墨西哥总统,北京APEC会议欢迎晚宴当天下午4点多才到,“如果衣服没改好穿不上就是外交事件了。”
北京APEC会议结束之后,吴青青坚信“新中装”将引领全球风潮,而他将其称为“‘新中装’后时代”。
“作为服装设计师,为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任务已经结束,而将这种代表最新时尚观念的文化和理念,通过服装元素传播给更多人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吴青青坚信,中国原创设计师的未来将更加光明。中国的服饰文化将越来越被国人所认知,也将有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中国的设计。
致力于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
APEC会议上的领导人服装历来是一大看点。
1993年,首次APEC会议在美国的布莱克岛召开,时任总统克林顿赠送给每位领导人一件美国飞行员普遍穿着的黑色皮夹克作为礼物,开启了APEC会议关于“服装”的传统。从此以后的每次APEC会议,参会各国领导人都会穿着主办方提供的特色服装,就像各国文化时尚设计的大比拼。 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举行,当时各国领导人都穿着红、绿、蓝、咖啡、酒红五色锦缎中式对襟唐装,带动了“唐装热”。2014年,APEC会议再次在中国举行,这一次,领导人服装的分量又有不同。因为以往主办方提供的服装只是拍摄大合影时候的临时穿着,但这一次,它却是各国领导人的晚宴着装。
同时,它的设计面临着双重考验——既不能照搬服装产业上已然流行的西方审美,也不能满足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简单拼接。
从1015件样衣到最后的成衣,从300多名设计师到6人核心团队,一轮轮筛选中,设计师和样衣的去留,就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冲突和连接的过程。这些找寻和改变能否被接受,直到11月10日在电视前观看直播时,设计师们都是忐忑不安的。
“本次北京APEC服装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不仅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展现大国风范,又要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美其美、和和美美,同时,在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上,要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这对于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和设计功底要求是非常高的。”吴青青说。
吴青青和曾凤飞,之所以能够在这次北京APEC服装设计中大放异彩,和他们一直有意识地吸取传统文化的力量有关。
“欧洲一些服装品牌能融入他们民族独有的文化和风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在服装设计上体现出来呢?”本着这样的想法,2008年,曾凤飞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致力于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市场上并不看好的中国风,曾凤飞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谈起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他在米兰理工大学进修时,曾有人质疑中国服装设计都是对西方的模仿,曾凤飞听了十分气愤,他走到台前,亲自放映展示他自己设计的服装,讲解每一个图腾、符号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含义,他的举动赢得了在座外国同行的敬佩。“那一次,我明白了只有文化才能赢得尊重,就像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和世界对话一样,服装也是一种语言,”曾凤飞说,“因为我深爱民族传统文化,如同我对设计的热爱。”
出生于宁德霞浦渔村的他,经常在福建省内四处采风,汲取创作灵感,在感受福建山水之美的同时,也受到了闽地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惠安女的服饰文化及闽南人包容进取的精神。“地域的、乡土的东西是可以转化为高端、时尚的。每一次我都画下来、拍下来很多,思考如何把它变成生活化的、大家都能明白的图案。”
来自晋江英林的吴青青也有到处游历的经历。在他的每间店铺里,都有一个小型独立展示和休闲区域,收藏着他游历全球的艺术作品和旅行日记,包括他在各个时尚圣地的摄影作品,以及从各个国家搜罗来的个人收藏。
正是因为他丰富的游历经验,因此,在吴青青的设计作品之中,有忧郁的哥特风格,有略带叛逆、重金属的朋克风格,也有蕴含东方的禅意与随性的设计作品。
在经历了从年轻到成熟的思维转变之后,吴青青逐渐发现自己一直从事的工作就是将西方介绍给东方,同时将东方文化引进西方世界。让东西文化互动、交流、融合,这已成为他坚持设计道路的动力之一。“在我的品牌的每一季设计中,我一贯坚持兼具‘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设计理念。我设计的服装造型追求简洁大方,一般会从色彩、面料、廓形结构等方面加以创新。”吴青青说。
领导人服装评审团成员之一、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认为:“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新的自主品牌和设计师越来越多,但是绝对数量还是少数,没有成为中国服装设计的主流。”
北京APEC会议已经落幕,但是,将传统与现代连接的中国服饰故事并没有结束,“新中装”引发的潮流方兴未艾。
“这个时代是我这一代设计师赶上的极好机遇,相信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将更快崛起。”吴青青的话语中充满自信。
而最近,因为北京APEC会议,为参会各国领导人设计服装的设计师团队成为大众的焦点,这其中,就有两名福建籍的设计师:吴青青、曾凤飞。
福建人设计的“新中装”
北京APEC会议完美谢幕后,许多人惊讶地发现,这场世界级别的高端会议正在影响着普通群众。除了朋友圈里被北京朋友刷屏的“APEC蓝”,最热门的莫过于在北京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亮相的“新中装”。
不是唐装,不是汉服,不是某个设计师的独特设计,APEC服装让人“感到震撼”。沉稳的色调,精致海水江崖的纹样,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让“新中装”一夜走红,在淘宝上,立刻有聪明的电商开始跟风主推“新中装”概念。
时间倒退10个月,回到2013年12月,第一阶段的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刚刚启动。经过对设计风格、产业实力、业内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相关组委会共向71家企业、259位设计师和18所高校发出《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邀请函》,吴青青、曾凤飞都在受邀之列。
收到邀请函后,曾凤飞组织团队,很快投入设计工作,就不同场合领导人着装的设计提案、面料提案、色彩与花纹提案、技术与工艺提案等反复修改确认。很快,曾凤飞第一次提交了作品。
2014年2月底,经过多轮的设计推敲,吴青青选择了以中礼服为形的“新中装”作为样衣,也提交了作品。
据统计,组委会共收到136位参评人提交的设计稿455份,其中包括8位曾获“金顶奖”的设计师、21位“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和16所知名艺术设计类高校所提交的设计稿。这些设计稿的整体水平,代表了当前国内一流水准。
2014年3月初,专家评审组进行了第一轮评审,遴选出60份参评方案进入样衣制作环节,5月、6月两度进行样衣甄选,7月、8月开始样衣深化设计。
经过多轮筛选,组委会从300余名设计师中筛选出60余人,再从中选出20多人,吴青青和曾凤飞都在人选之中,成功进入到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研发小组。
APEC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领导人服装设计提出的思路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按照曾凤飞的理解,这意味着APEC会议领导人着装不但要有中国特色,还应该融入更多包容的态度。
为此,他专门挑出一些既与APEC会议相契合,老百姓又可以看懂的内容,比如牡丹、竹叶、万字纹、百个“福”字拼出APEC会议图标等,还有带给他惊喜的“海水江崖纹”。
“刚开始是这么设计,后来有所改变。”拿着设计图纸,曾凤飞介绍说,到2014年9月10日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先后换了三四次稿。而最后,曾凤飞选定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上饰以海水江崖纹的设计。
与此同时,吴青青则是不断在完善“新中装”。
“‘新中装’意味着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在‘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吴青青用一句话解读了隐藏在“新中装”之中的深厚文化内涵。
2014年11月10日,当APEC会议的参会各国领导人及配偶踏上宴会厅的红毯时,所有参与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在各自的工作室里,忐忑又激动地看着电视转播。领导人出现的那一刻,曾凤飞惊讶地发现,各国领导人服饰的材料和元素很多来自于他的设计,如漳缎面料、海水江崖纹样装饰。
“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激动。”回想起当晚,曾凤飞依然难掩兴奋之情,“那时候,我感动得差点流下眼泪。”
没有精确尺寸的设计
直到各国领导人身着立领、对开襟、连肩袖的“新中装”亮相,看见自己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吴青青才放松了下来。
与曾凤飞的工作任务不同,吴青青还进入到了成衣制作环节。他与北京服装学院青年设计师楚艳共同负责男性领导人服装,是此次设计团队最为核心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这次服装设计。
吴青青接到邀请函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大约在一年前,我收到邀请函时,正在准备纽约时装周的服装。”吴青青说。
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和纽约时装周,吴青青必须在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答案显而易见,吴青青放弃了纽约时装周,选择了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
“我深知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流程相当严苛,于是,我带领我的主要设计团队20余人全身心投入其中。”
对吴青青而言,为领导人设计国际会议的服装的难点在于,很多领导人可能不会给主办国提供精准的尺寸,设计师要自己来查找,想尽一切办法把衣服做到合身,在参会领导人到达主办国之前,这些衣服是没有被试穿过的。
到了10月中旬,吴青青还没得到部分领导人的尺寸,只能根据资料图片和视频,加上设计师、制衣师的丰富经验,制作出多套成衣备选。每件样衣,平均只有4个小时修改时间。最紧急的是最晚抵达北京的墨西哥总统,北京APEC会议欢迎晚宴当天下午4点多才到,“如果衣服没改好穿不上就是外交事件了。”
北京APEC会议结束之后,吴青青坚信“新中装”将引领全球风潮,而他将其称为“‘新中装’后时代”。
“作为服装设计师,为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任务已经结束,而将这种代表最新时尚观念的文化和理念,通过服装元素传播给更多人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吴青青坚信,中国原创设计师的未来将更加光明。中国的服饰文化将越来越被国人所认知,也将有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中国的设计。
致力于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
APEC会议上的领导人服装历来是一大看点。
1993年,首次APEC会议在美国的布莱克岛召开,时任总统克林顿赠送给每位领导人一件美国飞行员普遍穿着的黑色皮夹克作为礼物,开启了APEC会议关于“服装”的传统。从此以后的每次APEC会议,参会各国领导人都会穿着主办方提供的特色服装,就像各国文化时尚设计的大比拼。 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举行,当时各国领导人都穿着红、绿、蓝、咖啡、酒红五色锦缎中式对襟唐装,带动了“唐装热”。2014年,APEC会议再次在中国举行,这一次,领导人服装的分量又有不同。因为以往主办方提供的服装只是拍摄大合影时候的临时穿着,但这一次,它却是各国领导人的晚宴着装。
同时,它的设计面临着双重考验——既不能照搬服装产业上已然流行的西方审美,也不能满足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简单拼接。
从1015件样衣到最后的成衣,从300多名设计师到6人核心团队,一轮轮筛选中,设计师和样衣的去留,就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冲突和连接的过程。这些找寻和改变能否被接受,直到11月10日在电视前观看直播时,设计师们都是忐忑不安的。
“本次北京APEC服装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不仅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展现大国风范,又要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美其美、和和美美,同时,在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上,要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这对于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和设计功底要求是非常高的。”吴青青说。
吴青青和曾凤飞,之所以能够在这次北京APEC服装设计中大放异彩,和他们一直有意识地吸取传统文化的力量有关。
“欧洲一些服装品牌能融入他们民族独有的文化和风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在服装设计上体现出来呢?”本着这样的想法,2008年,曾凤飞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致力于中国风格的服装设计。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市场上并不看好的中国风,曾凤飞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谈起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他在米兰理工大学进修时,曾有人质疑中国服装设计都是对西方的模仿,曾凤飞听了十分气愤,他走到台前,亲自放映展示他自己设计的服装,讲解每一个图腾、符号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含义,他的举动赢得了在座外国同行的敬佩。“那一次,我明白了只有文化才能赢得尊重,就像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和世界对话一样,服装也是一种语言,”曾凤飞说,“因为我深爱民族传统文化,如同我对设计的热爱。”
出生于宁德霞浦渔村的他,经常在福建省内四处采风,汲取创作灵感,在感受福建山水之美的同时,也受到了闽地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惠安女的服饰文化及闽南人包容进取的精神。“地域的、乡土的东西是可以转化为高端、时尚的。每一次我都画下来、拍下来很多,思考如何把它变成生活化的、大家都能明白的图案。”
来自晋江英林的吴青青也有到处游历的经历。在他的每间店铺里,都有一个小型独立展示和休闲区域,收藏着他游历全球的艺术作品和旅行日记,包括他在各个时尚圣地的摄影作品,以及从各个国家搜罗来的个人收藏。
正是因为他丰富的游历经验,因此,在吴青青的设计作品之中,有忧郁的哥特风格,有略带叛逆、重金属的朋克风格,也有蕴含东方的禅意与随性的设计作品。
在经历了从年轻到成熟的思维转变之后,吴青青逐渐发现自己一直从事的工作就是将西方介绍给东方,同时将东方文化引进西方世界。让东西文化互动、交流、融合,这已成为他坚持设计道路的动力之一。“在我的品牌的每一季设计中,我一贯坚持兼具‘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设计理念。我设计的服装造型追求简洁大方,一般会从色彩、面料、廓形结构等方面加以创新。”吴青青说。
领导人服装评审团成员之一、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认为:“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新的自主品牌和设计师越来越多,但是绝对数量还是少数,没有成为中国服装设计的主流。”
北京APEC会议已经落幕,但是,将传统与现代连接的中国服饰故事并没有结束,“新中装”引发的潮流方兴未艾。
“这个时代是我这一代设计师赶上的极好机遇,相信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将更快崛起。”吴青青的话语中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