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维互动模式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跨区域互动等渠道开展的新型教学方法。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多维互动,仍习惯扮演教师主导角色,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虽然能够按照规定完成教学任务,但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探析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運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1.根据教材进行互动。为保障多维互动在激活学生英语思维,点燃学习热情,构建师生高效互动氛围前提下能够完成育人任务,保障学生学习并掌握英语知识,教师需根据教材进行互动,旨在明确互动话题,例如教师在进行“Friendship”教学时,可以“我眼中的友谊”为话题进行互动,确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向一致,为教师导入英语知识、学生跟紧教学进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根据学生能力互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是在教学进程中应用多维互动模式的动力。为此教师需从英语文化素养、语言能力、英语思维等角度出发展开多维互动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Englis-haroundtheworld”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英语能力选择不同国家的英文电影展开配音活动,在配音中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互动,了解不同国家语言环境,教师通过评价配音结果参与互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升自身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多维互动模式的育人质量。
  二、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1.生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称为生生互动。例如教师在进行“Travel journal”教学时,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创设英语互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在阅读、探讨、提问、辩论过程中有效学习英语知识,期间教师以组为单位为学生解答英语学习探究疑问,融合师生互动模式,落实育人目标,提高英语多维互动模式的应用效率。
  2.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较为经典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其有效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被反复印证。例如教师在进行“The Olympic Games”教学时,可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如提问道“How do you understand ice and snow cul-ture?”通过提问加强师生互动,而后教师可以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师生通过案例探究进行互动,期间培育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助其深人体悟奥运精神,使师生互动效果更优。
  3.人机互动。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活动日趋普遍,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展开教学活动的形式称之为人机互动。例如在讲述课文前先利用计算机播放一遍全文,学生可以跟随声频阅读并浏览文章,而后教师在电子交互白板上提出阅读理解问题,学生在问题指引下再次深入阅读,继而掌握英语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增强多维互动模式运用的有效性。
  三、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明确多维互动模式运用目标。通过运用多维互动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英语教学实践的核心目标,为此教师需率先明确教学目标,为多维互动模式的教学实践找准立足点。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可将“交流互动体悟文章中心思想”视为多维互动模式的运用目标,保证学生能够在质疑、思考、探究过程中体悟文章内涵,达到阅读目的,使学生互动目的更加明确。
  2.积极优化多维互动模式。教师需以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丰富多维互动模式,只有模式创新高效,才能提高互动质量,多渠道完成互动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进行“Body language”教学时可采用微课进行师生互动,教师从基础知识、能力延展、课后阅读等角度出发设计微课,旨在丰富多维互动模式运用载体,学生根据自学实况加以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分享自主学习经验,还可拍摄口语练习视频发送到群组中,教师和学生们可针对视频内容加以点评,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3.积极教研。教学研究是弥补高中英语教学中多维互动模式运用缺陷的重要一环,为保障该模式得到科学运用,达成育人目标,教师需重视教研,反观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阅读、口语练习等环节中的应用成果,根据反思结论进行教研,如“信息化多维互动模式应用要点”等,通过科学教研调配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朝着数字化、人性化、资源化方向发展,优化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为使高中英语多维互动模式得以有效应用,教师需根据教材及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进行互动,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角度出发设计英语教案,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助推多维互动模式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掌握足够多的词汇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英语。为了避免学生枯燥重复地记忆词汇,教师可以将词块理论灵活地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此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一、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  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和提高词块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其一,在正式讲解每个单元的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边阅读边
期刊
阅读,离不开文本,学生英语学习中大部分知识点都涵盖在阅读中。而能让师生真正走进文本进行教与学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解读。应用文本解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提升阅读技能。那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如何正确使用文本解读模式呢?  一、解读文本体裁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实施高效的阅读教学,解读文本的体裁是重要基础。在阅读教学前,首先帮助学生弄清楚文本的体裁构造以及整篇文章的特点,设置对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部分省份都启用了全国卷,“七选五”阅读题是全国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七选五”阅读题的特点、掌握其解题步骤和技巧就变得非常必要。“七选五”题呈现的形式是:给出一篇缺少5个句子的文章,并同时提供7个句子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而这五个空分布在文章段落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位置。  一、通览全文,关注主题句,抓住文章结构  学生在浏览文本
期刊
提问能力,作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必备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问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提问环境与提问契机,在提高學生问题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设置教学情境,创设提问契机  轻松的课堂氛围、恰当的提问情境是
期刊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教学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读前活动引入阅读主题——利用问题或任务梳理细节——通过交流讨论拓展话题。这一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表层信息,但是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用不显著。因此,教师需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针对标题、语言、结构、情感等层面开展多维度的文本解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深层内容,体会
期刊
导学案即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规划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导学案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知识性、连贯性、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为使导学案更贴切学生实际,各学校均致力于开发基于本校学生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导学案。各导学案内容、形式虽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其都具有导忆、导读、导思和导练的功能。本文以牛津译林模块10 Unit2 Proie
期刊
“以读促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以读促写”是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教学,进而从最大程度上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此,本文将具体论述“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  一、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框架结构  在进行“以读促写”之前,教师先要带领学生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由于高
期刊
时至今日,从事数学、物理等理工科职业的女性在数量上与男性相比,仍相差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学、物理等理工学科领域里,一些女性取得的成就也能和男性相媲美,这说明性别并能不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学习能力与潜力,我们希望下面这些优秀女数学家的故事能给读者以启发。  一、希帕蒂娅  希帕蒂娅(Hypatia,約370-415)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  希帕蒂娅的父亲赛翁(Theon)是亚历山大城有
期刊
教材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也是最主要的语言材料。纵观人教版教材,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语言素材和模仿蓝本。然而很多教师并未重视教材里的素材,反而更多关注课外写作素材,关注高考作文题型,这样的写作训练存在缺陷,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缺乏系统性、渐进性和完整性。因此,本文旨在鼓励教师回归教材,設计写作练习,把写作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呢?  一、
期刊
2003年1月16至21日,许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云集莫斯科,参加一个名为“柯尔莫哥洛夫与当代数学(Kolmogorov and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上,菲尔兹奖获得者斯梅尔(Smale,1930-)、诺维科夫(Novikov,1938-),沃尔夫奖获得者阿诺尔德(Arnold,1937-)、希策布鲁赫(Hirzebruch,1927一)、卡尔森(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