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出品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 作文19题佳作选登(十四)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来的,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受众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从中得到安慰,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置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审题指导 ●
  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将世界庞杂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消除了以前存在的诸多信息壁垒。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多分裂的意见与情绪。大数据将这类信息整合起来,精准推送,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这一概念反映了当下时代的特点,对此,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好处:比如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面对庞杂的信息,“信息茧房”为人们省去了大量检索的过程,此外,由于“信息茧房”的产生,人们处于同一类别的圈层中,同好者的存在增加了信息获取者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缺陷: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分成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通过所划定的群组精准推送,久而久之,人们被困在各自的“信息繭房”,很难就分歧达成共识,甚至逐渐丧失了通过理解、协商而达成共识的意识。面对“信息茧房”,人们首先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同时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命题: 金华市艾青中学 吴锡华
  破茧成蝶
   [文] 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8)班 吴诗雨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信息传播中,公众会习惯性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对于“信息茧房”,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伪概念,有人认为这是应当袪除的社会弊病。对我而言,“信息茧房”是当下社会无可避免的产物,我们唯有趋利避害,才能破茧成蝶。
  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数字信息海量增长的情势之下,受众往往陷于无法获取有用信息的窘境。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推送系统看似迎合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所谓的“个性化定制”下隐藏的却是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来源让用户无法接触不同立场的声音,蕴含着统一而固化价值立场的信息流将受众封闭于数字化的“孤岛”中。有人笑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而当今的社会,却是网络里看人,把人看远了。”这笑声背后的辛酸,是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的心灵却远隔天涯,隔出了所谓的安全感,也隔出了一个冰冷的世界。约翰·多恩说:“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怎可坐井观天,让自己的视野受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呢?
  更为严重的是“信息孤岛”中的群体在内部交流中固化了既有的偏执价值,并形成了网络“偏见共同体”。当这种价值偏见遭遇“孤岛”外的其他价值理念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而引致相互诋毁与抨击,形成价值分裂格局。“意见的自由市场”由此淹没了理性讨论的声音,侵染了理性交往的网络公共空间,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理性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的时候,那些伪“公知”为博眼球、谋私利发布了多少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言论,从而带偏舆论、误导民众、撕裂社会,其祸患可谓猛于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龙。沙龙起源于欧洲,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社交生活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沙龙从一种贵族社交场所转变为一种思想启蒙的场所,在沙龙里,贵族和非贵族聚集在一起平等对话。不同职业、性别、等级的人们,在沙龙里自由地探讨问题,由此推动了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公共舆论的产生,从而为现代公民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到不同阶层、不同思想的碰撞,沙龙最终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哲人们活动的中心和一些革命思想诞生的温床。
  当然,“信息茧房”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面对庞杂的信息,“信息茧房”为人们省去了大量检索的过程。此外,由于“信息茧房”的产生,人们处于同一类别的圈层中,同好者的存在增加了信息获取者的认同感。
  因此面对“信息茧房”,我们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保持理性,提高社会责任感,才能趋利避害,才能破了这“茧”,化为自由飞舞的蝶,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点评:本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行文,逻辑严谨,重点突出。文章开头在引用材料之后,马上鲜明地提出论点:面对“信息茧房”,我们应趋利避害,破茧成蝶。文章的重点是论述“信息茧房”的危害,从信息孤岛到阶层撕裂,逐步深入,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事例的佐证、名句的运用,以及对“信息茧房”的辩证认识,则充分体现了论述的严密性,富有说服力。文章最后点明面对“信息茧房”我们该怎么样,从而再次点题,深化主旨。
  (指导老师: 吴锡华)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文] 金华市艾青中学高三(8)班 丁馨悦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日趋多样化的当下,刷抖音、逛微博、追网剧已经成为人们的常态。人们往往会在这些平台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使自己获得愉悦感,渐渐地沉迷其中。而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效应。
  我们应突破“信息茧房”的桎梏,需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国语》中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为实现了和谐便可以化生万物,但如果万物完全相同,事物则无法发展继续。此话诠释了社会发展当“和而不同”。其实不只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同样如此。
  “信息茧房”可以让人们处于同一类别的圈层中,同好者的存在增加了信息获取者的认同感。但我们更应看到它束缚了人们的视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只是你一直在看的,以及你以为的那个世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认识偏差:以为大家都是如此,这个世界本该这样,从而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如此的交往模式看似圆融和谐,但长此以往,人际关系会缺少“多样性”,无限的“趋同”反倒会让个人失去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的机会,也会让个人失去在碰撞中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一个“你”与无数个“你”交往,如何带来个体的成长呢?于是兜兜转转,经年累月反复叠加,人们在自己的那条路上越走越窄。
  因而面对“信息茧房”,我们既要“和实生物”,更要警惕“同则不继”的恶性循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需要“志”同者,也需要“道”不同者,甚至“言”不逊者。他们的存在能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很大,大到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思想存在。我们不仅要允许不同的思想存在,甚至要刻意去接触、去了解那些与我们相左的思想。
  遥想北宋时期,保守派和革新派在政坛上互相攻讦、倾轧,朝堂一片腥风血雨,但在政治之外,他们的人际交往却并非都是如此。早期倾向保守党的苏轼偏偏与革新派的领袖人物王安石私交甚笃。王安石出于朋友情谊,在政治上的“敌人”苏轼陷入危难之时毅然伸出援手;而王安石晚年被迫退出政坛后,苏轼在路过南京时特意登门拜访。他们政治立场的水火不容是真,朋友情谊也是真,唯其如此,苏轼与王安石才能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理解对方的主张,二人的政治思想也日渐成熟。
  纵观当下,我们在深陷“茧房”、互相抱团、寻找意趣相投的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同则不继”。主动去寻找一些和自己有差异的朋友,看一看他们的世界,辩一辩各自的立场。相对于一直待在“趋同”的交往舒适区,这一过程肯定会有思想上的碰撞,但我们正需要这种“趋异”式的碰撞交流来开阔视野、丰盈思想。
  点评:文章以名言为标题,表述凝练,意义丰富。文章开篇由材料引出论点并与标题相呼应,然后围绕材料对“信息茧房”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信息茧房”一味“趋同”的危害,提出无论是社会还是交友都需要“趋异”,并以苏轼和王安石的故事作为事例论证,最后点明在人际交往中破除“信息茧房”的意义,深化主旨。
  (指导老师: 吴锡华)
其他文献
想必每位高三的同学都会有如山的习题吧,勤奋多练的重要性无须赘言。现在市面上充斥的复习书良莠不齐,有很多重复的题目,一不小心就将宝贵的时间做了“无用功”。我所指的“博观”,不是说题海战术,而是指“题型之博”“思路之博”。也就是说,碰到一道题,可以不局限于一种解法,开拓思路,寻求多种解法,这样不仅可以扎实理解该题的含义,也可能给以后碰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真正的高考考卷会有很多新的、陌生的东
乔治·弗洛伊德事件的抗议者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5月25日,非裔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街头遭遇4名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和多城抗议活动,令骚乱持续升级。作为平息骚乱的手段之一,美国政府正在加速拆除公共场所象征种族歧视的铜像、肖像画等,更换涉嫌歧视黑人的商品和商标。然而,这种表面文章只是沿袭了对历次种族冲突和暴动所一贯采取的应对策略,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种
借助科幻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人们对机器人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分析人工智能背后的逻辑,进而发掘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机器人,成为“人”  阿西莫夫(1920—1992,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家)在《两百岁的人》中描写机器人安德鲁刚出厂时,是精心设计、功能齐备的钢铁之躯。之后,他成了马丁家的家用机器人。慢慢地,马丁一家发现安德鲁是一个有自己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机器人,他做的木雕,样式精美且从不重复,是不可
【24:00】  今天是克莱尔先生的生日,早上他照常到自己的公司上班,按照婚后五年一直以来的传统,他的夫人在当天上午就给他准备了一堆生日礼物放在家中。  午餐后,克莱尔夫人在下午出门采购生日派对的食物,她的先生在18:21回到家中,夫人接到他的电话后,开始从超市往家中返回。  四十五分钟后,克莱尔先生的尸体在他的公寓中被刚进门的克莱尔夫人发现……  【22:15】  “摆在你面前的,就是杀人嫌疑犯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照耀着湿漉漉的草坪和人行道,也让停在路边的汽车熠熠生光。办事员疾步向前,不停翻查着指令簿,他一边翻着书页一边蹙起了眉头。在一间绿色水泥拉毛墙面的小屋前他稍停片刻,然后抬腿进了后院。  狗正在窝里睡觉,背朝外。只有他那毛茸茸的大尾巴露在外面。  “老天啊。”办事员拍了拍狗屁股,用铅笔敲打着文件夹发出噪音,“醒醒,你这家伙。”  狗抖了抖身子,慢吞吞地从窝里探出脑袋,在清晨的阳
“她的生命线明显是由两股线拧在一起的,一股是绝对的快乐,一股是绝对的痛苦。”   有这样一位农村姑娘,她美丽、善良、朴实、聪明、勤劳,却在他人和社会的逼迫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就是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   如作者哈代所说,苔丝是个纯洁的女子。可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一个失去了贞操、杀了人、最后上了绞刑架的女子是纯洁的。这个冷漠的时代无法给予这个不幸的女子应有的同
作者: [日]村上崇  译者: 徐良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生病,失业,妻女离去,留下的,只有连车子后备箱都装不满的家当,以及一只狗。生命即将终结的他,带着小狗Happy踏上最后的旅程。故事通过小狗的视角展开,一点一点拼凑出主角平凡甚至有点悲惨的一生。故事不是喜剧收尾,一人一狗相互依偎而去令我动容,孤独终老是悲惨的,但生活中一定会有可以带来暖意的温情。  漫画《星
荐读人:疯丢子  “90后”知名网络写手,代表作有《同学两亿岁》《颤抖吧,ET》《战起1938》等,其中《战起1938》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可以说是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在我看来,刘慈欣的作品中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硬科技”,而是在那冷硬的金属和科学中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这情怀往往在世界末日或者
得分: 52分   ? 对于因为出身而引起的擅长应试、缺乏视野和资源的现象,我认为应试固然重要,但视野必不可少。   ? 应试教育从古沿袭至今。清朝科举制度十分完善,奠定了如今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人素质的重要标准。然而,擅长应试就一定有丰富的视野和资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究其根源,这种强应试弱视野是由社会决定的。贫富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因为出身的不同,人们所获得的视野和资源必然不同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鸡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