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目标与实践探索

来源 :长白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破解“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这一突出社会问题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处于探索时期,缺乏成熟的经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和发展目标具有较大的偏差.数据显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存在以下问题:选择培育对象缺乏针对性;培育方式不合理;管理部门较多,资源分散;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在农民层面,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清,参与动力不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有限等问题.研究表明,精准定位培育对象并实行差异化分类培训;及时获取培育反馈,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育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管理部门;改进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建立农业准入机制,明确农民职业身份概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开发“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等改进策略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7日至18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艳玲在宜昌调研。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要求,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步伐,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政法力量。
期刊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时代的崭新命题,多元解纷旨在最有效、最直接地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高度契合了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社会转向活力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活力社会就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这样的活力社会必然是开放、自由、包容和创新的社会.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今后不但要继续发挥好这个显著优势,而且要将大力建设活力社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转化成为一项自觉的社会行动.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明确提出、提倡并大力建设活力社会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学术研究经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题、十九大定调、十九届四中全会谋篇布局,三个历史节点高潮迭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则标志着中国国家治理研究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在时空压缩与双化叠加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中国之治”内生性演化的历史底色、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新色、现代性生成的本体特色、原创性深化的价值本色、自主性优化的实践成色和发展性更化的战略亮色,有利于廓清和加深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认知,进一步深化治理研究和提升国家治理认知力,既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应重视学生专业社团实践育人作用,通过引导和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专业社团发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本文以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CWU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社团为例,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途径,为专业社团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政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各项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当前,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存在的实践难题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基层政权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基层政权公共性与自利性的冲突、基层政权与群众自治组织关系有待理顺、基层政权与人民群众关系发生变化.而要科学解决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理顺基层政权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重构基层政权的公共性,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新型和谐政民关系.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基于乡村振兴调查数据与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村规民约在实行中存在不足,将村规民约视为管理乡村的制度,忽视了村规民约的社会组织功能;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受到行政力量的较大干预;契约性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比较分析了“乡约”与村规民约存在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基层性、政府的干预、村民的教化及遵从,构成了村规民约实践的先天缺陷.基于“三角模型”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可以从村民、村民自治组织以及政府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村规民约的实行.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用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挑战.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发布多个文件,从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要求,然而地方实践表明要将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仍存在现实困境.其中,平台责任及其与劳动者关系问题是核心难点,基于风险完全转移和风险不完全转移进行平台责任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建立兼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制度落地计划.
随着我国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有效防范应对农村返贫风险,已成为我国扶贫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问题.基于多维贫困概念思维,借鉴风险研究的新理念,将这种风险理解为从收入返贫到多维返贫的风险结构,有利于把握风险的整体性,并对其进行长效治理.分析探索社会风险理论研究在风险人群、致因及应对化解理念的三重转变,能够为我国未来贫困治理中的返贫风险应对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以此为理论基点,可以将农村返贫风险概括为叠加性、延续性、人群多样性及变动性等四重特质,基于其三层次结构的复杂原因形成相应的应对策略,是我国农村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