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肉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少时,每到寒冬腊月,总感觉天寒地冻,空气中飘着刺骨的冰雨,树上结满雾凇,屋檐下的冰凌像一把把长长的利剑,把房屋装点成一个个水帘洞。
  冬天很冷,但孩子们最开心,也很奢侈,一顿连着一顿的杀猪饭总把小嘴吃得油光闪亮。特别是轮到自己家里杀猪请客时,村里的伙伴都对自己百依百顺,很有荣誉感。等客人都走完了,我们哥俩最惬意的事就是和妈妈一起炸酥肉。
  我和弟弟轮换着给土灶里加柴,伺机抓一块香软的酥肉塞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当天晚上,酥肉是管饱的,我们总要吃到饱嗝儿不断方可罢休,最后,妈妈让我们每人挑拣五块最大的留着慢慢享用。我和弟弟都会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把各自的酥肉藏起来,酥肉搁置几天,变得硬邦邦的,更有嚼头,香味更醇正。
  翌日,妈妈炸好的一蛇皮口袋酥肉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待我们一觉醒来就不翼而飞了,这让我们对这袋酥肉愈加向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爬到楼板上找鸟窝,见到一只松鼠纵身够咬拴在横木梁上的蛇皮口袋,袋子鼓鼓的,印着油渍,从突起的轮廓可以判断出,这就是我们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着的美味佳肴——酥肉。我三步并作两步奔下楼,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气喘吁吁地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弟弟,他比我还兴奋,争先恐后地往楼上爬,平时机灵得像猴子一样的他,激动得差点儿从楼梯上掉下来。
  站在诱人的酥肉口袋下面,他踌躇了。
  “哥,这么高,看得到,摸不着,只能望着流口水。”他失望地看着我说,“我骑在你肩上,即使把酥肉口袋取下来,也没本事把他拴回去,算了,就当没看见。”
  “我倒是有个办法,你愿不愿意干?”我看见弟弟眼睛闪亮,便说出了自己的“锦囊妙计”。
  我让弟弟骑在肩膀上,用小刀把蛇皮口袋划一个小孔,用手轻轻一掏,就能得到一块梦寐以求的酥肉,这个孔的大小很讲究,在不掏动的时候,酥肉不会自己“跑”出来。开始,我和弟弟都通过团结合作完成偷吃酥肉的行动。之后,都是各自秘密行动,站在楼板上,用长竹棍去掏,让酥肉掉下来。丰满的蛇皮口袋就在我们一次次的“阴谋”得逞中日渐消瘦。
  好景不长,掏的次数多了,洞口越来越大,酥肉会自然下落,最后全部掉在楼板上,我们的行动也就暴露了,再想偷吃酥肉的希望就此落空。
  有一天晚上,我们都在隔壁大伯家吃杀猪饭。堂姐匆忙跑进来,对爸爸说:“小爸,你家的墙垮了。”爸爸连忙提着手电去查看,回来时脸色大变,拉开嗓门喊道:“快和我一起撵贼去!”
  原来,堂姐是听到盗贼从家里丢出木箱子落地的声音。爸爸失魂落魄一样,头靠着柱子,黯然落泪,他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喂养的一头肥猪,十头小猪,卖了这么多钱,就一分不剩了!”弟弟大声哭嚷着:“妈妈,我藏在抽屉里的五块酥肉有没有被偷,快带我去看看!”
  他话音一落,引起哄堂大笑,可爸爸妈媽几个月都没有笑容。
  在那个缺油少盐的年代,酥肉的味道让孩子们垂涎三尺,梦寐以求。我留心观察屋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看着堂哥家餐桌上丰盛的美味佳肴,是那样无动于衷。确实,这些美食,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了。
  责任编辑:秀 丽
其他文献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曾说过,自己最怕的就是莫名无礼而又坚决持续的“咚咚”的敲门声,难免可悲。而我记忆深处的“咚咚”声,却是被甜蜜和幸福充斥着的。  在那个时候的年,过得是很认真而又谨慎的,绝不是微鞠一躬就能敷衍的,你得恭恭敬敬地在地上磕出“咚”的一声响头,让长辈看到你的真挚和虔诚,这一年的压岁钱才能拿到手里。  大年初一的一早,天还未亮,就被一连串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醒。匆忙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今
期刊
20世纪70年代,十来岁的我,不敢有别的奢求,只盼望着吃一餐“白饭”。  “白饭”是什么?就是米饭,或者说是不掺红薯(茴)、红薯丝的米饭。可是,那时,天天、餐餐只能吃红薯,甚至于红薯丝变黑生霉,饭也是它,菜也是它,此外别无他物。  我的母亲是个例外。吃饭时,她总能从茴或茴丝缝里刮些白米饭给我。母亲吃茴或茴丝时,从来没有我那种毅然决然的神态,她吃得很从容,连我吐在桌上的茴皮(指红薯皮)、茴丝也要捡起
期刊
一踏进复兴号的车厢,我轻轻吐了一口气,幸亏在网上抢到了一张火车票,才赶上了这趟开往北京的高铁。  斜对面,是一对青年男女,正轻声说着什么,看见我,礼貌微笑地朝我点了点头,我也朝他们友好地打了一个招呼。女孩穿着嫩绿色的毛衣,俊俏可人,小伙子穿着笔挺的西装,模样很周正。这时,听见小伙子对女孩说:“这次到北京不让我见见你哥哥嫂嫂啊?”女孩笑着说:“你不是也不让我参加你的校友同学会吗?”小伙子说:“我们都
期刊
当窗外春节气氛越来越浓烈的时候,我却在窗内静静地品读林清玄老师的散文,读到《放生的麻雀》这篇散文时,不禁想起了远方的父亲和他的“麻雀”人生。  父亲从小便没有了父亲,奶奶只让他念了幾年小学后就不再上学了。尽管父亲学习很不错,而且也相当喜欢上学,但那时的光景,连温饱都没解决,根本没有多余的钱送父亲上学。  父亲乖乖听从奶奶的话,奶奶安排去放牛,他便去放牛;安排他去砍柴,他便去砍柴;安排他去种豆子,他
期刊
我生活在农村,没有幼儿园,童年就从一年级开始。刚走进学校,就渴望遇见一位慈祥的女老师,可谁知竟偏偏遇见了一位严肃的男老师,满头白发,还戴着老花镜,像极了鲁迅笔下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  麦黄时节,学校都要放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家里收割麦子。但是,我们的这位老师很奇怪,一放假,就安排我们先去他家帮忙,忙完了,才能回自己家。我们这群七八岁的小不点,不敢反抗,只能如实告诉家长,然后去老师家劳动。他家住在山
期刊
今夏的一天,我到沭阳进饲料,回来时,已经傍晚,天也下起雨来。行驶中,车出现了故障,无论加多大油门,车始终没有人走得快。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路上,我万分着急,我只有这样冒雨前行。  临近东海县交界时已午夜左右了,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路旁有灯光闪烁,我一路紧张的心,便有了依靠,胆子大了起来。我硬撑着把车子开过去,原来在这旷野上是一家叫“舍得”的工厂,有位四十岁左右老板模样的人在和几个工人闲谈着,
期刊
1987年,高考的这一年,当我拿到368分的高考成绩单时,眩晕了很久。第一感觉就是这辈子完了,再也走不出黑土地,走不出小山沟了……  没办法,为了生计,我来到村砖厂干起了搬砖的活计。每天天刚放亮,我就和工人們一起,窑外脱坯、推砖,窑内码砖、烧砖,一天下来,造得全身都是灰土狼烟,直到天黑才可以回家。回到家里累得躺下就睡着了。其实,累一些不算什么,最受不了的是那些人的鄙视:“高中生,真不中。”坚持了一
期刊
这幅《爷爷奶奶》肖像画,是我在今年清明节时,为我故去的爷爷奶奶画的。  我是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作为长子长孙,又是隔辈亲,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辛苦养育,使我永远不曾淡忘。  我的爷爷叫乔心文,奶奶叫吕文兰。我爷爷个儿头很高,我奶奶则比较矮,而且我爷爷比我奶奶大十多岁。据说,当年我爷爷是跟着我奶奶的父亲一块给别人家出力打工的。由于我爷爷是个非常勤劳、善良的人,虽然当年他兄弟和妹妹多,还穷得家徒四
期刊
我中师毕业后就回老家教书。那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每位教师都得包班,都是班主任;中间没有特殊变动,就是一包到底,从一年级一直送到他们六年级毕业。  我曾经给一届学生整整当了六年的总管。  根兒小学四年级时就是个早熟的孩子。这孩子个子威猛高大,头脑挺灵活,就是不喜欢学习,只对班上长相俊俏的小丫头极其痴迷。那时,他在班上看上了一位叫芳芳的女孩。他先是一次次给人家写信。芳芳接到他的信,连看都不看一下
期刊
1993年,我20岁。那年8月29日,天气爽朗,我扛着行李箱,沐着阵阵清风,来到了杉洋,在古田十二中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初来乍到,就听同校的一位李姓老师介绍说,杉洋是个“先贤过化之乡”,朱熹曾在此讲学过,并且他所讲学的蓝田书院就在十二中附近。  我心头猛地激起一阵热浪。中国古代理学集大成者朱子曾躬行乐教于此,我竟能在八百年之后望迹而来,岂非幸甚至哉?  一任教,我就欣然接受了超额的工作量。我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