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参与诉讼的制度构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存在着种种局限,对污染环境与破坏资源的行为往往都采取行政手段予以处罚,同时又由于行政体制的局限与行政措施的软弱,使其在制裁违法、保护环境方面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行政干预不利的情况下。法律本来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但由于我国环境权救济机制和公益诉讼相关立法的缺失,生命健康和环境权益受到侵害的公众根本无法寻求法律的保护,只能继续忍受侵害,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因环境侵权而提起公益诉讼的现实案件,结果大都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少有胜诉先例。当我国诉讼制度面对环境侵权案件出现了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时,对传统法律制度进行更新,建立一种新的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就已显得迫在眉睫。
  第一,实体法上的缺失。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以环境实体法为主,对环境诉讼没有专门的规定,要参照相应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律规范。就实体法而言,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的环境权,不仅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就环境法律本身来看,从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到《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特别法也没有直接、具体规定这项法定权利。
  第二,程序法上的缺失。对于法律活动来说,重要的不仅要承认权利,更在于如何恰当地配置权利。并给予相应的救济。我国现行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律规范都采用“直接利害关系说”,对于起诉资格有严格限定。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
  
  一、实体的进一步完善
  
  公民环境权,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在《宪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的有关规定中,体现了维护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可以广泛参与国家的环境管理中去。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都对公民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公民如何有效的参与环境管理,参与监督以及检举,还存在很多困难,如缺乏具体行使权利的形式、程序和有关法律的具体规定。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还有赖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采用的是“直接利害关系人说”,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待于修正诉讼法上的规定。两大诉讼法的修订不但影响环境诉讼还影响其他领域,况且诉讼主体范围的扩大很可能引致多方(包括直接利害关系人和间接利害关系人或环保团体)同时起诉的混乱状态,甚至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显的尤为紧迫。
  
  三、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范围
  
  任何公民都享有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环境保护是公益。与此相对立,环境污染和破坏则是公害。要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就要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就需要从制度上消除各种参与的壁垒,完善我国环境诉讼的立法。
  直接受害人或具体相对人:一般而言,直接受害人和具体相对人提起诉讼毫无疑问首先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私益。但是由于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受害人人数多、范围广,何止几十、数百人。单个公民的起诉,在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其他的“搭便车”的受害人带来了补偿的机会。
  社会一般公众: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任何公民都是环境的享有者和保护者。一旦发生了环境污染,每个公民的健康权、财产权和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或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公民都可以因自己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为由提起诉讼,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社会团体:相较于单个的公民,社会团体如消费者协会、妇联、环保组织等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尤其是环保组织对环境问题十分积极关切,再加上其往往能结合人才在科技与法律问题上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通过社会团体的参与,可以使大公司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法律上的对抗与制衡,也可以解决由单个公民诉讼中出现的诸如信息渠道不畅通、法院负担过重等问题。
  检察机关:通常情况下,环境诉讼的原告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污染企业和有巨大威慑力的行政主体,双方无论在资金、信息还是组织上都是无法比拟的。这时就非常需要一个国家机关为代表,以维护社会公益并与污染企业所抗衡。这时就有必要赋予检察机关以诉权。针对特定的民事、行政案件提起诉讼。是现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立法上授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权利。
  后代人:从传统民法理论来看,尚未出生的人是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也就谈不上诉讼能力了。但是,环境法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后代人是当代人生命的延续,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同时也是属于后代人的,后代人当然也是环境的所有者。
  
  四、建立鼓励公众参与的制度
  
  在环境公益诉讼费用上,应由国家承担法院审理案件的裁判费用,实现审判成本的“公共负担”
  其他诉讼费用,如律师费用、鉴定费用等,仍应由败诉人承担。同时,应考虑建立由国家对胜诉原告给予适当物质利益补偿的机制。在举证责任上,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一般举证能力较弱,立法上应减轻其举证责任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诉讼时效上,由于许多环境侵害具有累积性,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因此,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时效应有一定程度的放宽。
  
  五、建立有效的执行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过程中,法院应根据预防原则在做出判决前暂时中止被诉的行政行为,防止造成更大的破坏。在责任形式上,如果被告的行为只是对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不涉及对人的损害,法院应判决其停止侵害、恢复原状;当被告的行为既对环境造成损害又对人造成损害时,法院应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判决其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六、建立防止滥诉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将扩展有权依法起诉的主体范围,应设立一定的制度来防止滥诉的发生。如设立行政投诉程序前置制度,要求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前必须先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主管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对所涉事项做出决定并及时采取措施,公民或其他有权主体可以自行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设立原告资格审查制度,要求法院在正式受理环境公益诉讼前应审查原告身份是否合法、提出的证据是否充分、起诉是否有理由,必要时,可由法院举行听证会,召集原告、被告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在辩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以决定是否立案和进入实质审理程序;设立受理后不予撤诉制度,要求环境公益诉讼一旦由法院受理,原告就无权要求撤诉,并应按照法庭要求,积极参加庭审等诉讼活动。同时,环境公益诉讼应实行三审终审制。
  对环境的侵害,损害的不仅是单个人的利益,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传统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一国家,在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方面,不足以担当全部的重任。随着环境民主原则的深入,一种新的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模式——环境公益诉讼随之建立起来,使环境权能够得到司法的最终救济,为环境权的具体化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虽尚待建立,但已具备了基础和条件,这不仅将促进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还将带动我国其他领域公益诉讼制度的开展,进而推进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一、中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在古代,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政府一样,不会为其任何侵犯老百姓的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虽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设有监察机构,以“掌律令、察冤狱”。但是这只对加强封建法制有一定积极意义,不涉及国家责任。封建法律没有任何对被侵害人给予行政赔偿的规定。有时被侵害人会得到皇帝或官吏的一点赏赐,但这只是出于封建帝王的慈悲或其他目的,而并没有成为被侵害人的法定权利。这与
期刊
“人肉搜索”这个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出现始于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但是自2006年以来“人肉搜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华南虎事件”到“天价头事件”、“辽宁女事件”和“姜岩事件”,“人肉搜索”悄悄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目前
期刊
诗歌的音韵美是诗体语言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我们把诗义比作人的灵魂,语言就是他的骨干。一首好诗主要是取决于它的语言,语言的音韵美是由押韵和节奏来体现的。    一、押韵(Rhyme)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腹韵(Consonance)、尾韵(EndRhyme)。  (一)头韵(al
期刊
“账户”这个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建立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账户。例如在银行存款会建立存款账户,买保险会产生保险账户,证券投资会有证券账户,甚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是需要账户的,比如淘宝网上的支付宝账户。可以说账户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有了账户会使我们的生活、投资或者消费方便很多。  经济学中账户是一个常见的概念,也是会计学科的基础,是指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
期刊
一、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之处    通过数字的方式存放于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可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统称为电子证据。它能够显现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电子信息,又能够使电子信息生成、存储、输送、修改、添加、删除等整个过程的电子记录得以保存下来,还可以反馈电子信息所处的软硬件环境。当前,我们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电子证据主要是移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的电子
期刊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参与者。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引导者,辅导员必须要对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知识,有自主创新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热情和专业精神,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而这些都是一次性的高等教育所不
期刊
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终身化,美术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
期刊
武汉市正处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打造“1+8”城市圈,建造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大计之中,无证商贩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武汉市的建设。无证商贩的生存状况的熟知对于解决无证商贩大量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作为九省通衢。便利的交通使其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的商品贸易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出现了大量的无证商贩。所谓的无证商贩就是没有取得营业许可证的城市小商小贩,常见的有:走街
期刊
一、情境认知理论及情境的创设    情境认知理论从二十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逐渐形成。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它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和深化了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全面改革。它主张知识是情境性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建构,意义的制定”,更是在社会实践中的一种互动过程。情境认知理论关注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与个
期刊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国各级学校的全面实施,作为学校的一线改革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条件,在中职学校实施新《纲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由于目前较多的中职学校的自身条件与高校有着一定的差别,为使体育改革也能更深入到中职学校,必须针对中职学校的个体特点,制定一套更适合于中职学校老师教学,使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更求真务实,更具实效、更突出各自的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