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师语文课堂导入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指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有教与学活动的通称。是为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唤醒。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深入语文学习情境之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而名师的新课导入也有不同的风格,看似随意实则独具匠心,笔者通过分析名师的课例,总结归纳出几种比较典型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 情境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本所描述的情境和现在的小学生平时接触到的生活相距甚远,如人教版《再见了,亲人》《搭石》。在学到这类课文时,学生如果没能充分理解课文的意思,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无论课文的语言多么优美,叙述的故事多么感人,教师被深深地打动了,但学生依旧无动于衷。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来个“亲密接触”。 葛银铨老师执教人教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就利用情境导入法,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师: 1909 年 8 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 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见文末)
  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生:想,我来说!
  师:别急。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
  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葛银铨老师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先出示课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而是大胆创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09年8月京张铁路竣工现场,并个性化地改造教材,以报纸征集路名启事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
  二、 简介背景法
  有些文本看似很简单,没有复杂的长句子和生僻字,但是,想从文本中充分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就需要教师介绍文本的作者或其作品的相关背景,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思想。窦桂梅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一课中,就从介绍作者史铁生开始:
  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
  生:清华大学。(众笑)
  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的课上,我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爱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生: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师板书:苦)
  师: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
  生:《秋天的怀念》。
  介绍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背景式导入,让学生对作者作品有立体化的了解,进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题含义,又能深化对人物和文本的认识。史铁生的文字,蕴含着生命的拷问。然而,这种情感对于没有受过什么挫折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很陌生的,传统地学习《秋天的怀念》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窦老师在上课伊始,就介绍自己的校友,也就是文本的作者,并讲述了史铁生不幸的经历,学生的情绪也随之逐渐低沉起来,窦老师继续铺垫,把史铁生在《合欢树》中表达对母亲感受的一段文字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容易理解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思念。背景导入时,窦桂梅老师没有单纯地介绍作者,而是很自然地把作者的作品《合欢树》引入课堂,这样,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把一组文章放置在一个相同的情感环境中,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
  三、猜谜激趣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尽快从课下的游戏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制造悬念,能让学生好奇、兴奋,欲打破砂锅问到底,想尽快知道答案。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时期,利用猜谜语,游戏竞赛等方式设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一些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薛法根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这一课时,便很好地利用了猜谜激趣法:
  师:要学好语文,就要会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想象。请你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王”字的象形图案)像什么?
  生:鱼骨头
  师:很好,很富有想象力。
  生:这很像一个“王”字。
  生:我觉得它很像一个鱼钩。
  生:对,就是鱼钩。
  生:我觉得它像镰刀。(生笑)
  生:我觉得有点儿像矛。
  师:像大船上的铁矛。同学们,可能看到这幅画,每个人想像的都不一样,这是正常的。同学们,这幅画,其实在古代,这是一件兵器。这件兵器叫“钺”(师板书生字“钺”,并注音)。这是古时候打仗用的。看武侠小说的同学可能看过这样的兵器,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这种兵器,谁就是指挥官。它有权力,后来这个(指画面)就成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这样权力的被称为“王”(师板书:王),刚才有个同学说这幅画像“王”,很有想像力。还有一个字念“皇”(师板书:皇),大家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谁呀?   生:秦始皇。
  师:对了。秦始皇之前的各个小国家的国君,只能称为“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当中主要写了哪两个“王”?
  生:主要写了吴王和越王。
  师:知道他们的姓名吗?
  生: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师:对了。课文中主要讲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两个人之间的事。小朋友们,这两个人,一个是吴国的国君,一个是越国的国君。他们二人原来是什么关系呢?等一下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来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薛老师投下的这一枚“象形图案猜字”的石子激起了同学们思维的一层又一层的浪花,学生的回答从“鱼骨头—鱼钩—镰刀—矛,可谓五花八门,让课堂充满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猜谜,薛老师巧妙讲解了象征权力兵器的“钺”、拥有权力的“王”以及“王”与“皇”的区别,使得学生对“王”有了深刻地理解。接着,薛老师趁热打铁,转入课文主题,介绍了文中的吴王和越王,将夫差中“夫”的读音和勾践中“勾”的字形贯穿于课文讲解过程中,既扫清了文字障碍,又为学习课文储备了知识,可谓“一箭双雕”。最后,老师又提出两个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几分钟的激趣导入,看似顺其自然,实则独具匠心。
  四、释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课文的突破口,有时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于永正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时,就运用了释题导入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庐山)认识吗?
  生:(齐声读)庐山。
  师: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
  生:我听我爸爸说过。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师: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
  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在“云雾”的下加点)
  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
  生:庐山的云雾有何稀奇?
  师: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生:在书里找答案。
  这堂课中,于老师仅仅抓住课文题目中的“庐山”展开了教学,让学生通过以前的知识积累来描述自己对庐山的印象,为后面学习庐山的云雾埋下伏笔。看似简单直接的题目导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同时也为课文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创造、生成的过程。导入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虽然只占据课堂上短短的三五分钟,但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求知欲的激发,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以上介绍的名师的几种导入方法,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但是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要做到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才能事半功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登录网络,只要你点击鼠标,敲入几个数字,甚至不用打字,直接用手机申请,你就会在网络上获得属于自己的地盘,任你涂鸦,你的地盘你做主。而页眼,就是宣布自己主权的标志。彭敦运老师在《
“两个必然”的思想永放光芒徐崇温150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肖枫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书问世了,我作为本书最早的一批读者,真诚地向理论工作者中的同行们和一切关心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人们推荐这本书。本书是以肖枫为首的
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有: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培震院士、副理事长陈晓非院士、高孟潭研究员、孙柏涛研究员。近200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环境突变物的研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经济,简单,可靠且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应予推广使用。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注意
信息技术学科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复习中,我们应如何做好考前复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成绩呢?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例、遣词造句等与
近年来,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很多单位的党组织生活中很少开展了。有些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好人主义盛行,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丢得差不多了。这种放弃原则、息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资本主义卢之超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发生发展,以及现代无产阶级和资产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日常训练的过程,有效课堂训练能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高中语文口语训练,能在交流中完善学生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竞争意识,拓展语文视野,培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