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次级证明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次级证明是英国学者尼尔·麦考密克的法律推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法律规则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一般性规定、类比、或法律原则等方式推理明确或确认法律规则的过程,包括后果主义论辩、协调性论辩和一致性论辩。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法官寻找和确立法律规则的事实。在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的分析过程中,说明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次级证明是什么样的,进而结合麦考密克的法律推理理论说明法官进行次级证明应遵循怎样的规范。
  关键词:次级证明;法官造法;麦考密克
  一、问题之引入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官审判应当以法律为准绳,这不仅是法律文本中的要求,更是百姓们最耳熟能详的观念。但在今日,新科技、新商业模式源源涌出,与之对应的法律规则并不完善。法官判决也并不总能仅仅求助于法律就能得到答案。庆幸的是,面对新事物时,法官应如何在法律的“真空”中作出判决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次级证明(Second-Order Justification)是英国学者尼尔·麦考密克的法律推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法律规则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一般性规定、类比、或法律原则等方式推理明确或确认法律规则的过程。中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已经在法律的“真空”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做出了合适的判决,2014年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便是实例。它被选为2014年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之一①,本文将以其作为分析的对象,说明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次级证明是什么样的,进而结合麦考密克的法律推理理论说明法官进行次级证明应遵循怎样的规范。
  二、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案情介绍
  原告A公司诉被告B公司,认为被告旗下某浏览器L主动向用户提供“页面广告过滤”功能,当用户打开该功能后,访问其旗下视频网站时,在视频中的广告会被过滤。该浏览器的这一功能,侵害了视频网站和其广告客户的合法利益,而B公司以此为卖点获得大量利益。原告请求法院判令,B公司立即停止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2013年12月25日,本案一审宣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胜诉,认定B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2014年9月21日,北京市一中院终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现其保护公平竞争任务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规定哪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说,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内容和任务。该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在于,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中所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没有一种与本案中涉及屏蔽广告行为相同乃至于相近似。在此时,海淀法院对于涉案行为的定性已经走入了“法官造法”的区域。
  在法律中无法找到明确规则与该行为相对应之时,海淀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做出了判决,《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从学理上被认为是一般性原则,判决的实质是依据原则为此类行为的定性创设了具体的规则。从判决的文本来看,法院在达成判决的过程中,也绝非仅仅依据法律进行论证,更进行了为何要如此确立规则,认定涉案行为的性质进行了次级证明。
  三、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中的次级证明
  (一)基于视频行业发展的论证
  互联网视频产业正是如今的朝阳产业,网络视频公司更不只合一公司一家。如果认定该浏览器屏蔽A公司视频网视频广告的行为是合法的,这将损害互联网视频产业现今广泛运用的“免费视频+广告”的商业模式。所有的浏览器公司都将提供视频广告过滤功能,其他视频网站的广告同样将受到屏蔽,这不仅影响每个公司的盈利更影响了互联网视频产业的盈利。法院对规则的确立,必须考虑到这一社会现实的后果,这是法律外的原因。同时也应看到,这一情况的出现是法律中平等原则要求的结果,即相同情况下的案件应当得到相同的判决。
  对于这一论证,法院并没有回避。在被告B公司指出,合一公司的视频广告强制要求用户观看实际上损害了公共利益,法院就“公共利益”进行了论述:“被诉浏览器的视频广告过滤功能虽然满足了部分用户需求,但在客观上并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反而会使用户付出更高的代价,影响视频网站行业的发展。”“就短期来看,视频网站的主要商业模式可能因此而产生变化。就长期来看,这一情形可能导致视频网站丧失生存空间。”
  “如果视频网站无法使用免费视频加广告这一模式,而网络用户又较难接受收费模式,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很可能出现整个视频网站行业难以维系的局面。”②
  可见,法院作出判决的时候,考量主要原因是现实中产业的发展。
  (二)基于法律原则的论证
  在如上的说明中,法官考量现实的影响进行了论证,认为应当保护视频网站“免费视频+广告”的这一商业模式。但这样的决断仍必须要在法律原则或精神中找到根据。这是法官审判案件的基本义务。法官求助于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性界定。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法官对第二条进行了解释。
  1、兩公司间是否具有竞争关系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间必须具有竞争关系。然而,传统的竞争关系的理解是同业竞争,B公司和A公司显然不是从事同一行业。但是,一审法院认为,“当前互联网经济由于行业分工细化、业务交叉重合的情况日益普遍,”所以,应当着重从是否存在竞争利益角度出发进行考察;③二审法院也认为,“应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是否具有'损人利己的可能性'。”④
  2、屏蔽广告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范
  在事实上确认了优酷网的利益受到了该浏览器的损害,但是该浏览器广告屏蔽行为亦应在法律上被评判为不正当。从法律文本上来看,此行为并未违反任何一条具体规则。法院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了解释,认为这一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为认定其为违法性提供了依据。   法院认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包括两类:①破坏其他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的行为;②不正当利用其他经营者经营利益的行为。具体到本案,……提供具有視频广告过滤功能的L浏览器的行为同时符合这两类行为的要求,有违诚实信用原则。”
  法院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一般性条款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为判决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保证判决符合法律的基本价值。
  (三)基于法律体系一致的论证
  法院作出判决时,还需保证法律体系的一致性,不应违背既存的法律规则和原则。L浏览器的广告屏蔽功能是一种技术手段,那么这种技术手段是否因具有技术中立性而受到保护?对于其广告屏蔽行为违法的认定,是否损害了技术中立原则呢?
  法院同样进行了解释,以保证认定广告屏蔽行为违法并不会损害技术中立原则,避免了法律内在价值的冲突。法院通过区分技术与技术的使用,认为“仅仅是不能认定某个特定的技术本身属于违法技术,但对于该技术的使用行为则不受此限。”⑤在此情况下,广告屏蔽技术并不受到任何影响,因为法院并未判定技术本身违法。
  四、麦考密克的“次级证明”理论
  由上文三点对于法院判决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如今的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着次级证明的过程,法官为了得到合理公正的判决积极的开动大脑寻找规则。那么,这样的寻找规则是可接受的么?麦考密克的“次级证明”理论提出了检验判决合理性的标准。
  麦考密克认为,在疑难案件(Hard Cases)中,法律规则的适用面临三个问题:第一,解释问题。根据法律文本可做出多个解释;第二,相关性问题。即在法律上缺乏规则适用于案件事实;第三,分类问题。案件中的事实能否与法律中的概念相对应。
  在面临以上问题时,必须先通过解释等方法对于法律规则进行确定,得到特定语境中清晰明确的法律规则,才能进行演绎性证明。
  次级证明((Second-Order Justification))是指通过一般性原则、类比、或法律原则等方式明确或确认法律规则的过程,其核心问题在于寻找规则。“次级证明,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后果主义论辩,另一个是一致性和协调性论辩。……两者是相互作用和交叠的。”⑥
  面对一个疑难案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用以支撑判决,法官创设规则所作出的判决必须要经受得起后果主义论辩、协调性论辩和一致性论辩的检验。
  (一)后果主义论辩
  后果主义论辩(Consequentialist Arguments)有两重含义:第一、所确立的案件规则在该案中能实现结果上的优;第二、所确立的案件规则在以后相似案件中具有结果上的优。
  后果主义论辩所基于的出发点是一般常识、法律常识、公共政策、和正义观念等。在法律规则自身不确定或不足的情况下,基于常识,追求结果上的优良来确定规则,对于判决的可接受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意味着所确定的规则优于其他的规则。
  另外,后果主义论辩本质是主观的、评价性的。其关注的主要是判决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不同法官更可能基于不同出发点进行不同的后果主义论辩。
  L浏览器一案中基于视频行业发展的论证显然符合后果主义论辩的基本特征,其论辩的出发点并非基于法律,而是基于如何维系视频网站产业生态的常识、基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基本政策。法官认为视频网站良性发展的价值要优于L浏览器新技术发展的价值,用户能获得免费视频的价值优于用户不受广告侵扰的价值。这个基于政策的、常识的观念与倾向是认定L浏览器屏蔽广告行为违法的最根本原因,法律文本上的理由和根据,反倒是次要的。
  (二)协调性论辩和一致性论辩
  1、协调性论辩
  协调性论辩(The Requirement of'Coherence')可分为两类:原则论辩(Principles)和类推论辩(Analogies),这两者并不存在性质的差异,因为在进行类推论辩的过程中,可以类推适用规则的前提是两个规则基于同一法律原则。
  “所谓协调,对于一个陈述的法律制度来说,意指不同的规则只有连接在一起通盘考虑才有意义。规则之所以有意义,在于他们都要与某个更为一般性的规则相一致。”⑦协调性论辩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确定的规则在法律制度中是有根据的,在于对“提出的裁判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与现行法律制度相一致和协调”⑧。协调性论辩是证明确定的规则与法律的内部价值相一致的过程。
  如果法官或律师仅仅基于后果主义论辩的方式,直接从理性、常识、或个人的正义观念进行高谈阔论,进一步确定规则;那么这必然导致法律体系的确定性受到极大威胁,也会使得司法权力过大。协调性论辩是对后果主义论辩的限制,某一观念不论如何在常识上可接受,一旦缺乏法律依据,也不能成为判决的理由。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和一般性条款可直接被用作判决所基于的条款,在L一案中,海淀法院即是直接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进行的判决。其论证过程中,对于第二条的解读即是协调性论辩,但是,并不能说是十分精彩的协调性论辩。从第二条中解读“竞争关系”显得分外牵强,对“竞争关系”的解读主要是为了对学理上传统观念的回应,在第二条的文本之中根本没有出现“竞争关系”四字。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则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很好地阐释了广告屏蔽行为为何违法。
  2、一致性论辩
  一致性论辩(The Requirement of Consistence)与协调性论辩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对后果主义论辩进行限制以保障法律体系价值的一致性。两者的不同在于,一致性论辩更关注确立的法律规则与现行法律规则之间不存在冲突。“你不可冒犯既定的和有拘束力的法律。如果这条戒条可以随意打破,那么效力论将在所有方面失去意义。”⑨对于一致性论辩规则的违背,实质上就是对于既定法律的蔑视,这意味着法官可以不依照法律判案。   但是,对一致性论辩的要求并不必然出现绝对化和极端化的结果,法官仍可以通过对于成文法的解释、判例的区分、乃至对新确立规则的解释来避免规则之间的冲突。“你不可冒犯议会的法律,但可以找到别的理由,对这一裁判规则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不违背戒律的要求。”⑩
  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一案中,对于技术中立原则为何不能适用的解释,即是为了维护法律整体价值的统一。一致性论辩在此案中体现得并不十分充分。
  五、次级证明对我国司法实践的意义
  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存不存在次级证明,这是一个事实问题。经过上文中对L浏览器不正当竞争案判决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是存在次级证明的。并且,次级证明的使用也绝非只此一例。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日新月异,世界变化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新的经营模式、行为方式在法律上找不到明确规则与之对应,或者让原本清晰可查的规则边界变得模糊,加剧和放大了规则本身的模糊与不确定性,法官不得不通过“造法”的方式作出判决,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司法的权威性。
  与其坚定的认为,法官判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倒不如大方的承認法具有不确定性,法官在司法过程之中应当拥有部分的“造法”权力,在事实上法官也已经具有了。麦考密克的次级证明理论对确保法官“造法”的合理性有着极大意义,它为法官“造法”在方法上予以支持,承认后果主义论辩的有效性可以使得法律能在常识、正义、公共政策、乃至社会经济理论中汲取资源,处理判决;同时,一致性论辩和协调性论辩也保障了法官“造法”的行为不至于失控,使得司法权力逾越立法所划定的界限,造成司法的独裁与专制。
  另外,次级证明理论也为公众对法院判决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的检验标准。美国联邦院大法官杰克逊曾雄辩地说:“不是因为我的判决正确才不可推翻,而是因我的判决不可推翻才正确。”在法官已经在事实上进行造法的今天,应当大力推进判决公开公示制度,引入媒体和公众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保障审判质量。法官则应当充分的保证每个判决都是在法律上的有根据可循,在结果上能为民造福,理由充足充分,逻辑严谨有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注解:
  ① 该案件亦入选2014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②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3)海民初字第13155号民事判决书。
  ③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3)海民初字第13155号民事判决书。
  ④ 北京市一中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4)一中民终字第3283号民事判决书。
  ⑤ 北京市一中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4)一中民终字第3283号民事判决书。
  ⑥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⑦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⑧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⑨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页。
  ⑩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参考文献:
  [1]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20页-200页;
  [2] [荷]伊芙琳·T·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张其山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50页-200页;
  [3] 褚国建:《疑难案件与法律推理》,《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12月,443页-456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了ERP管理模式中,用友的ERP-U8管理系统作为当前的主流财管软件被更多的企业所使用,本文以淮安某服装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用友ERP-U8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构建及应用,通过处理该公司的经济业务,在期末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力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ERP-U8;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用友ERP-U8管理系统
期刊
摘 要: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瑰宝。甘孜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传承和创新上甘孜州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以康定县为例,深入的思考甘孜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对康定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城市文化建设提出科学的对策,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行,体现康定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甘孜州;历史文化资源;城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快速的全面工业化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15年,终于提出《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为了发挥环保税的职能,必须在税制设置上遵循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于是基于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视角,对征求意见稿中税收环节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一、文献综述  各国设计税制时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这两大
期刊
摘 要:大众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样化地呈现在受众眼前,媒介产品也因此应运而生。为了满足受众需求,媒介产品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其中,电视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在大众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本文通过浅显分析电视产品的内容和特点,从而总结出电视媒介产品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媒介产品经营;电视产品;内容;特点;发展策略  媒介产品通俗来讲就是媒介机构制造出的媒介产物,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媒体而言,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出现的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移动电视等。随着我国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最直接的使用者。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有用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影响;对策  CNNIC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上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
期刊
摘 要:法律行为理论形成于德国法律科学,是一个极其抽象的系统理论体系。我国于1987年《民法通则》创设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术语,取代了大陆法系长久以来“法律行为”的概念名称。随着第五次民法典起草工作的提起,大多数学者建议回归德国民法“法律行为”的术语表达。本文认为基于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以及法域的区分,“民事法律行为”的术语表达是更恰当的。  关键词: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德国民法  20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市场经济,许多的企业会面临着财务风险,比如现金流断裂等等。因此在目前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预警机制。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某企业的财务风险,并试图解释其原因。本文利用Z值模型和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对某些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2家企业从2009年到2013年Z值大小。但由于Altman标准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具有较好的的适应性,会计信息失真
期刊
摘 要:影响甘肃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许多因素。本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甘肃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受公路货运能力影响较大,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流通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收购加工能力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下降;限额以上农村物流类固定资产的投资未能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农产品仓储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整体影响较弱,因此,必须积极调整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投入与规划。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影响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剧,“碳锁定”状态日趋显著。本文追溯了文献中关于碳锁定概念的基本内涵,然后分别从技术、制度的视角剖析了碳锁定的成因。认为碳锁定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個演化历程:首先,技术系统的路径依赖致使了碳锁定的初步形成;其次,制度的介入加速了碳锁定的形成;最后,技术与制度的双重演化最终敲定了碳锁定的形成。同时,基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碳解锁策略。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以其省时省力、价格低等优势成为了在校大学生主流的消费模式。校园快递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随之而来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高校校园内快递整合的意义以及校园快递整合策略,旨在帮助湖北文理学院快递业更健康的发展,同时为其他高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校园快递整合;大学生网购;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  截至2015年12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