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多次实践,对该模式下较易出现的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对主体参与式培训操作中应注意的关键点提出见解。
关键词:主体参与;培训模式;中学物理教师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培训工作如火如荼展开时,很多培训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大规模讲座式培训已经无法适应教师们的需求,参训教师普遍反映学习积极性不高,收效差。全国各地教师培训反映的问题促使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培训的一线工作人员,我们在培训模式改革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最后确定以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为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培训模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操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1 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实施及理论支持
主体参与式培训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其指导思想为杜威的“从做中学”和皮亚杰的主体参与思想。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发生的前提,这是研究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主体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完成与外界客体的交流的。同化即主体把客观因素纳入到主体结构的过程,顺应指主体不能同化客体因素时,进行自我变化,调整原有图式,以适应客体因素的过程[1 ] 。”主体参与培训是主体为“学习者”,参与为“核心”的培训。陈向明教授认为“参与式培训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并能采取行动改善现状” [2 ]。
在对中学物理教师进行的培训模式改革中,我们以问题为切入,以任务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构建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模式结构如图1。
在具体培训项目中,培训形式和方式会有所选择和侧重,实践性课程占总课程的50%以上。培训课程设置注重对培训主题进行纵向深入挖掘。如在高中物理高级职称教师课例研究专项培训中,针对参训教师整体层次较高的情况,为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课例研究,核心课程设置如下:教学研究团队建设(教师团队角色确认)→课例研究的方法、现状及问题(专家引领)→团员交流研讨并制定研究方案(任务明晰)→学员优质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专家点评)→反思及成长(同伴互助)→课例研究报告撰写交流(成果生成)。
主体参与式培训从参训教师出发,深入了解其需求,并由理论引导设置课程,在培训中充分发挥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培训模式改革以来获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从训后跟踪测评上可以看出鲜明的成效,在改革前,培训班参训教师对课程设置和培训效果的满意率提高到90%左右后达到瓶颈,难以突破。而在2014年的福建省第一批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上,课程设置和培训效果学员的满意率达到了100%。说明本培训模式确实在提高培训成效上作用显著。
2 主体参与培训模式实施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初次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几乎无例外地会出现如下问题:学员参与调动不起来,效率低下。如在研讨评课中不发言或言不对题,学员内部示范观摩时班级秩序混乱,收效低。原因分析如下:
2.1 参训教师的选调。参训教师往往由行政指派。培训计划由省教育厅确认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培训教师名额到学校,由学校上报名单。个别参训教师非自愿参加培训,或学校领导因各种原因,安排不太适合的人员参加培训。这样的参训教师,在培训上更难以主动参与。
2.2 参训教师的参与意识不够。参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被动式培训,在主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参训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培训的主体,他们认为参加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就可以,而研讨实践浪费时间,处于次要位置。要转变学员的观念,国外在研究中认为,学员从不适应到适应会经历五个阶段:(1)混乱、困惑阶段。这时应多进行一些破冰活动;(2)依赖阶段。依赖培训者,不愿主动做出决策和意见,这时要进行适当引导;(3)冲突、逃避阶段。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学员内部,学员和培训者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冲突,要合理沟通;(4)亚小组阶段。表面很友好,但会结成小团伙,应多交流合作;(5)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员主动参与,培训者与学员平等,培训有成效 [3 ]。因此在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时,应意识到这五个阶段的存在并耐心引导,不能操之过急。
2.3 训前调研不够充分,课程安排不合理。培训前应做好充分的训前调研,参训教师名单确定后除发放调查问卷外,还应抽取部分老师进行访谈,在训前即对参训教师的情况有整体的掌握,并获得参训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热点,在培训中以此作为问题切入,确定培训主题,制定培训任务,合理安排课程。
2.4 培训任务不明确。在培训过程中,如果课堂处于混乱低效的状态,应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原因,班级的几个小教研团队内的团员之间和教研团队之间的分工是否明确。参训教师是否真正知道培训的主题和各自的学习任务。
3 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实施关键点分析
针对以上的培训问题分析,如果在培训中能做到以下几点,主体参与式培训将比较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3.1 专家引领示范贯穿始末
在主体参与式培训中,对培训者的需求不是弱化,而是加强了。培训专家不能像传统讲座培训一样,把培训割裂成一个个讲座。而应成立一个培训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对培训活动全程参与,对培训质量全面负责。培训团队成员应熟知培训安排流程,并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完成一场成功的培训,培训者的引领至关重要。
3.2 问题切中要点,参训教师任务明确 设置问题应围绕当今中学物理教育中的热点,并为参训教师日常教研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切实围绕参训教师这个主体,使参训教师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为成功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打下基础。其次参训教师主体参与任务应明确。
3.3 对参训教师应分层次要求
培训时,培训者总有一个理想,所有的参训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并能一起通过培训达到某一理想状态,达成培训预设。但事实上,这个理想是很难实现的。除去参训教师的选调这个培训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外,参训教师作为个体,有较大的差异。培训计划中一般会确定培训对象,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等,以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但是这是较大范围的划分,参训教师带着自身的背景经历参加学习,不仅能力水平不同,需求不同,对自身的期望值也有所不同。那么培训时如果能发挥各自所长,并各取所需,培训就是有成效的。如在课例研究团队中,需要有人担当组长的角色,能把控全局、分配任务,水平较高的老师担当出谋划策、质量监控的角色,逻辑严密、成稿能力较强的老师主笔方案报告,其次,还需表述流利、反应敏捷的老师根据设计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和成果报告,在研课、磨课过程中还需要全体学员认真观察、共同参与。
培训过程中,每个小组如能按既定主题目标完成任务,且每位参训学员都有承担其中一部分的任务,并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较大成长,即可认为培训是成功的。
3.4 训后跟踪指导,建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在一般的教师培训中,集中培训结束,学员拿到继续教育学时就视为培训项目完成。容易造成的现象是,培训时,参训教师热情高涨,回到工作单位后偃旗息鼓,培训和工作脱节。在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中,训后的跟踪指导更为关键。学员在教研教学实践中对培训内容进行吸收消化,达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这时训后的跟踪服务非常关键。训后指导可更多发挥网络的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并建立教学共同体。
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在三年的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中接受了检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当然这种培训模式还受到培训规模较小、师资团队建设较难的限制,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升,李丽芳.杜威与皮亚杰的主体参与思想析解[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3]邹连霞.我国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的现存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关键词:主体参与;培训模式;中学物理教师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培训工作如火如荼展开时,很多培训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大规模讲座式培训已经无法适应教师们的需求,参训教师普遍反映学习积极性不高,收效差。全国各地教师培训反映的问题促使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培训的一线工作人员,我们在培训模式改革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最后确定以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为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培训模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操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1 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实施及理论支持
主体参与式培训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其指导思想为杜威的“从做中学”和皮亚杰的主体参与思想。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发生的前提,这是研究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主体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完成与外界客体的交流的。同化即主体把客观因素纳入到主体结构的过程,顺应指主体不能同化客体因素时,进行自我变化,调整原有图式,以适应客体因素的过程[1 ] 。”主体参与培训是主体为“学习者”,参与为“核心”的培训。陈向明教授认为“参与式培训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并能采取行动改善现状” [2 ]。
在对中学物理教师进行的培训模式改革中,我们以问题为切入,以任务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构建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模式结构如图1。
在具体培训项目中,培训形式和方式会有所选择和侧重,实践性课程占总课程的50%以上。培训课程设置注重对培训主题进行纵向深入挖掘。如在高中物理高级职称教师课例研究专项培训中,针对参训教师整体层次较高的情况,为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课例研究,核心课程设置如下:教学研究团队建设(教师团队角色确认)→课例研究的方法、现状及问题(专家引领)→团员交流研讨并制定研究方案(任务明晰)→学员优质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专家点评)→反思及成长(同伴互助)→课例研究报告撰写交流(成果生成)。
主体参与式培训从参训教师出发,深入了解其需求,并由理论引导设置课程,在培训中充分发挥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培训模式改革以来获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从训后跟踪测评上可以看出鲜明的成效,在改革前,培训班参训教师对课程设置和培训效果的满意率提高到90%左右后达到瓶颈,难以突破。而在2014年的福建省第一批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上,课程设置和培训效果学员的满意率达到了100%。说明本培训模式确实在提高培训成效上作用显著。
2 主体参与培训模式实施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初次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几乎无例外地会出现如下问题:学员参与调动不起来,效率低下。如在研讨评课中不发言或言不对题,学员内部示范观摩时班级秩序混乱,收效低。原因分析如下:
2.1 参训教师的选调。参训教师往往由行政指派。培训计划由省教育厅确认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培训教师名额到学校,由学校上报名单。个别参训教师非自愿参加培训,或学校领导因各种原因,安排不太适合的人员参加培训。这样的参训教师,在培训上更难以主动参与。
2.2 参训教师的参与意识不够。参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被动式培训,在主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参训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培训的主体,他们认为参加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就可以,而研讨实践浪费时间,处于次要位置。要转变学员的观念,国外在研究中认为,学员从不适应到适应会经历五个阶段:(1)混乱、困惑阶段。这时应多进行一些破冰活动;(2)依赖阶段。依赖培训者,不愿主动做出决策和意见,这时要进行适当引导;(3)冲突、逃避阶段。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学员内部,学员和培训者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冲突,要合理沟通;(4)亚小组阶段。表面很友好,但会结成小团伙,应多交流合作;(5)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员主动参与,培训者与学员平等,培训有成效 [3 ]。因此在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时,应意识到这五个阶段的存在并耐心引导,不能操之过急。
2.3 训前调研不够充分,课程安排不合理。培训前应做好充分的训前调研,参训教师名单确定后除发放调查问卷外,还应抽取部分老师进行访谈,在训前即对参训教师的情况有整体的掌握,并获得参训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热点,在培训中以此作为问题切入,确定培训主题,制定培训任务,合理安排课程。
2.4 培训任务不明确。在培训过程中,如果课堂处于混乱低效的状态,应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原因,班级的几个小教研团队内的团员之间和教研团队之间的分工是否明确。参训教师是否真正知道培训的主题和各自的学习任务。
3 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实施关键点分析
针对以上的培训问题分析,如果在培训中能做到以下几点,主体参与式培训将比较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3.1 专家引领示范贯穿始末
在主体参与式培训中,对培训者的需求不是弱化,而是加强了。培训专家不能像传统讲座培训一样,把培训割裂成一个个讲座。而应成立一个培训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对培训活动全程参与,对培训质量全面负责。培训团队成员应熟知培训安排流程,并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完成一场成功的培训,培训者的引领至关重要。
3.2 问题切中要点,参训教师任务明确 设置问题应围绕当今中学物理教育中的热点,并为参训教师日常教研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切实围绕参训教师这个主体,使参训教师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为成功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打下基础。其次参训教师主体参与任务应明确。
3.3 对参训教师应分层次要求
培训时,培训者总有一个理想,所有的参训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并能一起通过培训达到某一理想状态,达成培训预设。但事实上,这个理想是很难实现的。除去参训教师的选调这个培训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外,参训教师作为个体,有较大的差异。培训计划中一般会确定培训对象,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等,以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但是这是较大范围的划分,参训教师带着自身的背景经历参加学习,不仅能力水平不同,需求不同,对自身的期望值也有所不同。那么培训时如果能发挥各自所长,并各取所需,培训就是有成效的。如在课例研究团队中,需要有人担当组长的角色,能把控全局、分配任务,水平较高的老师担当出谋划策、质量监控的角色,逻辑严密、成稿能力较强的老师主笔方案报告,其次,还需表述流利、反应敏捷的老师根据设计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和成果报告,在研课、磨课过程中还需要全体学员认真观察、共同参与。
培训过程中,每个小组如能按既定主题目标完成任务,且每位参训学员都有承担其中一部分的任务,并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较大成长,即可认为培训是成功的。
3.4 训后跟踪指导,建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在一般的教师培训中,集中培训结束,学员拿到继续教育学时就视为培训项目完成。容易造成的现象是,培训时,参训教师热情高涨,回到工作单位后偃旗息鼓,培训和工作脱节。在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中,训后的跟踪指导更为关键。学员在教研教学实践中对培训内容进行吸收消化,达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这时训后的跟踪服务非常关键。训后指导可更多发挥网络的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并建立教学共同体。
主体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在三年的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中接受了检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当然这种培训模式还受到培训规模较小、师资团队建设较难的限制,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升,李丽芳.杜威与皮亚杰的主体参与思想析解[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3]邹连霞.我国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的现存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