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的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和环境,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利用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经验,对新的知识产生好奇和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找到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认知差别,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的差别,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的引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这样会使师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果会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加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在与学生接触的第一节课就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是数学方面的脑筋急转弯,这样可以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例如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 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 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至少要有多少米?请估算. 同学们,你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吗?只要你学好了有理数的乘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样的故事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三,创设直观操作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 如学习“坐标的概念”,将两根塑料绳带进教室,让一名学生做原点,然后用两绳拉成纵横两根数轴,并定出方向,这样,教室中的每名学生都有坐标,老师说坐标,让具有此坐标的学生站起来,也可以指定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坐标,坐标原点可以变化,学生的坐标也就随着变化. 通过上述实验的操作、演示和讨论,使学生对概念、定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我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观察,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在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抓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之间不断地升华,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
  2. 展示思维发生发展过程. 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 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有效延续性. 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勇于展示思维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3. 课堂小结中更要注意创设情境. 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习题课”结尾时,提出如下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或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或没有实根,它们都与b2 - 4ac的值有关. 同学们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吗?请总结出规律. 结尾一席话,激起学生施展才华的欲望,急于想知道怎么判定,促使学生课下去探索、研究、总结,为学习下节课——“根的判别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情境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情境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又服务于实际的道理.
其他文献
分析了烧结矿碱度、原料结构、料层厚度、混合料水分和配碳量以及烧结矿矿物组成与结构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介绍了采取的适应高铁低硅烧结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优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 练习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觉进行思考并用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和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常规问题和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思考题,其中绝大部分是常规问题,即这
目的控制应激反应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创造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方法将70例患者分成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前后两组进行对照。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最精彩的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一、数学中的“诗”文化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正> (一) 英国著名语音学家D.Jones曾谈到良好的听力训练(ear-training)在外国人学习英语启蒙阶段对克服语音困难起到重要作用。Jones认为听力训练,更精确一点讲,是听力记忆的养成。他认为,只有具备良好听力,才能学好语言。如果听力天赋不灵敏,通过训练,可使其较为灵敏;如果听力天赋良好,则通过训练能促使听觉效能更佳。Jones认为良好听力应具备:1.辨别声音的能力;2.记忆外语语音声音特征的能力;3.准确无误地识别外语语音的能力。听力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训练学生
【摘要】把一个矩阵分解为若干个矩阵的乘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矩阵分解主要包括三角分解、QR分解、奇异值分解等,本文详细给出它们的做法.  【关键词】三角;奇异值  定义1 设A∈Cn×n,如果存在下三角矩阵L∈Cn×n和上三角矩阵U∈Cn×n,使得A=LU,则称A可作三角分解或LU分解.  例1 求A=1-324-12-3-32-4571-241的三角分解.  解
【摘要】如何体现自主和探究性学习,本文从三个侧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串”,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关键.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三是师生互动性反思,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主和探究性学习;问题串;气氛;互动性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注重“学习方式”的优化,
新课标A版教材在我市已使用几年,教学实践表明:高效课堂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要的.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而教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现将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详述如下.  一、透视新课标教材之设计亮点  与传统教材相比较,不难发现新课标教材有许多突出的设
<正> 近来国内的一些外国文学杂志上,关于苏联二十年代抒情诗人叶赛宁的介绍文字逐渐多起来,他的一些优秀作品也陆续被译成汉语。这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因为象这样一位很有才气和成就而不幸早殂的诗人,过去狃于成见,在我国介绍甚少,他的作品长期来被目为禁脔,如今有人致力于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当然会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叶赛宁的抒情诗,目前见到译文的有二十余种,其中数首已具两种译文。这些译诗中,有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有不同层次需求的.需求刺激了动机,动机产生了行为.当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