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之工,不误砍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要收到良好成效,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要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准备;民主和谐;阅读品质
  
  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感悟,会思考,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和学生在阅读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具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充满激情,以激情点燃激情,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话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的激情能量。一位老师讲《项脊轩志》时,循循善诱,如“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哪些感受最深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你觉得课文中最能打动你的细节是哪一处?为什么?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充满期待的话语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纷纷举手,然后,教师又进一步问“当你面对这种亲情时,你的心情会如何?你会怎么做?”整堂课中,师生互动相当热烈,教师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的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造民主氛围的同时,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我校青年教师刘雪玲老师讲《潇洒东坡》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三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参与学生广泛阅读苏轼的作品,积极收听收看《百家讲坛》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对苏轼的讲解分析,深入了解苏轼的内心世界和诗文风格,然后她组织学生专题性地研究苏轼,如:英雄得志的少年苏轼;大起大落的宦海风波;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等。她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内容进行整理,加上自己的心得,制作成多媒体,在班级进行汇报,我所听的那堂课,学生谈吐非凡,气度有加。
  课堂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教师首先应该使学生具有一个相对长远和瑰丽的梦想,然后使他们拥有一双能分辨善恶真假的慧眼和一双能够把梦想踏在足下的铁脚。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主要包括勤奋、虚心、专注、投入、思辨、有恒等几个要素:
  勤奋:贪玩、怕读书、懒读书是当今不少学生的通病、他们“读书”只为猎奇。他们阅读以致整个学习的失败。主要原因浓缩成一个字就是“懒”,对于他们进行勤奋阅读的教育和培养,尤其要多做点文章。
  虚心: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是在读,其实什么也学不到。只有具备虚心的品质,有可能营造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心境,从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专注: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都不可漫不经心。如果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专心,那么,阅读则尤其需要专注的品质。
  投入: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读者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思想倾向,设身处地地开展联想和想象,体味文字中包含的意思。我们只有用心灵去体验,才能与会说话的文字展开对话,才能真正读懂古今优秀的作品。置身局外看热闹,恐怕永远也只能摸到一点皮毛。
  思辨: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辨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辨;筛选提要,辨伪存真,形成独创见解,并躬身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即所谓“出得来”更需要思辨。企求囫囵吞枣的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有恒: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当今,不少学生急功近利,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企图读几篇文章就大大提高阅读能力,其结果只能是失败,于是丧失信心,不愿再读书。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止,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阅读品质之所以比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规律更重要,是因为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不知道方法自会总结,不懂得规律自会领悟。因此,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是一种“再生性”的要素。
  有人说,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阅读,就是学生这个群体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帮助他门作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通过阅读看到生活梦幻罗曼蒂克的另一面,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感到疲惫和厌倦。
其他文献
【摘 要】纵观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不难发现,题目的设计往往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修养。为备战新一轮的复习,突破语用难点,本文对今年高考的语言表达题及评分细则进行了梳理解读,希望在评分细则中发现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语言表达题 评分细则 备考策略     【试题通感】  2011年全国卷Ⅰ的语言表达题紧扣考纲,更加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又关注生活、
【摘 要】本文主要谈论讲授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后的心得。透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及海子其他的一些诗,从宏观上解读海子其人,也在心中缅怀海子。  【关键词】海子 幸福 孤独 转身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曾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的当代诗人海子的抒情短诗的代表作,语言朴素清新,情感纯净真诚。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我在讲授之后,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体悟。    幸 福    海
【摘 要】教参中对李陵形象的认定和评价是前后矛盾的。“死亡”非即等于爱国,爱国也非以牺牲为前提。李陵,乃是悲情的英雄。  【关键词】爱国主义;李陵;苏武;形象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四)入选了《苏武传》(节选),传记通过卫律招降而不应、单于逼降而不屈、李陵说降而不动三个典型片段,塑造了一个忠心赤胆、坚贞守节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苏武北海穷厄、杖节牧羊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爱国主义是
【摘 要】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关键词】陶渊明 还乡 归隐 家居生活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的一个低级官员陶渊明选择了退隐。这个举动在漫漫的时光中,焕发出了动人的色彩。林语堂先生说他是“一位人生的爱好者”、“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诚
摘要 作文开头在作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些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作文开头 比喻排比 诗句串珠 事例引入 运用题记    开头是写文章的关键,文章一开头就一定要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谓文章应有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指文章一开始便夺人心目,达到“春云初展即倾入”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学生易于操作的巧妙开头法。    一、比喻排比法    比
【摘要】苏轼的词以豪放雄奇著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首却大有婉约之风,读来婉转凄恻,扣人心弦。  【关键词】豪放;婉约;悼亡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他的词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得天风海雨逼人”,“须关西大汉,着铁绰板、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这是我们习惯中向学生介绍的苏轼。然而苏轼的词作并非全都如此,其中不乏婉约之作,而他的婉约作品中,恐怕要数《
一、主题与背景    苏轼的《定风波》首次选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这首词,我把“揣摩文本,感悟诗情;涵咏字句,觅得诗心”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因为古典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涵咏字句,拓展延伸,努力教出“语文味”来。我想,只有回归自然本色的语言本体教学,才能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动态
【摘 要】《长亭送别》曲子里有不少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不是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产生的相应感受写出来,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达到了情景交融、拨动心弦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长亭送别》 景物描写 情景交融    《长亭送别》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
据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官网2020年5月6日消息,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长丹·特汉(Dan Tehan)最近宣布继续为学前教育投资,以确保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普及。这笔资金共计4.523亿澳元,意味着在2021年年底前,每个孩子都可以继续接受600小时(每周15个小时)的学前教育。  这项决定是對“普及学前教育国家合作”项目的扩展,该项目旨在帮助澳大利亚所有儿童在进入全日制学校之前的一年内都能获得高质
【摘 要】课程改革进程中,各校都非常重视语文集体备课的质量,重视备课组自身的建设与成长,但目前语文组集体备课时低效现象仍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备课之前的准备不充分。提前下发集体备课程序单这一举措,使得集体备课工作有序高效,而且能有效引领组员专业成长,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体备课 低效 矫治策略 程序单    课程改革使得各校都非常重视课堂的有效教学,重视打造一支素质精良、能实施高效教学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