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文化养成之地
  每个朝代都需要信仰,在当今充满怀疑的时代校园更需要信仰,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相信风骨更胜于媚骨。因为学校是先进文化的摇篮,更是文化养成之地。
  1进一步强化和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中国的圣贤梁漱溟在任北大哲学系讲师时能够不畏上、不畏书,直言要行“仁政”缩小工人农民间的差距,虽受打击不改初衷。散文家朱自清在辞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交接前,特地辞退一个不称职的馆员,原因是不能我当好人让继任馆长当恶人。
  第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个别教授关于“文史哲”贻害社会的论调,反映了我国当下物质至上、精神缺位的现象,正因有了文史哲才令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有了数理化,才不断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所以,我们要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努力开好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对理工类学生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类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根。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选修课等形式加强教育,打造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平台。二是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和开展大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氛围,用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心灵,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三是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考评,按学期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任务,学期末按选修课成绩进行考评,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成绩单装入档案。
  2进一步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
  欲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首先要进行物质文化的积累,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专业建设。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加强专业建设首先要认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中捕捉到专业调整与发展的大趋势,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办学特色。其次要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关注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发展与朝阳产业对接的专业。最后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研究,提升专业引领产业或引领同类专业发展能力及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第二,加强课程建设。一是努力构建“岗、证、课”融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标准,侧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二是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环境,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深化校企合作。一是营造企业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为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奠定基础。二是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三是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开展产品研发、共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四是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
  3进一步落实和巩固行为文化建设
  见微知著,成功的差别就在细微之处。而行为文化建设也要从小處入手。首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院制定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专项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最后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考评,并将考评结果装入毕业生档案,让用人单位对同学们进行综合认定。督促大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努力构建文化融合之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对产业、工业和企业文化的研究,落实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关于“把工业文化融入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指示精神,从思想文化层面加强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把我院打造成融行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融合之地。
  第一,加强对教师的企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企业实际工作等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企业文化素养。通过校企专业共建,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界人士广交朋友,定期开展校企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亲身经历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并按照优秀企业做法引导学生,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优秀企业文化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可邀请优秀企业家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学院优秀毕业生举办系列讲座活动,介绍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也可开展“访名企”活动,带领学生到优秀企业参观生产区和生活区,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互动,实地感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氛围。
  第三,积极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一是引入优秀企业精神文化,结合企业特点和学院发展方向明确办学宗旨,锤炼学院的核心精神。二是引入优秀企业物质文化,将学院实验实训场所的走廊等教学公共区域,营造成彰显专业文化和科技文化的企业文化空间,在校内建设具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环境和氛围的生产车间和实训教室。三是引进优秀企业行为文化,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文化、生产操作规程等作为师生行为的统一标准,使全体师生逐步做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逐步让行为符合规范,让规范形成习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打造我院特有的行为文化。   三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构建文化创新之地
  文化的创新是高校特有的使命,我院是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主要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为文化创新做出我们的贡献。
  1加强学习、交流和借鉴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提高我院教师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一方面要走出去,深入科研院所和工程技术类领域创新工作突出的兄弟院校,与专家学者和同仁进行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是请进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同仁到我院进行讲座、指导。提高我院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并引导教师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2完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
  通过示范院校建设,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提高,但因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待提高、企业工作经历缺乏、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不强等原因尚有差距。因此,我院应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教师的机制,让广大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及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
  3调动高职称群体人员的积极性
  我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逐步呈年轻化趋势,他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理论功底深厚,是研究课题出成果的大好时机。但部分教师因某些原因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院要采用鼓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创新能力。
  四强化示范文化,努力构建文化引领之地
  1总结成果,形成可供引领的资源
  一是通过建设成果的加工形成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建设成果的提炼生成新的教育理论,通过成果的示范发挥新的榜样效应,使示范院校建设结果成为有引领作用的创新成果。二是对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认真研究概括,形成创新理论成果,为其他院校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提供依据。三是对教学管理、教辅和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形成特色鲜明的可借鉴的典型案例。
  2建立机制,搭建示范引领的平台
  一是搭建职教师资平台,依托我院现有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立相关培训标准,重点加强教师的职教理念、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职教能力。二是搭建技术推广平台,发挥学院在我省农业职业院校中的龙头作用,把凯斯·纽荷兰农机销售维修中心建设成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农机技术服务平台。一方面,为我省各高校农机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相关专业教师培训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为我省农机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五利用合作办学平台,努力构建文化交流之地
  通过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和京畿工业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加强校际间文化交流,把我院建设成文化的交流之地。
  1走出去,向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加强对中韩合作班级及准留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孝亲尊师、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教育准留学生们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尊严意识,注重发挥我院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和京畿工业大学之间文化传承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他们在韩国留学期间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所凝结的道德和智慧。
  2引进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校园文化
  一要引导我校学生加强对韩国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要积极开展中韩两国大学生对话交流活动,以取长补短。三要让参加國外学习培训的教师,认真总结国外先进的教书和育人理念,利用学得的先进文化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
其他文献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因而结合各国双语教学的具体情况,要实行双语教学必须有相应的环境、师资与教材的支撑。但在我国近十几年的实践中,培养通识人才、具备两种语言思维能力的人才成为现今的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在双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运用适合的双语教材、采用分阶段的方式将语言的教学作为一种手段之外,还需看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促进学术性发展和学业成就的整体实现。在中国
期刊
大学生是科学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承担未来国家建设重任的重要力量,大学时期对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尤为关键。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强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助于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从而为其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笔者在2013年5月对宿迁学院2010、2011、2012级的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道德状况和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问卷调查,共发放220份问卷,回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青
期刊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和运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4月,全国普通高职院校已达1288所,占普通高校的58.6
期刊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网络媒介知识和批判意识,不恰当利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行为失范,甚至出现网络依赖成瘾现象。本文在分析网络成瘾的内涵及成因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在预防网络成瘾中的技术优势,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设提出了构建策略。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91亿,互联网使用率为44.1%。互联网以其海量信息、迅捷方便等优势,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
期刊
教育部继两年前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又称“2011计划”)之后,日前又印发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据报道,前者主要立足于对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方向上的分类支持,侧重国内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后者则是一种国际协同,侧重与国际创新力量的合作与交流。  当前,科研团队、协同创新、国际合作、学术交流,越来越成为全球、而不仅仅是中国科研活动的主流形式,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研项目的设计毫无疑
期刊
新建民办语言类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大都逐步形成了以语言类专业和基于外语能力特色的经管、信息、艺术类等专业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外语+专长”、“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实现培养具有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为外企、外贸及国际交流领域提供外向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期刊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进行特色化教学是目前改革的趋势之一,其基本的路径。便是将大学语文和高校自己的特色相结合。如全国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语文》,在篇目编选上,适当选取与医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就很适合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1]又如一些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在教材编撰上也突出公安法律专业特色。[2]  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特色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必须从不
期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经济社会、现代教育模式及学校自身发展定位的需求  1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须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支撑。培养大批适应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对中国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1]另一方面,当前,广东的经济社
期刊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是道德发挥其社会功能的主要路径。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集体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人类社会关系和人类活动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历史起源和发生过程,认为“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应当理想等的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