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财师更受青睐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人群对理财师各种特质的偏爱程度存在差异,有些人群之间甚至大相径庭。
  根据《大众理财顾问》杂志2017年中国理财人群调研数据显示,过往业绩、从业年限、专业资质及从业机构是投资者选择理财服务时重点考察的因素,口碑、形象、美誉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投资者的选择,但具体表现来看,不同人群对以上因素的态度存在差异,有些人群甚至大相径庭。
  绝大多数投资者希望得到专业的服务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成投资者希望在投资过程中得到专业理财师的投资建议,并帮助投资者制订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资产配置方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时,更倾向于选择听取专业建议,依靠专业的力量获取理想中的投资收益,而不是自己单打独斗,直接在市场进行投资操作,如图1所示。
  这充分表明,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理财市场正在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越来越理性,正在一步步接受“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这一观念,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资金交给专业的理财师打理,通过理财顾问服务进行合理的全方位的资产配置。
  看重的理财师核心特质
  调研结果显示,理财师的过往业绩、从业年限、专业资质及从业机构4大因素是投资者决定是否选择信任一位理财师的决定性因素。而对于他人推荐、仪表举止、媒体曝光度及其他因素,部分投资者会加以考虑,但并不是主要标准。因此,可以看出,投资者眼中对理财师最为看重的特质为:业绩佳、经验丰富、专业度高、所在机构强。
  理财师的从业年限对应的是其在投资理财方面经验的丰富程度。虽然从业年限并不绝对等于从业经验,但从普遍情况来看,从业时间越长的理财师,其拥有丰富投资理财经历的可能性就越大,服务客户的数量就越多,服务也就可能越高质、高效。


  虽然国家已取消国家规划理财师等一系列投资理财方面的职业资格考试,但专业资质证书的持有情况依然可以作为衡量理财师专业程度的参考指标,也是最为直观的指标,因此,理财师专业证书的持有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专业程度。
  投资理财中最重要的是控制风险,而选择一个正规、实力雄厚的机构,相对而言更有保障,投资风险自然比其他机构低很多,因此,理财师所在机构也成为投资者看重的因素。
  从图2可以看出,投资者在判断是否信任一个理财师时,首先考察的是过往业绩,67.3%的投资者会将理财师的过往业绩作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其次是从业年限,59.6%的投资者选择将这一标准纳入判断条件之中;再次是专业资质证书,55.5%的投资者会看理财师取得专业资质证书情况;最后是理财师所从业的机构,选择这一项条件的投资者占比为53.2%。


  男性多看专业,女性兼顾他人
  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投资者还是女性投资者,在选择理财师时,首先参考理财师的过往业绩。68.95%的男性会将过往业绩作为选择理财师的考虑因素之一,女性在这一项上的占比则为63.37%。
  相比而言,男性投资者对理财师的专业性要求比女性投资者高,在对理财师过往业绩、所持专业证书、从业机构的考察上,男性的占比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对理财师是否拥有专业资质证书,女性人群考虑这一因素较男性有较大差别。
  而同样呈现出明显差异性的还有是否考虑听取有经验人群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推荐选择理财师这一问题上。从图3可以看出,在选择理财师服务时,11.88%的女性投资者听从他人推荐来选择理财师,而男性投资者在这一项的比例为5.2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投资者明显更愿意接受他人推荐,而不是自己去筛选优秀理财师。
  年限、证书多方兼顾
  从下页图4可以看出,20岁及以下投资者和55岁以上投资者在选择理财师服务时极具特点,两者在几项重要判断标准上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
  20岁以下投资者重点考虑理财师的从业年限,其人群占比达到87.5%,而这一人群对理财师的过往业绩、所拥有的专业证书情况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群。20岁及以下投资者中,有37.5%的人将理财师过往业绩作为选择理财师的考虑因素,有62.5%的人会看理财师取得专业资质证书的情况。
  与其“遥相呼应”的是55岁以上投資者,相比20岁以下投资者,他们中有49.36%的人选择服务时会考虑理财师的从业年限,远远低于20岁及以下人群的占比。但有85.71%的55岁以上投资者将专业资质证书作为挑选理财师的重要考核因素,远远高于20岁及以下人群。同时,55岁及以上投资者十分重视对理财师过往业绩的考察,选择这一项的人群占比达71.43%。
  相比之下,20~55岁的投资者表现更加理性,他们会综合考量理财师的过往业绩、从业年限、资质证书和其所在机构的背景,虽然他们之间的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看其差距不如20岁以下、55岁以上这两个群体大。
  博士不绝对看业绩,硕士更青睐年资
  拥有博士学位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师时,25%的人会考察过往业绩,其他学历人群在这一项上的占比皆超过50%。博士学位投资者中有58.7%的人会参考理财师的从业年限。本科学历投资者在对理财师过往业绩和从业年限这两项上与博士投资者持相反态度,78.86%的本科学历资者在选择理财师时会考虑过往业绩,远高于博士学位投资者的25%;54.47%的本科学历投资者会看理财师从业年限,略低于博士学位投资者,如图5所示。


  对于拥有硕士学位投资者而言,68.18%的人会考察过往业绩。他们与博士学位投资者相似之处有两点:一是最为看重的都是理财师的从业年限,但硕士学位投资者占比大大高于博士学位投资者,有77.27%会考虑这一指标;二是相较于其他学历投资者5成以上的占比,硕士、博士学位投资者对于理财师所从业机构的重视程度稍低,分别有36.36%的硕士学位投资者和37.50%的博士学位投资者会根据理财师所从业的机构选择是否接受理财师的服务。
  高收入人群不看年资看机构和业绩
  从不同收入水平投资者选择理财师时考虑的各种因素的分布情况来看,除了月收入5万元以上人群,其他投资者在各项指标选择上较为接近。
  月收入5万元以上投资者在选择理财师时考虑的各项因素变化较大。从图6可以看出,这部分投资者选择理财师时,最为看重的是理财师的过往业绩和其所在的机构,分别占到83.91%和81.82%。相比之下,虽然这一人群中依然有36.36%的投资者会将理财师的从业年限作为判断的因素之一,但相比在过往业绩和所从业机构两项上的高占比,以及其他收入水平的人群在这一项上的高比例,这一占比明显偏低。
  另外,月收入5万元以上群体对理财师专业资质证书的持有情况虽然也较为看重,但其重视程度与其他人群6成左右的比例相较之下低了不少,为45.45%,但比对从业年限的重视程度稍高。这也说明,在面对高收入投资者时,理财师如果有漂亮的过往业绩,所在机构实力强大,将会有很大机会得到这部分投资者的肯睐。
其他文献
“沙箱”让企业通过测试形成创新的商业模式,以满足那些可能无法被金融体系覆盖的消费者需求。  监管沙箱(以下简称“沙箱”)作为监管创新机制的一部分,在采取适当的消费者保护措施前提下,允许企业在一个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测试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以下简称FCA)推出这一机制,旨在促进消费者的市场竞争。  2015年11月,FCA
期刊
大童近期的战略为“买对赔好”,“买对”从推销时代推进到咨询时代,帮助客户买对保险,彻底解决购买迷茫,从源头上改善消费者的服務体验。“赔好”则为客户打造一站式有温度的理赔平台“好赔”,从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创业理想宏愿。  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于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2017保险供应商大会,177家产寿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行业专家学者参会。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克屏表示,大童连续4年
期刊
对于低风险投资而言,货币基金拥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水平,在股市敏感时期及债市短期走弱的大背景下,可为投资者带来稳定收益。  党的十九大于10月24日顺利闭幕,此后A股市场震荡上行,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较好,多数绩优基金跑赢股指。固定收益类基金中,债券基金出现大批清盘现象,清盘基金多为前期委外产品,投资债券基金需谨慎关注其持有人结构,以防踩雷。鉴于债券市场近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建议投
期刊
当下,智能投顾仅作为一项资产配置,但随着其技术的进步及客户的认可,其服务内涵将会增加。  中国的财富正在急剧增长,每年复合增长率为20%,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是4.8%)。但中国人通常最关心两件事:子女的教育和理财。从小到大,我们有没有正儿八经学习过这两门课?好像没有。教育子女、管理财富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在未来的10年,我们要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闭着眼睛投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期刊
保险理财师对目前工作表示“很满意”的比例达到24.4%,远高于本次调查总样本11.83%的比例。而其“希望离开理财师岗位”的比例只有15%,远低于本次调查总样本43.6%的比例。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机构的理财师,其自身素质、工作强度、收入水平、客户质量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同机构理财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自身能力的自信度、未来规划清晰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银行理财师士气低  银行理财师的学历
期刊
金融自由化一定會带来财富或理财市场的繁荣,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之后,理财需求自然而然地会被激发。  毫无疑问,过去几年是理财市场大繁荣的时期,可能繁荣得有点超出大家的预料。那么接下来政策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繁荣期结束了?还是说经过调整会有更好的发展?  要理解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就要放宽视野。首先要看中国的金融正处在怎样的位置。我认为中国的金融现阶段非常类似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我们知道,
期刊
毫无疑问,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与过去10年大不相同的发展环境和游戏规则。  中国财富管理经过10年有余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今天,我们看到,行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诞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私募基金募集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等。毫无疑问,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迎来与过去10年大不相同的发展环境和游戏规则。  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将何去何从?这次的理财师职业生态调
期刊
如果理财师靠“简单的专业”,即算法专业为生,这样的日子恐怕不会长远。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优秀理财师匮乏,投资者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理财师职业发展遭遇瓶颈期,在前景一片光明之下,理财师在迷茫中寻找答案,在满怀希望中坚持着职业化进程。  在融义财富创始人、CEO陆晓辉看来,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好,理财
期刊
两方面的压力迫使理财师要回答两个问题:“我能帮助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我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找不到答案的理财师很迷茫,尝试转型却碰壁的理财师很痛苦。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财富管理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作为这一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理财师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加强,理财师的专业性正在逐渐被认可,但总体来看,理财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充分满
期刊
国内外理财市场都要经历初创、扩张到成熟的过程,这是理财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  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人理财业务在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成为国外金融机构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之下,近年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不成熟,监管滞后等原因造成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