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教育指导功能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其所学的理论难于应用实践。毕业生浮躁的心理更难于准确把握社会的动态;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时应根据社会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和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择业观,这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了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 供过于求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转轨
  一、职业发展教育
  职业发展教育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它是职业指导的延伸和发展。它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心理测试、职业咨询、求职项目、创业教育等内容。开展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既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有效地解决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职业发展教育既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也有利于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贯彻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而非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育模式。目前社会就业难的局面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就业难,而非总量就业困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其实在职业导向上却处于不成熟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需求与教育供应的不匹配问题
  “所学与所需的不匹配问题”主要是指毕业生不能巧妙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一些尖端技术研制部门却对专业精英有着大量的需求缺口。目前80%學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则处于“博而不精”或“不博不精”的状态,面对社会招聘中往往处于“供过于求”的地位;相反一些专业部门对于精英人才招聘上不乏出现“人才空缺”现象,这些“学识博而精”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上处于“供少于需”的局面,这导致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专业人才的供应失衡。这种职业需求与就业能力的不相配的失衡结构,是造成大部分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的重要原因,这种结构性偏差也是就业难的问题之所在。
  2.教育实效与主体需求的不平衡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普遍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的应该是大学生未来可能面对的现实问题,减少大学生择业的盲目和短浅享受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应让大学生树立对理想追逐的信念和对实现梦想的勇气,从思想层面上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长远考虑,脚踏实地。同时结合职业教育,将教育目的联系实际的情况,让学生了解现实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向,使之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的未来尽早未雨绸缪,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长远打算。
  3.职业教育分布不均,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中国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无数机会,纷纷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也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开展了各式各样所谓就业指导活动,但从大学生职业生涯研究所涵盖的学科领域来看, 主要集中在管理类和教育类领域,学科视角分布不均,领域的研究具有片面性。具体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造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口号化与形式化,进而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贫乏,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应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显化职业导向功能。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广大人民,并确立其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在职业教育上,则是通过这种“主导型”教育形态来充分显化职业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个人的成长需求来规划和选择未来职业。同时主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是职业教育开展的有力保障。
  职业教育是以符合社会供求为基础,从而引导学生合理就业。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是把人在发展中符合社会目标的思想不断强化,进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之对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价值主导来引导职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接;并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价值实现当中去,因此职业教育对其自身今后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者相互引导相互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是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强大的精神支柱。而职业教育是属于生活的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和展示;在大学期间,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大学生需要在上学期间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以此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使之在“情商”与“智商” 两者之间平衡发展;技能操作与社会实践经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同时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对学生“预就业”生活做职业规划。
  三、总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速、职业流动性变大。我国也正出于社会主义市场转轨的特殊关键时期,这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清晰的未来就业的职业规划。受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观念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普遍急功近利、内心浮躁、好高骛远、逃避现实,不能理性准确地把握社会的需求动态。
  因此笔者建议在各大学校在开展职业就业指导活动时,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好地发挥后者对于前者的导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对择业观的认识层次,不拘泥于金钱物质享受上。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忽视职业教育,会致使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清晰的方向,幻想多于实践;而片面主张职业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会导致学生对择业的态度变得功利化、物质化,失去择业最真实的目的。只有将思想教育与职业教育完美融合,以学生的自身偏好和社会长远需求为基点,才能合理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既具有青春的理想又兼有务实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白月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个自信”教育》,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栏
  [2]袁立峰,丁微,《职业发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新视野
  [3]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的内在关系》,教育评论
  [4]张革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审思》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1月
  作者简介,刘柏伽,女,辽宁沈阳人,(1989,11—),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部2012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也开始采用了多媒体。虽然采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效果较明显,但是对于在农村的小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多媒体 农村 小学 语文 现状 运用  1、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1教师对多媒体应用不熟练。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
期刊
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和舞蹈编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具备良好的舞蹈综合素质。一个称职的编导至少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功:首先是组织能力,其次是结构能力,再次是编舞能力,最后是排练能力。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基本素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创作知识和表现技能等相关知识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编导工作。  浅析 舞蹈 编排 教育 理念  舞蹈是特殊的,它不受语言文字等的局限,但能使舞者和观众心灵产生共振。正如
期刊
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好知识,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因此,有效率的快乐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对快乐体育教学优化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快乐体育 优化 教学  一、快乐体育的作用与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为快乐体育一方面是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新标准》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生生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 优化结构 课堂教学  一、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习兴趣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
期刊
音乐是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高尚人格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来讨论高中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策略运用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民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增强人们精神交流与沟通的桥梁。高中音乐教育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教育体系中
期刊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取得优异学习效果的前提。本论文旨在详细阐述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的心理状态,研究各心理状态下可能导致的后果,并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效策略,以期对众多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起到关键性的帮助作用。  心理状态 音乐教学 兴趣  作为一名本科时期就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笔者亲身体会到在
期刊
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材内的歌曲,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音乐因素,运用意境教学的服务,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世纪的教学并不是你教我学的单一模式,而是需要有生动活泼和富有情感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优美的音乐很容易让人忘记烦恼,同样也可以陶冶情操,因此,音乐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景能形象地创设教学的情境,真正激发学生学
期刊
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养成,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标志,也是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必然无法回避学生的乐感培养。  音乐 教学 乐感  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养成,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标志,也是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必然无法回避学生的乐感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后天培养乐感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呢?  一
期刊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美妙的歌声抒发个体内在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产生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音乐 教学 情感  一、音乐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们抒发、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包含着人们复杂的情感。同时,音乐又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传达,能更深的打动人内心的情感
期刊
著名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音乐是美的艺术,给人以愉悦之感。如何把意境融入音乐教学中是音乐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  意境教学 融入 音乐课堂  课堂教学意境是指课堂教学时的氛围。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