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身上的烟火气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德国,有人首先想到制造强国,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它就凭借强大的科研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大国之列;也有人想象德国人都有现代化生产车间一般的大脑,产出谨慎的思考和严密的逻辑。冷静、克制、缺少幽默天分,这些都是贴在德国人身上的标签。但是作为一名德语学习者,我抱着打破刻板印象的决心,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旅途。

德国初体验


  九月初秋,从上海到图宾根,历经19个小时的辗转,在踏上德国南部土地的那一刻,我从秋日的暖阳里嗅出了一丝凉意。
  马不停蹄地赶到宿舍管理处登记入住,宿舍管理员告诉我,我被分配到了一间合租公寓,而我的5个室友中,有4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于我而言,这个消息实在是个惊喜,我不免开始幻想浸润在纯德语环境中的种种。那时的我哪里能料到,未来和德国室友相处的日常,居然局限在了“你好“和”再见“这两个词。
  搬入宿舍的第一天,我没和任何一个室友见着面,没人发现我这个新室友的出现,也没人主动敲开我的房门。自我安慰了一番,我选择继续等待。第二天,依旧如此。到了第三天,性格内向的我终于忍无可忍,在冰箱上给全宿舍留下了字条,明确表示我想多多了解这个公寓里的每个人。即便如此,当天下课回去,我也只跟那个同为留学生的“非德国”室友说上了话。
  这样不冷不热的气氛,始终弥散在公寓中。对德国人而言,室友关系真的可以定义为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半年时间,我们六人对彼此的了解,仅仅包括姓名、专业和国籍,日常见面只说两句话—“你好”,“再见”。
  即使房门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对彼此的房间布置也一无所知。有时,我做了新菜式,兴冲冲地敲开室友的门,想让他们也尝尝中国美食,迎接我的却是室友被打扰后,满脸的不知所措。
  我在德国的破冰尝试,就这样无可奈何地无疾而终了。日耳曼实在是一个慢热的民族。对我来说,德式冷漠不再是一个问号,而变成了感叹号。

狂热啤酒节


  然而,我对德国人的印象从那次啤酒节开始发生了改观。
  慕尼黑啤酒节的盛名不用赘述。每年10月,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慕尼黑的游客约有600万人,节日期间消耗的啤酒达600万升。每一座啤酒帐篷,每一口呼出和吸入的空气中,都充斥着啤酒的香气和狂欢的气息。
  我们一行五人兴致勃勃地抵达了啤酒节现场,天却阴了起来,逐渐飘起小雨。室外的游乐项目被暂停了,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瞧着有些萧瑟。
  但是刚一踏入啤酒帐篷,我们差点被满溢出的火热气氛掀个跟头。一个运动场般大的啤酒帐篷里,可以坐20个人的长条木桌椅排排摆开,一眼几乎看不到头。会场中心是被鲜花和灯光装饰着的表演舞台,乐队主唱唱到“举起酒杯吧”,所有人就都高高举起手中的啤酒杯,振臂合唱一声:“干杯!”
  这时若有勇士跳上木桌,果真把手中满满一升啤酒一饮而尽,周围必定会响起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勇士则会把啤酒杯倒扣,高高举起,再一抹嘴,环顾四周,享受属于他的荣耀时刻。
  饮酒之余的助兴节目,是人人可参与的接力小火车。伴随着舞台上的音乐声,绕着帐篷围成一圈,随意搭上末尾人的肩膀或腰际,和一路经过的人士相互碰杯。徜徉在热烈的啤酒海
  洋中,即使我们五人只点了一杯啤酒,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可能是亚洲人的样貌显得突出,当我们举起手机自拍时,总会有热情奔放的德国大叔或小哥窜入镜头之中,主动揽住我们的肩头。身着巴伐利亚传统服饰的姑娘们,同样乐意入镜。
  但是,同行的一个姑娘却差点被一个德国小伙的热情惊到。走在啤酒帐篷里,她见几个身着传统格子衬衫和背带裤的青年站在一起喝酒,便主动上前求合影,几个小伙子爽快答应,还
  摆出了各种造型来配合。她自然一边连连道谢,一边高举手机。
  一眨眼的功夫,其中一个小伙子居然侧身吻在了她的脸颊上!这可真是躲闪未及,惊吓有余了。谁承想平日里严谨克己的德国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但是拍完照片,这个德国小伙子立即向我们的同伴道了歉,女孩儿见他没有恶意,便也未再计较。这个小插曲着实让我们见识了一下,德国人深藏着的狂野的一面。
  举杯、合影、拥抱甚至亲吻,化成音符谱出啤酒节上的狂欢曲。每一个德国人都挣脱了日常的枷锁,冷漠和封闭尽被驱逐,唯有热情和包容沉淀发酵。

欢乐“图村”


  图宾根是一座小城,总人口只有八万四千多,许多同胞也因此戏称它为“图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莱茵河和支流内卡河自西向东横贯了整座城,餐馆、酒吧、冰淇淋小店、旅舍、健身房等,从河岸起始,渐次向两边铺陈开来。尤其是餐馆和酒吧,营业常至夜深,莹莹灯火映照着河水的粼粼波光,晚风吹送来人们的欢声笑语,这座大学城慢慢沉睡。
  其实,大多数德国城市都是和图宾根相似的“村”。人们喜欢有条不紊的慢节奏生活。傍晚,一天的工作结束,面包店和咖啡馆外的露天桌椅常常无虚席。年轻人喜欢畅聊,年长者则偏好默默享受轻风阳光。和三两好友凑坐一堆,一杯咖啡,一块卡路里爆棚的小蛋糕,就能使奔波忙碌的灵魂得到妥帖的安抚。
  “圖村”的年轻人也酷爱蹦迪。WHO是学生宿舍最集中的区域,酒吧就开在宿舍管理中心旁。一到周末午夜,公寓内私人派对初歇之时,学生们就成群结队前去蹦迪。
  白日里的冲锋衣和登山鞋,在夜晚变成了吊带衫和紧身牛仔,在酒吧里化身牛鬼蛇神,寻求感官和精神的双重刺激。我曾多次见到我的德国室友,一个平日里朴实无华的小姑娘,在吃过晚饭后开始冲澡打扮,戴上长长的假睫毛,画上精致的黑眼线,发型和香水也力求完美,带着一阵儿香风出门蹦迪。

汉学系派对


  德国的寒冬,常常让人感到沉闷孤独。生活在图宾根这样一座古老的大学城里,尤其如此。每个人都需要寻找自我排遣的方式,咖啡馆、酒吧、派对成了冬天的好去处。   汉学系的派对就办在教学楼里,人人都可参加,要是带上一份自制的菜肴或点心,还可免去一份酒钱。
  派对上聚集着一帮有趣的人,有每逢派对必精心打扮的西装小哥,有凭借雷锋帽和军大衣过冬的德国怪咖,有计算机本科毕业又转到汉学系读大一的中国迷,有在派对上表演韩国女团舞的韩语系小姐姐……
  冷餐会是派对开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认识新朋友的最佳时机。大家三三两两地站在走廊和教室里,随意地聊着天,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开展一段新的友谊。卡拉OK则是汉学系派对必不可少的压轴环节,只需把投影仪打开,再接上两个话筒,平日里用来上课的教室就立刻变成了KTV包厢。配上美酒和蛋糕,原本枯燥无聊的寒夜会在瞬间炙热起来。
  我最难忘的是跨年夜派对。与以往不限制入场的日常模式不同,那一晚,更像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留在学校里的汉学系人,邀请了各自的朋友,到场约20人。大家商量着一起吃跨年饭,形式则选择了中式火锅和德式烧烤。
  还是在汉学系的教室里,把课桌拼成长桌,依次摆开两个火锅锅底和三个烧烤烤盘。各式菜蔬和肉类摆在锅边,啤酒、气泡酒和蛋糕则放在另一张桌子上,供自行取用。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互认识,但坐下来开吃的那一刻,却完全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晚饭结束就是固定节目卡拉OK,所有人唱着、喝着、揽着旁边人的肩膀围成一个圈。喝醉的人,嘀咕着旁人听不懂的话;沉醉的人,抱着好友摇摆漫舞;而我迷醉在这样美好的气氛中,伴着播放的老歌,轻轻和,慢慢吟。
  新年的钟声敲响前,大家带上酒杯陆陆续续走下楼。我虽有些茫然无措,但也跟着大部队下楼了,刚一走到门口,就听见门外的人都在倒数,“十、九、八……二、一!”“嘭啪!”伴隨着四响而起的爆竹声,巨大的礼花在空中散开,整片夜空都被点燃了!原来,有人提前准备了烟花和各式爆竹,我也分到了一根长达一米的仙女棒,重温了一把童年专属的快乐。
  倒计时结束,我和身边的每一个人紧紧相拥,互道新年祝福,一起仰头看烟花。眼角溢出的泪水,也许是因为漫天的烟火太过耀眼,也许是因为新年的氛围太过浓烈,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真切地在德国嗅到了烟火气,感受到了幸福。
  德国人是严谨沉闷的,但他们同样向往轻松的娱乐。德国人喜欢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若想窥见他们冰冷外壳下的真实内心,需要时间的沉淀。我想,何不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去嗅一嗅那深藏着的烟火气呢?
其他文献
宠物猫与宠物狗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了,而且首先得出现有闲有钱阶级。不妨说,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开始走向现代化了。而今天的人们将蟒蛇、蜥蜴、毒蜘蛛也当成了宠物来养,则多少透露出“后现代”的味道。宠物狗  在中国,宠物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至迟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了贵妇圈的宠物。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周昉《簪花仕女图》,便画了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作“拂
Elmina城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的欧洲建筑  位于加纳的埃尔米纳(Elmina)城堡,是欧洲人在距今550年前登陆西非的地点,也象征着西非和歐洲贸易往来的开始。  加纳在1957年独立前,名为“黄金海岸”,以繁荣的黄金贸易著称。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当地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已有黄金贸易网络。随着黄金海岸逐渐落入欧洲人的控制,美洲种植园又需要大量劳动力,黄金海岸的象牙和黄金贸易,逐渐转化为大西洋奴隶
电影《色·戒》剧照  钻石,摄人心魄。在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王佳芝在珠宝店里为六克拉的粉钻心生动摇。“她把那粉红钻戒戴在手上侧过来侧过去地看,与她玫瑰红的指甲油一比,其实不过微红,也不太大,但是光头极足,亮闪闪的,异星一样,红得有种神秘感。”  钻石迷人眼。在女人眼中,一颗闪亮耀眼的钻石有着永恒的美丽,也是不朽爱情的现实凝结。到了现代,全球最大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直接用一句简洁的广告语,将钻石
孙越  话说顺治七年(1650年)乌扎拉村之战结束后,俄军继续沿黑龙江东进,直抵呼玛河。该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大白山,位于黑龙江上游西南部。当地达斡尔部族称之为“库玛尔”河,汉语意为“峡谷里不见阳光的急流”。呼玛河流域乃富庶之地,河中水产珍稀,两岸林木茂密。  顺治十二年(1655年),哥萨克武装在呼玛河河口修建寨堡,首领名叫斯捷潘诺夫。此人年方三十,身强体壮,懂得构筑防御工事和使用火炮,在哥萨克军
西班牙赫雷斯的白兰地酒桶,按照年份从大到小的金字塔形式排列  “这是一味众神的灵药,一滴生命之水。若你禁不住诱惑沾惹了一滴,就会一世成瘾。”法国文豪雨果说的这味灵药,就是干邑。  干邑,作为优雅高贵的代名词,已成为古今中外无数爱酒的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珍宝。那么,干邑究竟是何方神圣?干邑和白兰地又是什么关系?白兰地为何让人如此着迷?我们不妨用十个关键词解码白兰地的魅力。关键词一:水果  葡萄可以用来
吕品  英国“封城”已经好几周,所有公共娱乐活动取消,许多艺术表演转到网上。  英国国家剧院原本就有一个“剧场直播”(NT Live)节目,观众可以在电影院内观看现场直播的剧场演出。疫情期间,剧场和电影院都关门了,于是国家剧院把过去录制好的剧场直播节目放到网上,并且采用逐步推出、定点播放的方式,形成一种观众在一起欣赏同一场演出的仪式感。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国家剧场的《简·爱》,演出非常精彩。舞台采
吴雯  科技早已浸润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次新冠疫情暴发之际,科技更是解决了人们远程上學、工作等各类需求。当我们如此习惯地使用科技时,是否思考过科技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科技是人的延伸。例如,自行车、火车、飞机是运输工具和双脚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而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则是我们身体全方位的延伸。人以科技代步、代工,科技让人类的生活变得便利,人理应从科技中
2020 年12 月21 日,2021新年倒计时装置抵达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狗兔赛跑  2020 年12 月27 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赛犬比赛,大量灵缇犬参加比赛,在赛道上追逐着兔子玩偶。清洁的“巨人”  2020 年12 月28 日,日本栃木縣日光市,东武世界广场的工作人员为园内的微缩建筑“大扫除”,辞旧迎新年。
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早在20世纪初,他的作品便在中国翻译出版。时至今日,他的全部作品都已被译成中文,唯有那两只伴随他写作生涯的爱犬鲜为人知。  契诃夫养的两只狗,品种是俗称腊肠的德国小猎犬达克斯。腊肠犬忠诚、顽皮,生性喜爱追逐、捕杀獾类及其他穴居动物。契诃夫有多部作品,像《卷毛狗》《带狗的女人》《樱桃园》《变色龙》等的主人公是狗,而且是不循规蹈矩之狗、惹是生
“不朽军团”,指的是俄罗斯在反法西斯胜利日(5月9日)举行的全民各大城市“爱国主义社会大游行活动”。这项活动的首创,来自托姆斯克市记者拉片科夫及其他两位同仁,他们创办活动的本意是想通过社会活动保存伟大卫国战争一代人的个人记忆。  “不朽军团”的主要策划人拉片科夫说,实际上他们罩在2011年就在托姆斯克完成了“不朽军团”的策划,并且在共同起草的“不朽军团”章程中规定,“不朽军团”仅是民间为纪念伟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