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肖邦的钢琴演奏者谈郎朗独奏会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钢琴家兼指挥家巴伦博伊姆对杰出钢琴家提出了如下评判标准:听过杰出钢琴家的演奏,听众或是叹为观止,认定自己绝无在琴键上接近其高度的可能;或是恍然大悟,发现作品本身是如此友善,以至于自己能效仿大师的诠释。在巴伦博伊姆看来,这两类钢琴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奔放且拥有狂野技术的米凯兰杰利与热情洋溢且音乐表情细致入微的鲁宾斯坦。听完这次郎朗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独奏音乐会,无论是他演奏的精巧《阿拉伯风》(Arabeske)还是雄伟的《哥德堡变奏曲》,都让我从音乐与技术两个层面上感到望尘莫及。我眼中的郎朗,显然是第一类杰出钢琴家。
  郎朗本场演出以舒曼的《阿拉伯风》为开端,令我非常惊喜。我从不吝啬赞美郎朗演奏的以肖邦与舒曼为主的浪漫作品,甚至认为它们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我曾多次观看鲁宾斯坦大师告别舞台后在耶路撒冷音乐学院指导青年钢琴家的录像。年近九旬的鲁宾斯坦已几乎失明,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学生们的演奏。“Articulation”(大意为“演奏或发声方法”)是他最常用于点拨学生的词汇,而“Articulation”的能力在音乐家中也是少见的。三个星期前,我观看了郎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师课。在郎朗对一位孩子弹奏的肖邦船歌的指点中,我从他对歌唱性的解释与强调中看到了鲁宾斯坦坚信的钢琴演奏理念的传承,而本场音乐会中的《阿拉伯风》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巧妙的创新。


谢幕中的郎朗

  郎朗以左右手声部交替的方法处理主题,并在旋律再现处微妙地调整基础音量,将一丝不舍之情注入主题纯真又幸福的基调中。进入忧伤的副部主题后,郎朗通过连续的深触键与大胆的渐强充分展现了心灵的挣扎。主题再现前的过渡处,郎朗适度运用重力弹奏法提高了递进旋律的弹性,使其恰到好处地承上启下。来到结尾段落,郎朗夸张地拉开了音符的间距。该手法隐约呈现出一座横跨浪漫时期作品与当今流行音乐的桥梁,令我一度产生郎朗在即兴创作的错觉。在郎朗弹出最后一个恬静的音符并松开踏板后,我第一个鼓起掌,全场的掌声也接踵而至。音乐厅的细节往往能反映观众的投入程度;就演奏温柔的古典作品而言,但凡余音彻底消散后与听众席传来热烈掌声前夹着片刻无声的等待,音乐家便成功了。若不是出于对郎朗触动人心的演奏的敬意,我希望曲目终了后的肃静能更长久。


演奏中的郎朗

  紧接着,音乐会进入了重头戏——《哥德堡变奏曲》。尽管郎朗的《哥德堡变奏曲》已获得国际权威音乐媒体的赞誉,它仍然是充满争议的,而这些争议并非空穴来风。我的音乐记忆允许我借助乐谱回忆起音乐会半数以上的变奏曲的形象,但我更想谈谈欣赏郎朗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的内心感受。本次开头的咏叹调与我预想中郎朗的诠释有较大出入,主因在于其深厚的音色与相对缓慢的装饰音。听说郎朗下午已完整弹过一遍《哥德堡变奏曲》,我猜想他或许略觉疲劳,也对作品后续的处理方式更加好奇。听完第一到第三首变奏,郎朗灵巧的手指跑动与明亮的音色打消了我的疑虑,看来咏叹调的处理是有所设计的。然而,相比先前的《阿拉伯风》,这三首变奏的诠释不算复杂,以至于使意图剖析它们的音乐爱好者无从下手。客观而言,这三首变奏的高低音旋律架构比较直接,作为个体并不晦涩难懂。
  郎朗的第五变奏是令我感触最深的。在施坦威三角琴上,钢琴家可以大胆地踩满踏板,弹出华美而不失清晰的十六分音符。郎朗正是这么处理的,配合着节奏感十足的低声部重音与敏捷的触键,我甚至从中听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元素。而郎朗的《哥德堡变奏曲》中不只有拉赫玛尼诺夫,我在第九首听见了勃拉姆斯,第十首听见了贝多芬,第十三首听见了肖邦,第二十六首与第二十九首拉赫玛尼诺夫重现,可谓包罗万象。
  也许习惯于“传统”巴赫演奏模式的钢琴演奏者与音乐爱好者无法接受《哥德堡变奏曲》成为具有多元化古典音乐风格的载体,然而作为古典音乐的奠基人,尽管受限于巴洛克时期的约束,巴赫仍在创作中拓展了许多新颖且具备发展空间的音乐形式,这一角度是多数巴赫欣赏者与演奏者所忽视的。问题在于对“传统”巴赫的探索经过图雷克、古尔德、朱晓玫等大师之手已经接近饱和,效仿他们难以实现新的突破。这些大师的诠释相当趋近于丰富色彩与克制的均衡点,而模仿者的演奏无论强化任一方面都会削弱另一方,造成整体比例失衡,显得黯然失色。在接近瓶颈时,另辟蹊径未尝不可取。不仅在艺术层面,人类在科学人文领域与政治组织形式上已无数次受益于以现有条件为基础的再創造。这些伟大成就的前提不仅是创新精神与勇气,还有承认自己在特定模式下难以取得突破的谦逊。我无法想象若肖邦以通过古典风格超越贝多芬为目标,或德彪西沿用浪漫派作曲手法,古典音乐界将会出现多大的损失。郎朗的《哥德堡变奏曲》演奏绝不是非巴赫的,乐句的匀称、节奏的把握与声部的呼应无一不吻合巴赫的特点。乐评人、音乐家与爱好者们应一定程度上解放自己的音乐审美,不先入为主地赏析伟大作曲家们较为陌生的一面,以此形成对作曲家及其音乐更为饱满的印象。
  郎朗音乐表情的丰富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慢板的处理或许有待商榷。尽管慢板音色相当优美,缓慢的节奏却向听众,尤其是不熟悉曲目的听众,抛出了较大的听觉与脑力挑战。我个人认为巴赫的旋律不如后世作曲家的旋律符合当代审美,因此,拉长的巴赫旋律相对而言较难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熟悉《哥德堡变奏曲》的听众或许能够跟从音乐,但初听该作品的听众,纵使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也得开动脑筋才能捉住旋律的走向。如果听众在缓慢的旋律中迷了路,他们便无法欣赏其优美的音乐设计,甚至会感到疲劳,精神涣散。当然,古典音乐听众来听音乐会之前应当做好进行思考的准备,我并不确定音乐家挑战听众与听众挑战自我的平衡点处于什么位置。
  结尾的咏叹调相比开头轻盈柔软了许多。郎朗渲染出了意犹未尽的味道,像是在外游历多年准备归家的人,既不舍得告别自由状态,却又期待着回家后的平静生活。演出到此结束,我的文章也至此为止。
  感谢郎朗大师奉献了一场对于伟大作品的另类演释。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对审计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授课利用微课从课堂翻转到课下,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课外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予以加深解惑,指导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审计实务课程应该注重的重要授课、学习方法,值得大家探讨。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审计基础与实务;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2文
在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中,针对太阳能电池的电流源特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采用电流型逆变器可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了适应大功率的应用场合,以电流型多重化逆变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电流型逆变器多重叠加的原理,并采用移相控制的方法对输出电流的进行调节。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通过FFT分析了并网电流,仿真结果证明了改
为了在大量羽绒服款式中挑选代表性款式样本并提取出明显影响消费者感性意象的款式设计要素,本文以女士羽绒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搜集的65款女士羽绒服样本进行多维尺度分
绘本教学是当前幼儿教学最为适用的教学书籍,对于幼儿的教学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但由于我国开展绘本教学的时间 较短,且就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基础还不是十分完善,教师对于绘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作为初中教学科目之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要想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必须创新体育
模型是仿真系统的核心,在仿真机的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不断地修改并且对仿真机的精度进行校验。用Simu Plat仿真支撑系统对600MW火电机组锅炉系统进行仿真,对物理精度、稳态精度和暂态精度进行了验证。其中,稳态精度通过对比关键参数的相对误差进行验证。暂态精度通过专家经验法和工程试验法中的粒子群法进行验证。最终锅炉系统的仿真精度得到全面有效的验证。
摘要: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秀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成为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主要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重庆工程学院为例探索和实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
幼儿园是幼儿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对于理解和认知事物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所认识的世界是具体的、形象的,他们对 于音乐的认知也不例外,只有形象的音乐才能被幼儿接受理解,
自编《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在校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检验专业在校本科生专业认同
通过对郑州大学部分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网络媒介宣传认同度的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渠道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和课堂教学;同学们参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