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间收治的265例AJCC分期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治疗±等待手术间期化疗,而后手术。运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pCR的预测因素,并根据预测危险因素进行归类后分为无风险组(无因素)、低风险组(1个因素)、高风险组(2个因素)。建立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因素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达pCR者50例(18.9%)。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前CEA、放化疗前T分期、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和放化疗前肿瘤最大厚度对pCR有影响(P=0.017、0.001、0.000、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和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是pCR影响因素(P=0.021、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只有非吸烟组中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对pCR有影响(P=0.044)。临床风险评估模型诊断pCR的敏感性为80.5%,特异性为46.0%,AUC为0.690,阳性预测值为35.49%,阴性预测值为86.5%,准确性为73.9%。

结论

新辅助治疗能使部分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达pCR。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和更长的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的预测因素,而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对pCR预测只在非吸烟人群中有效。根据新辅助治疗前CEA>5 ng/ml和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8周的危险因素建立的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常微分方程(ODE)模型研究基孔肯雅热(CHIK)在社区暴发及流行的传播动力学规律,并评价灭蚊、病例隔离等关键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根据CHIK的疾病自然史建立适合CHIK暴发特点的ODE模型。收集中国CHIK暴发疫情数据,将模型与实际疫情数据拟合,获得模型关键参数,模拟无干预情况下的暴发疫情特点。然后加入灭蚊和隔离措施,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结果ODE模型显示,在无干预的情况下,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