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身边不乏6000米的山峰,然而具备成熟攀登条件的山峰并不多,玉珠峰和雀儿山几乎成了6000米山峰的代言词。这时候,阿玛达布朗(Ama Dablam)作为6000米级的技术山峰,成为很多技术攀登者的新目标。
阿玛达布朗,以下简称“阿玛”,位于尼泊尔东部,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6814米(6814是尼泊尔官方登顶证书上面的海拔,另有6812米和6856米一说)。属于技术型山峰,有丰富的岩石、冰雪路段,由于其山形独特,有着高耸的山脊和陡峭的面孔,被称为“喜马拉雅山的马特洪峰”,是喜马拉雅山脉最为壮观的山峰之一,也是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登山者最想要登顶的山峰之一。
阿玛达布朗意思是“母亲的项链”,接近山顶突出来的雪岩和悬挂的冰川仿佛是母亲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每个方向的山脊像母亲的怀抱保护她的孩子,远远望去犹如一位温柔慈祥的妈妈,敞开怀抱迎接各国的攀登爱好者。
阿玛位于EBC徒步的路上,徒步前往珠峰大本营都会经过阿玛,它是EBC徒步线路上最让人惊叹的山峰之一。阿玛距离珠峰仅12公里左右,登上阿玛,可以看到珠峰、洛子峰、卓奥友峰和马卡鲁。
首登源于一次实验
截至1960年,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人类已经完攀了13座(希夏邦马峰全部在中国境内,1964年由中国登山队首登)。1961年,刚好处于“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的尾声。阿玛的首登,就发生在这时候。
早在1953年,英国高山俱乐部在对珠峰进行考察时就看到了阿玛,那时候他们认为不可能有人能登得上阿玛。1958年10月,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组成的队伍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受到气候影响和冰雪技术难度的阻碍,止步于6100米。对山脊和可能线路进行考察后,他们没有发现可以攀登的线路,最终放弃。
1959年5月,另一支由英国人率领的登山隊将北壁的东北山脊作为目标,本以为会相对容易,没想到却是一条更加艰难的线路。最后队伍在6400米的地方遇难,而这条线路直到1979年才被成功攀登。
1960年到1961年间,由埃德蒙·希拉里率领的银色小屋科考队来到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考察。他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包括人体在各种极限环境下的细微变化,包括寻找传说中的雪人。银色小屋科考队的营地,就设立在阿玛附近。
1961年1月,一个35岁的尼泊尔人到达冰川脚下,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朝圣,当时他只穿了一件棉衣和大头巾。科考队建议朝圣者去海拔更低也更温暖的地方休息,朝圣者无视他们的意见,就在小屋外面过了一夜。屋外的温度一度下降到零下15℃,科考队非常震惊,认为朝圣者身体比较奇特,就说服他留下来参与实验项目。
科考队一共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他们让朝圣者在零度的羊皮毯上坐了3小时,发现朝圣者的核心温度保持不变,平均皮肤温度仅下降了3℃。第二个实验中,科考队用精密的气体分析仪进行了一系列测量,他们发现朝圣者的代谢率是常人的3信,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以此保持身体温暖。在研究这种不同寻常的生理行为时,科考队里的登山者开始分心,并寻找别的事情来做,他们最后选择了阿玛。
他们觉得登上阿玛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有很多岩石和冰雪技术路段。经过一个多月的线路探索和研究,这支4人登山小队在3月13日成功顺着西南山脊登顶,他们登顶的线路也成为后来甚至是今天最常用的攀登线路。
攀登线路
作为技术型山峰,阿玛的每一条线路都充满挑战。
除了技术大牛外,商业队普遍选择西南山脊传统线路,它被认为是最简单的一条线路。这条线路有大量冰岩混合路段,需要攀登者有较好的攀登能力,岩石陡峭,有很大的攀登乐趣,适合有一定高海拔经验的登山者。
熟悉登山的朋友对托马斯·胡马(Tomaz Humar)应该不陌生,他有着超过1200次的登顶记录,曾独攀开辟60多条新线路,被称为高海拔最好、最疯狂的攀登者。他在喜马拉雅山脉完成了一系列极具勇气和想象力的攀登,推动了喜马拉雅登山活动的发展。
1995年,托马斯完成了安纳普尔娜的Solo,那次攀登让托马斯意识到自己更适合小团队甚至单人攀登。1996年,托马斯和另外一名斯洛文尼亚的登山新秀Vania Furlan决定尝试从西北山脊登顶阿玛的新线路。
两人的攀登不太顺利。Vanja滑倒了一次,滑坠了15英尺后被托马斯的保护装备拦住。第二天,他们用来装攀冰装备的袋子又掉了,对讲机也出现了一点故障,不能接收来自大本营的信息,他们只能凭着感觉向上爬。托马斯的手套还搞丢了。
除了这些状况外,一切都好。为了提升速度,他们很多路段都没有修路绳,最终5天完成了攀登。从西北山脊登顶,从传统的西南山脊下撒,完成了西北山脊的第一次登顶。此次攀登获得了1996年的金冰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