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再思考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649344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弘扬民族文化与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昆明现存的红色遗产出发,分析昆明市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昆明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其他文献
装配式建造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可持续的建造方式,然而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发展.模块化是提升其标准化程度、降低工业化成本最有效的装配式设计方法之一.该文从设计出发,尝试分析模块化在装配式建筑户型单元设计、平面组合、立面设计中的应用,可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抗滑桩在施工过程或后期使用中均会产生一定的位移,通常的工程经验做法是通过抗滑桩的位移值确定抗滑桩的安全性,但抗滑桩的位移并不能直接反映其桩身受力状态,因此,较为贴近实际的反映抗滑桩桩身受力状态的方法就显得非常实用.该文通过抗滑桩的位移监测数据,以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身受力状态,进而得出抗滑桩可提供的抗力作用,最后以工程案例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高层建筑采用浅基础时具有施工工期短、建设成本低等特点,但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较大,一般的地基处理方式如强夯、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等均难以满足要求.经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总结了一种”分层强夯+素混凝土桩+加筋垫层”的组合地基处理技术,该文以重庆某高层住房地基处理为例,分析了该技术的处理效果.该技术为填土地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经济性好、工期短和无污染等优点,推广应用价值良好.
项目环境效益分析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为了分析重庆地区常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建设期碳排放量,该文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将建设期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及机械施工三个阶段,根据碳排放系数与养护活动数据相乘原理建立碳排放模型,量化分析养护技术不同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强度,并且对比三种养护技术在整个建设期碳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养护建设期整体碳排放强度顺序为薄层罩面技术>微表处技术>稀浆封层技术,其中材料生产阶段是所有养护技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薄层罩面技术在各个阶段的碳排放强度均最高,其中混合料生产是罩面技术材料生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文化事业的快速推进,大部分具有历史意义和保留价值的老旧建筑均面临着改造与修缮问题,改造修缮过程中既需要保留原建筑的历史文化,又需要满足改造后的使用要求.而装配式木结构取材于大自然,天然具备融合历史文化的特性,且由于材料与结构特点,具备平面布置灵活、方便运输、装配简单易行的优点,与历史建筑改造修缮的要求相契合.该文介绍了某文物历史建筑设计及改造施工的过程,详细阐释了装配式木结构改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对装配式木结构改造技术在历史建筑以及在农村老旧房屋改造中应用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山地是最为特殊的建筑环境,处于这个独特环境下的建筑设计也广受关注.虽然山地环境具有复杂性,但当前部分山地建筑在设计时,往往忽视了对山地特色自然环境的综合分析及合理利用,导致出现建筑布局不合理、竖向设计与地形脱节、建筑场地大开挖深回填等问题.该文以重庆市綦江中学设计为例,总结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探讨在山地环境下如何将建筑规划、场地环境设计、交通组织、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污染型企业逐渐搬离主城区,而部分厂区内遗留下来仍有使用价值的建筑物,通过文旅项目得到改造再利用的机会.火力发电厂240m亚洲第一高钢筋混凝土烟囱即为其中的典型建筑,由于烟囱高度大,其检查和维修保养难度也相应增大.为保证后续改造使用中建筑结构性能及安全性,应对烟囱结构材质现状、病害缺陷分布等进行检测评定并分析相应对策.该文以240m超高烟囱工程实例为基础,详细阐述了该类结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可为今后该类型结构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依据.
在重庆地区广泛分布的泥岩是建筑基础设计的主要持力层,且多为软质岩,根据岩体特征,采用原位载荷试验所得承载力参数进行基础设计更符合工程实际,但由于常规岩基载荷试验的局限性,阻碍了其推广应用.该文介绍了自平衡法桩端岩基载荷试验的工作原理、试验步骤及成果应用,统计了重庆市内12个项目多达98点的自平衡法桩端岩基载荷试验成果,得出知下结论:该试验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优于常规岩基载荷试验;中风化泥岩桩端岩基承载力fuk与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frk比值λ主要集中于2.3~3.0之间,其相关性较好;采用该方法所得试验结果
二七纪念馆不仅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的历史记录,也是传达”二七”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与党的生日只差两岁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在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都担任着重要的先导角色.本文从长辛店、郑州和武汉的二七纪念馆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该类建筑的纪念性意义在建筑设计的空间、材料、展览流线、声光电等方面的体现.”二七”纪念性建筑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设计能深入挖掘人们内心的情感,唤起人们对历史场所精神的感知,推动红色精神的挖掘和当代传承.
许多红色建筑是在历史遗存的衙署、庙宇、学府等的基础上进行”直接使用””改造续用”或”拆改新建”.红色建筑对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变了其使用功能,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文化信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最初是地方县学和文庙,近代是第六期农讲所的举办地,后来被多家单位征用,历经整修恢复后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革命纪念馆.本文对其历史沿革和改造续用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历史建筑—红色建筑—文物建筑”在当下保护传承与功能活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