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东北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笑星,曾有人用歌曲暗示他在东北不可动摇的影响力——“一过那山海关,全都是赵本山。”
自从1990年与黄晓娟在央视春晚合作《相亲》以来,赵本山的小品成为人们春节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佐料。除了1994年的缺席,他每年的包袱和笑料,都会引领整年的流行语风潮。
对于观众来说,赵本山已经成为一个春节的符号。每到除夕,人们似乎只关心一件事:赵本山今晚演什么?为了让观众留在电视机前,节目组安排他登台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于小品结束正好到了跨年放炮的时间。
但自从2012年开始,人们不得不适应没有赵本山的央视春晚。4年之后,在高群书执导的贺岁电影《过年好》中,我们终于可以重温熟悉的“本山味道”。
邀请
“久违了。”2015年12月30日,赵本山甫一登台,便和台下媒体打起了招呼。
“我身体瘦下来了,人还是那么老。大约有一年多时间没太多露面,冷不丁听底下‘咔嚓咔嚓’,心里有点不太舒服。”
那是电影《过年好》的发布会现场,赵本山满头白发,身着红色中山装,“因为老不出来演,我都不会演戏了。不过多亏了这次演一个小脑萎缩的人,忘点词也没事”。
电影中,赵本山饰演一名孤守小城的退休化学老师。在出现阿尔茨海默症前兆后,北漂14年的女儿(闫妮饰)携美国留学回来的外孙女(热依扎饰)回到老家,和闻讯而至的同学们一起变着法子劝他去北京居住。
出演电影前一年多,赵本山鲜在公众视野露面。“本打算不再演戏了,后来高导找我说有这么一部片子,还亲自去了我家,我就同意了。”
高群书告诉搜狐《新闻当事人》栏目,邀请赵本山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个角色十分适合他来出演。
《过年好》改编自中国台湾话剧《守岁》,在高群书看来,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闹腾的”喜剧,而有着社会现实意义的悲剧感。“看电影时,不要想太多,感动就感动了,高兴就高兴了,落泪就落泪了,也是有感受了。”
但另一方面,高群书觉得,“大过年的,没必要让观众处于总是伤心的境况,所以时不时要让大家间离、出戏……虽然内核很逼真,但有时候都是别人的痛苦或者温暖,和你有些距离。”
因此他想到了赵本山。“赵老师是位喜剧大师,天生带喜感,一个挺悲伤的事,他一说,就悲伤不起来了。”谈到赵本山的喜剧感,高群书话语中带着笑意。
初期,他通过很多人联系赵本山,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他只看过我拍的电视剧《征服》,没有看过其它电影,也没有接触过。”
高群书决定亲自去沈阳找赵本山聊聊。见面后,俩人一边吃饭一直聊剧本角色。对方看了剧本说,这不是喜剧啊。
高群书记得,读书时,侯宝林来学校讲过一次课,关于语言艺术。两个小时,很欢乐地就听完了,“这是这个人的魅力,能把平常的事,说的妙趣横生,乐不可支。”
他告诉赵本山,你往那一站,话一说,不可能不变成喜剧。
在他心中,赵本山全身上下散发着喜剧的气质,“一个悲伤的故事,别人说都得掉眼泪,他说出来,大家都乐了。”
高群书觉得,赵本山也面临着影片角色同样的困扰——老人和子女的沟通相处,是那一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说是三请诸葛吧,才把他生生的给请出来演这个电影。”高群书说。
过年
拍一部关于过年主题的电影,是高群书一直以来的夙愿。
影片以一位退休化学老教师与家人的矛盾为主线,塑造和表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纠葛,也以年俗为引,刻画出了当下人情愈发冷漠的现实。
退休老师老李代表了思想保守的老一辈,而女儿正是70后80后的代表,外孙女则是90后的缩影。三个不同年代的群体代表画像中,价值观和冲突在所难免。
在导演看来,父母和子女相处的问题,是那一代人绕不过的主题。“我们这一代已经为人父母了,但父母在老家,很多人儿子出国留学,这是现在中国社会面临的主流社会生态。”
人到中年,因为工作和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形成了距离。高群书想通过电影反映出,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碰撞。
另外他觉得,过年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这么简单,更是人们放下过去向前看的契机。“大家有什么疙瘩的,坐在一起,喝个酒,把话说开,过去这个坎。”
高群书希望,自己第一次在春节档上映的作品,“做的不是鲍翅宴,而是一桌能带着父母家人一起分享的团圆饭。”
复出
高群书依然记得第一次拜访赵本山的情景。
那是晚上五六点钟,天色刚刚擦黑,沈阳寒风刺骨,温暖的小平房内,赵本山静静坐在炕沿上。
“活脱脱一个老头眼巴巴地等孩子回家的形象,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一下子抓住了我。”
59岁的赵本山能否成功饰演一名70岁的老人,高群书本来心里也犯嘀咕,这次见面让他坚定了邀请赵本山的信心,“我告诉他,必须得你来演这个角色。”
由于改编自话剧,电影场景集中,高群书租下院子搭了一个影棚,前后拍了20多天。无论演不演戏,剧组中的赵本山走路都是勾着腰,活脱脱一名70岁老人的姿态。“电影杀青,剃了胡子,戴上棒球帽,一下子变年轻了,吓了我一跳。”高群书笑着说。
初期,他担心赵本山身上固有的小品演员特性会影响对角色的塑造。“我们宁可去对付一名非职业演员,也不愿对付一名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员,因为他们的表演是另外一个路数。”
但赵本山第一场戏就让他刮目相看。
那是闫妮回到家发现赵本山有点老年痴呆的一场戏。“赵本山往那一坐,那眼神、反应特别对。他不经意的把喜剧这个东西就拔出来了,那就是天生的一些发挥,他的年龄感,对女儿有点恍惚那种感觉,演得特别好,就一下这个人物立住了。”
高群书觉得,赵本山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对于表演的专注和潜心。
拍戏时,每天上午三四个小时是演员走戏,也就是对着剧本顺戏。“一般来说演员会比较一板一眼,但赵本山会自己抖出一个包袱,让对方去接。”
高群书常常告诉演员,剧本是个出发点,不是终点,不要把剧本当做圣典。但是,剧本也不能乱改。“很多人改戏,会把重心不自主地放到自己身上,但每场戏的重心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破坏了整部戏的主题。”
而赵本山对改剧本的把握分寸刚好。“例如和梁静对手戏,赵本山拿捏的特别好,能带出幽默感还不抢戏。”
高群书透露,《过年好》中的包袱笑料,70%是源自赵本山的发挥:
“我一边卖鸡一边唱歌剧。”“你这是唱歌剧?你这个是鸡打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不…不知道天上,今夕是何年.”
“虽然我是一名化学老师,但我真想掏出一首古诗灭他。”
“你这是黄鼠狼給鸡拜年。”“怎么能说自己是鸡呢?”
高群书笑着说,赵本山天生是个喜剧大师。
邀请时,他劝赵本山,你在小品、电视剧上有很大成就,在电影上缺少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不管电影结果如何,这个人物能立得住。”
电影杀青后,高群书说,赵老师你这是影帝级的表演。赵本山听了后忙说,你别忽悠我。
观影后,很多观众评价,赵本山演出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让人在发笑的同时又略感心酸。
经过4年的等待,人们终于又可以在春节时,品味那熟悉的本山味道。
自从1990年与黄晓娟在央视春晚合作《相亲》以来,赵本山的小品成为人们春节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佐料。除了1994年的缺席,他每年的包袱和笑料,都会引领整年的流行语风潮。
对于观众来说,赵本山已经成为一个春节的符号。每到除夕,人们似乎只关心一件事:赵本山今晚演什么?为了让观众留在电视机前,节目组安排他登台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于小品结束正好到了跨年放炮的时间。
但自从2012年开始,人们不得不适应没有赵本山的央视春晚。4年之后,在高群书执导的贺岁电影《过年好》中,我们终于可以重温熟悉的“本山味道”。
邀请
“久违了。”2015年12月30日,赵本山甫一登台,便和台下媒体打起了招呼。
“我身体瘦下来了,人还是那么老。大约有一年多时间没太多露面,冷不丁听底下‘咔嚓咔嚓’,心里有点不太舒服。”
那是电影《过年好》的发布会现场,赵本山满头白发,身着红色中山装,“因为老不出来演,我都不会演戏了。不过多亏了这次演一个小脑萎缩的人,忘点词也没事”。
电影中,赵本山饰演一名孤守小城的退休化学老师。在出现阿尔茨海默症前兆后,北漂14年的女儿(闫妮饰)携美国留学回来的外孙女(热依扎饰)回到老家,和闻讯而至的同学们一起变着法子劝他去北京居住。
出演电影前一年多,赵本山鲜在公众视野露面。“本打算不再演戏了,后来高导找我说有这么一部片子,还亲自去了我家,我就同意了。”
高群书告诉搜狐《新闻当事人》栏目,邀请赵本山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个角色十分适合他来出演。
《过年好》改编自中国台湾话剧《守岁》,在高群书看来,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闹腾的”喜剧,而有着社会现实意义的悲剧感。“看电影时,不要想太多,感动就感动了,高兴就高兴了,落泪就落泪了,也是有感受了。”
但另一方面,高群书觉得,“大过年的,没必要让观众处于总是伤心的境况,所以时不时要让大家间离、出戏……虽然内核很逼真,但有时候都是别人的痛苦或者温暖,和你有些距离。”
因此他想到了赵本山。“赵老师是位喜剧大师,天生带喜感,一个挺悲伤的事,他一说,就悲伤不起来了。”谈到赵本山的喜剧感,高群书话语中带着笑意。
初期,他通过很多人联系赵本山,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他只看过我拍的电视剧《征服》,没有看过其它电影,也没有接触过。”
高群书决定亲自去沈阳找赵本山聊聊。见面后,俩人一边吃饭一直聊剧本角色。对方看了剧本说,这不是喜剧啊。
高群书记得,读书时,侯宝林来学校讲过一次课,关于语言艺术。两个小时,很欢乐地就听完了,“这是这个人的魅力,能把平常的事,说的妙趣横生,乐不可支。”
他告诉赵本山,你往那一站,话一说,不可能不变成喜剧。
在他心中,赵本山全身上下散发着喜剧的气质,“一个悲伤的故事,别人说都得掉眼泪,他说出来,大家都乐了。”
高群书觉得,赵本山也面临着影片角色同样的困扰——老人和子女的沟通相处,是那一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说是三请诸葛吧,才把他生生的给请出来演这个电影。”高群书说。
过年
拍一部关于过年主题的电影,是高群书一直以来的夙愿。
影片以一位退休化学老教师与家人的矛盾为主线,塑造和表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纠葛,也以年俗为引,刻画出了当下人情愈发冷漠的现实。
退休老师老李代表了思想保守的老一辈,而女儿正是70后80后的代表,外孙女则是90后的缩影。三个不同年代的群体代表画像中,价值观和冲突在所难免。
在导演看来,父母和子女相处的问题,是那一代人绕不过的主题。“我们这一代已经为人父母了,但父母在老家,很多人儿子出国留学,这是现在中国社会面临的主流社会生态。”
人到中年,因为工作和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形成了距离。高群书想通过电影反映出,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碰撞。
另外他觉得,过年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这么简单,更是人们放下过去向前看的契机。“大家有什么疙瘩的,坐在一起,喝个酒,把话说开,过去这个坎。”
高群书希望,自己第一次在春节档上映的作品,“做的不是鲍翅宴,而是一桌能带着父母家人一起分享的团圆饭。”
复出
高群书依然记得第一次拜访赵本山的情景。
那是晚上五六点钟,天色刚刚擦黑,沈阳寒风刺骨,温暖的小平房内,赵本山静静坐在炕沿上。
“活脱脱一个老头眼巴巴地等孩子回家的形象,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一下子抓住了我。”
59岁的赵本山能否成功饰演一名70岁的老人,高群书本来心里也犯嘀咕,这次见面让他坚定了邀请赵本山的信心,“我告诉他,必须得你来演这个角色。”
由于改编自话剧,电影场景集中,高群书租下院子搭了一个影棚,前后拍了20多天。无论演不演戏,剧组中的赵本山走路都是勾着腰,活脱脱一名70岁老人的姿态。“电影杀青,剃了胡子,戴上棒球帽,一下子变年轻了,吓了我一跳。”高群书笑着说。
初期,他担心赵本山身上固有的小品演员特性会影响对角色的塑造。“我们宁可去对付一名非职业演员,也不愿对付一名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员,因为他们的表演是另外一个路数。”
但赵本山第一场戏就让他刮目相看。
那是闫妮回到家发现赵本山有点老年痴呆的一场戏。“赵本山往那一坐,那眼神、反应特别对。他不经意的把喜剧这个东西就拔出来了,那就是天生的一些发挥,他的年龄感,对女儿有点恍惚那种感觉,演得特别好,就一下这个人物立住了。”
高群书觉得,赵本山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对于表演的专注和潜心。
拍戏时,每天上午三四个小时是演员走戏,也就是对着剧本顺戏。“一般来说演员会比较一板一眼,但赵本山会自己抖出一个包袱,让对方去接。”
高群书常常告诉演员,剧本是个出发点,不是终点,不要把剧本当做圣典。但是,剧本也不能乱改。“很多人改戏,会把重心不自主地放到自己身上,但每场戏的重心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破坏了整部戏的主题。”
而赵本山对改剧本的把握分寸刚好。“例如和梁静对手戏,赵本山拿捏的特别好,能带出幽默感还不抢戏。”
高群书透露,《过年好》中的包袱笑料,70%是源自赵本山的发挥:
“我一边卖鸡一边唱歌剧。”“你这是唱歌剧?你这个是鸡打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不…不知道天上,今夕是何年.”
“虽然我是一名化学老师,但我真想掏出一首古诗灭他。”
“你这是黄鼠狼給鸡拜年。”“怎么能说自己是鸡呢?”
高群书笑着说,赵本山天生是个喜剧大师。
邀请时,他劝赵本山,你在小品、电视剧上有很大成就,在电影上缺少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不管电影结果如何,这个人物能立得住。”
电影杀青后,高群书说,赵老师你这是影帝级的表演。赵本山听了后忙说,你别忽悠我。
观影后,很多观众评价,赵本山演出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让人在发笑的同时又略感心酸。
经过4年的等待,人们终于又可以在春节时,品味那熟悉的本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