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演好现代剧目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做戏曲演员已近三十年了,以前在戏校学戏,后来在县级剧团工作,一开始都是演传统戏。近十几年来,我演的现代戏越来越多,因此对一些问题的体会也随之增强。我工作的单位是江苏省丰县小凤凰剧团,这是一个梆子戏剧团。我在基层的艺术实践多了,有一种感觉十分强烈,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宣传工作的需要。为了占领戏曲演出市场。县级剧团排演现代戏十分重要。这样就对演员的技艺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排现代戏,并不比排传统戏对演员的要求低,相反,更需要掌握表演技艺,需要强调现代戏的“戏曲化”,强调传统戏曲程式动作在现代戏表演中的革新与发展。中国戏曲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高度综合性艺术,演现代戏作为演员来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演的现代戏越来越多,不免让我产生一些思考,如何才能把现代戏演好,让观众喜欢,实现现代戏剧目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呢?于是我在学习实践中寻求答案。
  年轻的时候。学戏是很苦的。我先后求教于欧阳山尊、吴雷、常香玉、马金凤、赵仲如、孙玉菊、张继青、高洁、魏云、胡芝凤、陈跷香等老艺术家。老师要求的严,我学的也认真,一心想把老师们的艺术造诣都继承下来,把老师们的技艺全都学会,学扎实。我深知,一师不如多师,一学不如多学。更知道不经一师,不长一艺。十几年的学艺让我明白了,表演的技艺是学不完的,还需要在艺术实践中自己摸索,勤学多问,少走弯路。要让艺等戏,不让戏等艺。我本工行当多而不乱,主攻行当是刀马旦,还兼及花旦、帅旦、闺门旦,几乎涵盖了梆子剧种旦行的主要行当。勤于实践,勇于担当,让我拥有了能文善武、唱做俱长的表演技艺。
  我先后主演过的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有《破洪州》、《大祭桩》、《五世请缨》、《穆桂英下山》、《包青天》、《双坐轿》、《花枪缘》、《三哭殿》、《墙头记》等十几出。这些戏让我在演出中,获得了观众的充分认可。在各种艺术汇演、比赛等活动中,也获得了不少荣誉。1988年在徐州市艺术节中获表演一等奖;1989年参加江苏之星联唱会获纪念杯奖;1990年获香玉杯艺术奖;1991年参加省新剧目汇演获表演奖;:P1996年参加了江苏省青年戏曲节获优秀表演奖。同年获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此后又多次荣获省市级及国家级的奖项。
  在荣誉和鼓励面前,我也想过其中的得与失。对于传统戏我演起来得心应手,与我当年的学艺扎实有关系,还有,这些戏,这些行当与我的所学专工基本适应,也充分地发挥了我基本功扎实、嗓子好的优点。但是,作为一名演员只表演这些传统的剧目,仍是一条腿走路,还要拓宽表现范围。
  后来,剧团排演的现代戏越来越多,我参与排演过的现代戏有《双拥情》、《借气筒》、《接公公》、《孔繁森》、《焦裕禄》、《朝阳沟》、《赤子情》、《女村长》、《蟠龙潭》、《魂系桃李》等十几个剧目。现代戏的演出扩大了我的表现力,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更广泛地亲近了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演出场面及为首长领导演出的机会。作为一个县剧团的演员,我曾九次赴省会演出。在四次进京演出中,我三进中南海,还在人民大会堂、长安大戏院、吉祥剧院及很多重要部门演出。可以说是现代戏的演出激励我一步步走向成功。戏曲发展有“三并举”的方针,要求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齐头并进地发展,三者不可偏废。这是必须坚持的。但是,随着演出实践的增多,我发现观众对于传统戏很是喜爱,而认为现代戏“不好看”的声音不绝于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与观众交流,并且仔细揣摩自己的舞台表演,慢慢地,似乎领悟到一些现代戏演出、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观众们常说:现代戏的故事好,人物也贴近生活。只是感觉整个戏不象以前那样的表演引人入胜,要是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是不象是演戏。观众的一句“不好看”、“不象戏”,实际是在拷问我们戏曲演员,逼着我们走好“现代戏要强调戏曲化”这一步。
  观众的在戏台下最直接的感受,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其实我自己在台上演出时也常有同感,就是以前学的那些戏曲表演的基本功,那些戏曲表演的技艺,在现代戏中似乎都用不上了。所有的表演都要求接近真实生活。那些程式性的动作几乎都消失了,这对于一直习惯于传统戏曲表演的演员来讲,好象一个负载很重的人,突然之间,身上的背负一下子都没有了,自己反而不会演戏了。特别是梆子戏,这是一个大戏剧种,它的表演是很讲究的,观众喜欢看的也正是这种属于戏曲的有特色的表演,如果这种表演程式消失了,或者是变了味,失去观众的喜欢就不难理解了。
  戏台上有句话,“一嗓遮百丑”,只要嗓子好,会唱,演戏就一定能演好。我的演唱一直是以“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发音婉转、缓急有度、刚柔相济”为特点的,对此我很有自信。加上几十年来我所掌握的传统程式,使我的表演更加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可是许多现代戏,那些程式化的表演都没有了。自己曾经苦学的表演技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唱念做打”只剩了一个唱,充其量是一个话剧加唱。我曾经认为,演现代戏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事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应该说,现代戏的舞台仍然是戏,曲的表演舞台,那么,戏曲所特有的虚拟性、程式性和追求写意美的特性就仍然存在。戏曲现代戏毕竟不是话剧。绝不可以完全走“写实”的道路。一些虚拟的程式表演还是要坚持,而且,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在现代戏舞台上仍然有用武之地。这样戏曲演员的一些表演基本功和技艺,就永远不会过时。当然,传统的戏曲程式动作不能在现代戏中信手拿来就用,这里又有一个传统程式的革新与发展,以适应现代戏表演要求的问题。
  戏曲程式来自于生活。把生活表象的东西加以提炼,使它高于生活,美于生活。各种生活动作的组合和变异是戏曲的特色。它夸张变形又虚拟取神,使之形神兼备。于是我认为,程式化的表演在现代戏中也是存在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要注重革新,让传统的程式为现代戏增色添彩。现代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它与戏曲有着紧密而顺畅的持续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戏曲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戏台上与戏台下形成的表演与观众的心灵默契,早已经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戏曲艺术的审美特质。戏曲的舞台上,绝对不可能“写实”性地复原生活。戏曲追求的真实,是以“象”为核心的意境真实。这是因为演员的表演,通过与观众形成的心灵默契,使得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了台上台下共同构建意境美的审美过程,这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共有的审美特点。戏曲的这种特有的审美过程,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代戏表现的情境与传统戏相比,应该是更加丰富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景由口出”,这是传统戏的最常见的一种描述景物和环境变化的方法和方式,它是由舞台的虚拟性决定的。就是说,舞台上的时空变幻所引起的景物和环境的变化,完全由角色的唱腔、象形的肢体动作和道自来传达,口随心动,手随口动,眼随手动,演员口中说到什么,手中比划的什么,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什么,并且产生共鸣,相信这些景物和环境确实存在,以及景物和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演者与观众的这种默契非常重要,以演员的唱腔道白为主,配以形体动作和程式性曲牌、鼓经,以及演员丰富的表情和情绪的变化来共同完成。这种传统戏中非常重要的意境构建模式,在现代戏中也时有出现,也应是它描述景物和环境的主要手段,是任何实景布景无法替代的。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现代戏与传统戏没有割裂,而是一脉相承的。演员在学习和排演传统戏的时候积累下来的表演技艺,在现代戏中仍旧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认为,只有把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学扎实了,把戏曲表演的真谛领悟透彻了,在现代戏的表演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阐述了光皮树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的战略意义,并总结了光皮树种植与管理技术,以为于都县光皮树的种植管理提供借鉴。
在研究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的特点,从学生面临的教学安排与现实环境出发,阐述了苗种繁育和养殖实践教学在水产养殖专业上的实施情况及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相
从容器与介质准备、分株繁殖、温度与通风管理、光照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卡特兰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其栽培提供参考。 From the preparation of container
综合大学作为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一般辖有多所二级学院,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学生成材是大学的主体,教学工作始终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时期乡村建设的“品牌”,它既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的宝贵借鉴,而且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川芎茶调方制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干粉激光粒度法测定粒径;采用浆法测定川芎茶调方超微散与其普通散中阿魏酸的溶出度;比较了薄层色谱及显微特征。
目的:建立脑得生有效部位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01nm;柱温为25℃。结果:人参皂苷R
论述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进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依托学科竞赛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主要包括:更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等,通过
<正>2011年10月19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召开的&#39;省直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艺术家座谈会&#39;在济南举行。座谈会由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主持,省委宣
期刊
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形式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更有利于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