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壁垒”,无形的障碍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同“农民工”这个称谓。然而,在面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时,他们又能时刻感觉到因“身份壁垒”这一无形障碍形成的诸多不便。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是对外资开放,更重要的是城市向农村开放。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候鸟式”的往复流动,是这一特定制度条件下中国城市化的一种独特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工的尴尬,也是中国的尴尬。
  为了一个身份和归宿,新生代农民工注定要向取得城市户籍、融入城市的目标不断抗争。
  
  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认同
  
  “我10年打拼,就是为了能像城市人一样活着。”孙恒,现在是一家制衣企业结构设计部门主管。在他心中,“农民工”是一个贬义词,是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一种排斥和歧视。
  不做乡下人,成为城里人。这一点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认同。
  “上一代农民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回家,我们则盼望在城市安家落户。上一代人与本村人比着过日子,我们这一代人与城里人比。”一名女工说。
  据统计,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约85%不愿回到农村,75%的人认同自己是“城市的产业工人”。
  同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更高,大多从事现代工商业活动,有一定的现代产业技能。他们的乡土观念渐趋淡薄,没有返乡务农的意愿,也没有务农技能。他们更加憧憬城市生活,更渴望融入城市,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身份壁垒”背后
  
  一直力推户籍制度改革的国务院参事马力表示:“只有实行真正的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其背后的福利差异,农民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他们身份选择的自由。”
  长期以来,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是其背后的福利体系。
  农民和工人原本是对职业的一种划分,但服务于计划经济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其转变成为对身份的一种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身份的建构过程本身是一种权益受损的过程,它首先忽视了农民工作为公民的平等权利,同时在实际权益分配过程中,还有受到地方利益控制下的“市民”身份的阻碍。
  根据国家权威研究部门调查发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许收取农民工子女借读费,但很多地方并未将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不少城市公立学校,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的公立学校,仍然变相收取所谓的“捐资助学款”。
  社会保障方面的限制也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突出难题。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难以互联互通。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较低。
  农民工反映遇到的“非平等市民待遇”还有很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不能带薪休假,女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不能平等地享受所在城市的公共服务,没有资格享受城市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政策……
  不仅一些地方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设置了壁垒,而且还存在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壁垒。
  “我们的户籍制度限制了流动,城市里很多声音指向了农民工群体:应该离开城市,应该回去,不应该留在这里。”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说,“户籍制度造成了一个排斥体系,用以维持我们劳动力的廉价,这个廉价包括工资和福利,如果没有户籍制度这个排斥体系,农民工就会融入城市。如要保持获得廉价劳动力的能力,就得保持获得廉价劳动力的社会系统。”
  
  “同城待遇”,不应再遥远
  
  事实上,大量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身份得不到认可,不仅影响到农民工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收入水平,也影响到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不利的。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到50%,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未来1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会消费额将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
  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2011年,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次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
  四川省成都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取消了迁入指标限制,以“准入条件”代替入城指标,又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一元化户籍登记制度,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在此基础上,成都不断调低进城准入标准。2008年,成都再次下调准入条件,提出在成都市区租住成套私人住宅即可入户,并实现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之间、郊区各区县之间、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自由迁移。
  而附加在户籍管理上过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如土地征用、财政统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民政低保等,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
  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户籍人口自由迁徙,实现由条件准入制向合法固定住所入户制的跨越,使户籍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南开大学博士生刘敬威建议,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应不分城镇居民与农民工,尽快实施农民工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转接方便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在教育公平方面,流入地政府要将长期居住在本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纳入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教育经费预算,并可考虑实施教育券制度。此外,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就业机会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有关专家也表示,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应充分考虑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政府财政的最大支付能力,若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操之过急,盲目进行城市人口扩容,将会导致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整体“休克”和新的“城市病”。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LFM(线性频率调制信号)的时频分布,Wigner—Ville分布,Wigner—Hough分布,并结合FRFT(分数阶Fourier变换)与上述时频分布的关系,得到利93FRFT进行分数阶Fourier域滤波的可能,
中原地区的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国人的社会生活之中。  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的影响,从古时起,中原地区婚俗就十分注重传统。青年男女的终身大事多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朝时制定的“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的“婚姻六礼”,几千年来一直是新人结婚时遵行的参考准则。贴喜字、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等由中原地区起始的传统仪礼,流传至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在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为例,分析"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内涵
本文针对气象环境对高速公路营运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高速公路防相撞系统,系统是由车载ZigBee网络节点组成一个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利用GPS进行自身定位并在网络内实时交换定位信息;同时每个节点利用从网络接收的定位信息,计算出与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行驶速度等信息,从而为驾驶员提供防相撞预警、告警和其它驾驶信息。系统的这些功能能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在恶劣
本实验通过用硝酸分解试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铥镱镥富集物中氧化镥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简便快捷、操作性强、结果准确。进行了干扰试验、准确度、精密度和
为了减少陀螺仪的误差并提高其精度,需要对陀螺仪误差进行估算与补偿,本文应用Allan方差法对激光陀螺的输出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激光陀螺所包含的各种误差及其整个噪声统计特
太章村位于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西部,清水河贯穿太章村所辖8个自然村,河流落差大,在清水河上修建拦河坝和堰塘有利于发挥当地水利优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管理学原理》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理论和基本规律。通过对普遍存在于管理活动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介绍,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管理理论
春节抵临.我坐公共汽车回豫东老家,在车上.遇见了一对父子。老者小心翼翼地抱着行李,一动也不动。他怀中的化肥袋上.模模糊糊有三个字:张铁头。在他身边.斜躺在座位上的孩子看上去还
利用FTP三维物体表面轮廓测量技术,首先投影仪将正弦光栅投影到被测物表面,用CCD摄像机采集参考光栅图像和变形光栅图像,并输入到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被测物体表面的三维信息。本文介绍了基于光栅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系统的测量系统平台的搭建、图像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整个过程,给出了重构后的三维图像。最后对整个实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