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来源 :儿童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办好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家长学校尤为重要。虽然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家长(或监护人)的言行举止对年少的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育的正面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形成同向合力的时候,教育效果才就会更好。因此,如何把家长请进来,并坐下来安心学习,同时解决好少数家长不能来的问题,是办好农村家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 家长学校 请进来 留得住 保全面
  在我国,办好家长学校的倡议喊了十几年,但真正取得实效的很少。原因有许多,各喊各的冤,各诉各的苦。尤其是农村小学,更是举步维艰。我校几年开办家长学校的实践证明,要办好农村家长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把家长请进来。
  一场戏,无论你排练的多好,演员多么的优秀,没人来看或者只有几个听众,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争取家长的支持,提高参与率,是办好农村家长学校的关键。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覆盖区域广,服务半径大。仅本镇内就有16个行政村,9个驻镇单位的学生在我校就渎。学生家庭分散,镇内学生离学校11公里以上的有29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8%。如安子岭东沟的11名家长,来参加一次培训要步行几里崎岖的山路,再骑车近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家长来学校参加培训难度很大。农闲时,学生家长多数双双外出打工者,占学生总数的67.1%。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一般只有“十一”或春节长假才回家。受以上客观条件的制约,我校进行一次家长学校的集中授课,要使让家长们到齐,难度可想而知。
  刚开始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对开办家长学校不理解,总是借口“家里事多,抽不开身”或“离学校太远,来校不方便”而拒绝。更有甚者,宁可在家打麻将,也不愿来参加家长学校授课。面对这一情况,家长学校委员会反复研究了家长不愿意来的各种原因,针对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又教不得法的心理,在培训前通过邀请函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好处,请家长认真阅读。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到校前10名并且听完讲课、做好笔记的家长,每人给予50元的物质奖励。另外,反复和学生讲,回家采取“一叮嘱、二拉钩、三明理、四要挟”的方法,务必请家长参加活动,而且把家长是否参加活动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家长、关心教育优秀家庭”的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强调班主任重视这项工作,家长的参与率纳入年终班主任考核量化。功夫不负有心人,还不错,参与率接近85%。
  二、如何让家长留得住。
  我们不能总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靠学校的奖励或者孩子的要挟来保证家长参加活动。打铁还得自身硬,酒香还怕巷子深吗?我们还得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学校多次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研究怎样才能把“好不容易请进来的家长留得住”这一实际问题。通过研究,最后认为他们不愿意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二是认为没用,没有收获,三是授课教师没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找到了,我们制订相应措施,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每次授课前,以表格的形式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哪些。征集上来以后,授课教师进行统计,以百分比的形式排定名次,把百分比最高的内容确定为集中授课的内容。然后看一看,省编教材是否有与此相关的。如果有我们就选用,否则就另辟蹊径。因为省编教材是站在全省的高度来考虑的,而我们面对的是我们所辐射的地道的农村几千家长。所以我们既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省编教材,也要充分运用校本课程。例如:四年级通过问题征集后,家长90%左右的人认为,书本知识太深,自己不会,已经辅导不了孩子了。于是我们确定本次授课的内容是《我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课上教师帮助家长找原因,支高招:“想想平时我们做家长的不会就一百个是理,孩子不会、成绩低了就要挨批评,这对孩子公平吗,孩子能服吗?家长理解能力比孩子要高许多,只不过是懒,如果克服了这一缺点,当日孩子学啥自己也学啥,结果还用说吗?到头来可是您与孩子双赢啊!这可是家庭之大幸啊,您说对吗?所以,今后咱们家长每天晚上看看孩子的作业是啥,孩子做,您也做,都给老师带回来,比比谁的好,行嗎?”
  道理让家长信服,方法家长佩服。通过此次授课,出现了许多学习型家庭,家长主动问作业的多了,生怕在孩子面前丢面子,年级成绩明显提高。例如:康佳慧同学是单亲家庭,平时测试都是三四十分。通过这次授课,她与爸爸共学习,不到两个月,再测试,四科都及格。这是家长学校之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之功,是父母榜样之功。我们的做法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辅导报》,对家长们的常见家教困惑一一作解答。家长们一看,正是自己最关心而又一直头痛的问题,于是大家踊跃来参加集中授课。家长学校如此集中授课一两次后,反响很好,家长们一传十,十传百,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常常是学完第一次,还要打听下一次的授课时间和内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近三年来,我们的家长学校活动参与率每次都在98%以上,多数班级都是100%。真正解决了留得住的问题。
  三、如何解决学员的“多”与“少”。
  虽然家长参与听课率达到约98%,“多”的问题是解决了,但还有2%左右的家长没参加活动。他们多数是问题学生的家长,而这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使家长100%受教育、100%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不能留有遗憾,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社会。怎么办?既然请不来,那我们就单独找这些家长。于是再次召开家长委员会,研究对策,制订出下发学习材料、提出问题、亲情电话、短信问候、家访、大集蹲守、鸿雁传情等多种形式联系、感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心,以此来融化那颗尘封已久的孤独之心。我们反复发,反复问,于是有的家长就掰不开面子,亲自打电话或者跑到学校来问孩子的有关情况,从而提高了这一小部分家长对家长学校的重视程度。六年级一班的孙阔同学的妈妈张玉荣,原来见到老师就跑,偶尔撞上了,说不上三句两句,找个理由逃之夭夭。经过孟宪丽老师的不懈努力,现在几乎天天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成绩上去了,也懂得关心人了,现在家里做点好吃的还会给老师带点儿。
  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在提高,许多家庭都有电脑,于是我们建立了班级QQ群,给老师、同学、家长建立起一个沟通的平台,把这一小部分人群作为交流的重点。因为他们家庭特殊,有许多困难,特别是还要养家糊口。这种形式既节省时间,又不影响家长的工作,很受这部分人的欢迎。例如:郭洪蕊同学的家长上网浏览有关家教内容时,发现梁也老师的授课视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内容精彩,启发性大。他当即向群里其他家长推荐,并说自己看了以后,受益匪浅。其他家长看了后,反响也不错。
  为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准备适时请家庭教育专家来给家长授课,针对当今社会环境下孩子各种心理特征及对策,请专家深入浅出地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掌握育子方法。
其他文献
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力量.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待,有了爱,学生才会变得可爱,有了爱,老师才会变得温柔.老师对学生的爱包括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小雪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在班里成绩第一,在年级前三名,舞蹈也跳得很棒,但大家都不喜欢她,这里有嫉妒的成分,但最主要的是她和同学、父母关系都不太好,和老师的关系也不
进入网络时代,不良信息和暴力游戏开始侵蚀青少年的价值观,对网络知识知之不多的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家长学校开展网络知识培训,提高家长的网络
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的访问,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中央电视台除现场直播了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共同会见记者和克林顿总统在北京大学演讲并回答学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与父母的育儿观念、教育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优秀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心中充满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落实《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岁月更替,华章日新。挥别2016年的冬季,我们迎来2017年的春天。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家庭教育研究》正式创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为了家庭教育的情怀和使命,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不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圣贤名人,为人父母者,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修养有为,出人头地。而教育子女修身处世的名言警句博大精深,古典家训堪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之奇葩,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认真学习研究,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指导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
摘要:赏识教育,即成功教育、鼓励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被肯定、被赏识。本文从四个角度探讨对孩子的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营造赏识的氛围,使班集体充满成长的气息。运用赏识性评价,使课堂充满进取的活力。开展赏识性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家长运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一贯的。赏识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小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一位哲人曾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的确,父母是孩子一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