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家长茫然心态案例分析5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f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奉行的想法:
  既然国内高考上不了好的大学,就送孩子出去读书吧,反正是条出路咯。
  
  子女的心声
  国内早呆腻了,有机会出去读书,安逸;管他们给我送哪儿呢。
  
  简单案例描述
  
  家长社会背景
  父母为私营建材企业经营者,多年生意的忙碌,让他们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习及心灵的成长。
  
  家长心态特征
  家长的心态不像前几个案例中对孩子那么地细致、周全,生意人的性格是现实的,粗放式的。失之桑榆,便收之东隅了。总之孩子的路给你铺好,出路也好退路也好,路是铺了,怎么走就看娃自己了。
  
  孩子背景及性格特征
  LI学生为国内高三应届生,在年级成绩中等,贪玩,不定性,高三一诊成绩不理想。对家长、朋友、周遭,不够谦逊。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看同学都出国也有些心动,但想到要过英语关就心里发憷。
  
  希望送子女出国动因
  多年的辛苦经营无非是让孩子以后有好的发展,全家人的日子好过些。肯定要能力范围内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或者花高价在国内选择好大学,或者送出去。
  
  专业规划
  商科,只考虑商科。回国要继承家业的。学好怎么管理公司,也学好英语,将来还可以帮我们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呢。
  
  发展过程
  关于英语能力训练
  关于费用预算
  
  笔者看点
  
  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关注,让孩子被“放养”得有点野,有点皮。心生亏欠,便希望给与孩子留学的方式来弥补。
  他们是朴素的中国式家长心态,万事考虑到退路。高考前特级家教也请了,希望给孩子冲刺一把;如果还没有可能冲上二本线,A方案不行,那么B,B不行还有C。没有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心态培养。
  LI平时被“放养”惯了,突然在高三后家长关注起来,并且“被”安排高考补习,“被”安排要出国,之后是各方面的密集培训、说教,让学生很难适应。有些左耳进,右耳出。
  也难怪有很多成绩好的孩子家长有误解,是否真的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出国。家长没有花更多心血给孩子浇灌,塑造意志的培养。让学生自身荫发希望深造成才的渴望。
  所有生意人背景的家长给孩子考虑专业的近九成考虑商科。而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定性,他们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能否将来替家族生意打拼?能力还不说,且看海外就读商科的中国学生,很多专业有半数以上国际学生、中国学生。好多甚至国内就是同学。还有,他们是否有意愿将来从事生意?这些太子帮们,是否4-5年充电就足够具备商场厮拼的能力?
  家长花费不菲的价钱,为孩子在语言培训机构报读VIP课程(1小时300元RMB),一读就是三个月。
  各位家长朋友,看到此段可别觉得触目惊心,这种事情,
  在为家长做费用计划的时候,学生不止一次游说笔者,给家长多报些预算,让他出去的日子好过些,我算出一年接近20万人民币的花费,LI哭着闹着说,报40万嘛,不然怎么够花。
  
  最后结果
  经过数月与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分析,待学生在国内打基础训练英语能力扎实了后,为孩子设计了工业材料管理方面的专业。
  笔者绝对不是第一次遇到。家里的经济条件再富裕,也是粒粒皆辛苦,父母辛苦打的江山,不是给他们挥霍的!
  工业材料的专业方向,既与其家庭生意的建材背景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专业树立期间,明确出国留学的动机,并帮助其做好海外留学种种的心理建设,英语方面稳打基本功,这样才是有规划有准备的留学。
  
  总结陈述:
  
  在了解本案的故事之后,请家长再次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是否高考不理想,才考虑留学?
  是否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出国?
  是否有钱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出国?
  出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吗?
  还是一个关于目的性的问题。关于留学,在为孩子做出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在哪里?是否是为了留学而留学?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以始为终,为了一个良好的意愿,动力而努力奋斗的过程?还是以终为始,为了一个既定的结果目的而努力换取的方式?最关键的,选择留学这条路,是否是源自于孩子内心真实的动力,强烈的求学渴望?孩子是否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来面临的辛苦求学历程?现如今,市面上太多宣传攻略,尤其是笔者身临其中,每年一到6月,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活动纷至沓来,为这些高考生铺路;笔者一直对所谓的“高考失利不要怕,有留学供你选择”这种口径是很反感的。把留学作为保守的退路,作为高考结果不理想的备案,在境界上就差了一层。凡事一旦不是源于内心真实意愿而为,必定不会认真,不会尽心尽力,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在期间过程中,学生也不享受体会不到留学的快乐。
  心态建设上,我们说留学,作为退路绝对不是上上明智的选择,留学不是高考失利者的专利或慰藉。与其说孩子努力冲刺高考后不尽人意,那么考虑出国;不如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成绩中等,高考无望冲刺理想的大学,国内的高中教育不适合孩子个性的挖掘潜能发挥,那么及早考虑出国的规划,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出国,是人生经历中更慎重的一种考验、抉择。
  
  笔者观点——商科崇拜现象之我见
  
  在出国留学的大潮中,不论本科或硕士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学商。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英联邦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中,超过40%选读商科。很多学生留学前,并没有事先想好到底什么专业适合自己。虽然近两年其他专业如艺术、法律、传播学等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申请,但是留学生扎堆商科的现象依然比较明显。很多国内学生对商业管理专业有盲目崇拜心理,一窝蜂地选择学习商科等专业。
  事实上,在国外学习商科对语言、文化背景、法律和经济概念的要求往往很高,、这类专业的学习并非易事。就业前景也不乐观。由于过多中国学生学习这类专业,使这方面的师资短缺、教师压力过大,教育质量下降。很多商科毕业的学生在当地就业,试图在非母语环境下同使用母语的学生一同竞争,在商科领域里管理外国人,为外国人服务,这根本就是很难为的事情。想要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就难上加难。我们现在看见许多国外的校方代表、招生机构工作人员是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学商科,在国外找不到工作,而国外学校只有利用他们本身熟悉中国市场的优势,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赚钱。笔者在接待学生咨询时反反复复看到这种现象,学生满怀信心说,我要申请某某专业,我对该专业领域有研究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再来,就因为家长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改弦易张。要读商科了!每次苦心的劝导,比不上世俗的压力。真的很无奈。
  不知道家长或学生是否跳出自身的立场想过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点:
  1 数理化不佳,学文科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有学商科。
  2 家里做生意,所以自然希望孩子将来接手自己家庭事业。
  3 希望进入投行、金融,收入丰硕,因为羡慕而选择,其实根本对这些行业了解很 少,只是自身感觉良好。
  4 原大学学的其它专业,学习成绩不好,别的也不清楚或者也不行,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商科。
  真正理性的申请者经过主、客观的分析,觉得自己适合学商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这种趋势是非常不正常及危险的。对读本科的同学而言,有两年的时间可以确定自己所喜好的专业,对申硕以上的人来说,再转学业或盲目的选“商科”无疑是飞蛾扑火。现在我们很多的家长或同学在选专业这方面是非常粗糙、随意及盲从的,如果在出国前不想清楚,不做好功课,后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请记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专业选择之多元化参考信息:
  2009年年11月23日召开的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对七大产业未来科技新兴行业做出具体解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
  套用一句大俗话: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机会,而缺少发现机会的眼光!
  下面这些领域所涉及的专业,在留学主流国家英美加澳欧亚等国,都有很多学校开设,供各位学生仔细斟酌参考。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占据主动——你的未来自己做主!
  
  新能源
  新能源发展将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
  
  新材料
  新材料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所以,中国提出下一步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信息产业
  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方兴未艾。其中,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简单说来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我国已启动传感网方面的研究。信息网络产业将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新医药
  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
  
  生物育种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中国要自己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根本要靠科技。但转基因技术在粮食和食品领域的推广一直受到舆论抵制。
  
  节能环保
  目前全球的节能环保技术主要掌握在日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如何实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让,已经成为全球气候谈判博弈的焦点和新的国家间贸易谈判的焦点。
  
  电动汽车
  经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当前紧迫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充分论证,尽快确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跨越发展。
其他文献
鲜花美女,历来被人们所爱。各国国情不同,国花也不同,荷兰的郁金香不但是荷兰的国花。而且还出口好多个爱花的国家,每年的4月25日是荷兰的花节。去年到荷兰正赶上荷兰王国在秋肯霍夫举办一年一度的花节。  秋肯霍夫是荷兰王国男女老少尽人皆知的花城,它位于海牙市以北数十公里处。秋肯霍夫是荷兰王国最大的花卉展览中心,是荷兰王国的花节活动中心,也是荷兰王国花卉业的典型代表地区。  当旅游大巴还未驶抵秋肯霍夫时,
期刊
身着彩色格呢短裙的男士、嘹亢的民间风笛及金黄剔透的威士忌酒,构成世人眼中标准的苏格兰形象,尤其威士忌,简直就是苏格兰的同义词。苏格兰人自己称其心爱的威士忌为“生命之水”,其金黄色泽被誉为“太阳的光芒”。并独创了用威士忌酒涂抹看家宝风笛以达到音调更加铿锵,而将威士忌掺蜂蜜注入滚烫的开水,是他们治疗感冒的秘方。大概因为茶叶和咖啡都是17世纪后传入欧洲来的舶来品,惟有威士忌酒才是正宗地道的土特产,中世纪
期刊
(接上)灸法历史悠久,具有取材简单、经济实惠、操作简便、安全无毒的特点。它借助中药艾绒燃烧的灸火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其中艾条灸是安全系数最高而且容易被西方人士接受的一种方法。它是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艾条,一端点燃,在腧穴或患处施灸。  有位名叫Angela Viola的患者,因患崩漏(月经过多)前来就诊。检查发现病人伴有腰酸腿软,面色恍白,肢冷以及脾肾阳虚
期刊
全美消费最高的唐人街    虽然说波士顿的唐人街比起纽约的还是要小很多,可是仍然为全美第三大的唐人街。它的周围都被金融区所覆盖,也是全美国消费最高的唐人街,到哪里都要注意钱包的弹性和厚度。  其实,全世界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的唐人街都有两个特点:第一点就是唐人街住的都是唐人也就是中国人;第二点是所有的唐人街都非常靠近市政府,也就是说在最繁华的DOWNTOWN地区。这是因为早年来的中国移民文化素质
期刊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床头打架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  “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关于家庭成员关系的谚语,有没有流行千年不知道。但是几百年应该是有的。也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在中国,家庭暴力包括硬暴力和软暴力不被重视,被视为可以接受的正常现象。是人民内部矛盾。  很多国人尤其是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
期刊
奥克兰著名的皇后大街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四五层楼高的圣诞老人玩偶,不停地向路人们眨着眼睛挥动着手臂:店铺里装饰精美的圣诞树也多起来;学校前台摆满了世界各地毕业生邮来的圣诞卡……圣诞节到了吗?习惯了“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撬上”的西方圣诞节,在南半球这个挥汗如雨、短衣短裤短打扮的夏季,怎么也让人找不到过圣诞节的感觉。  圣诞节确实到了!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始,也就是圣诞节的前一个月,奥克兰一年一度
期刊
初到英国,逛商店的时候看到无论是城市中的大型商场,还是小镇中的百货商店,甚至各个超市,都有专门的“贺卡”专柜。看着各色各样,设计精美,琳琅满目的卡,我不禁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些商店常年都摆着这些卡卖,有这么多人买卡吗?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意识到“卡”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成为人们的一种表达方式。英国人正是通过这一张张精美的“卡”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情感和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和问候,因
期刊
三口之家的团聚    (接上)拿到驾照后,我计划买辆二手车。与此同时,妻儿赴美与我团聚的事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收到我寄的有关材料后,妻儿办理了中国护照,并与美国驻广州总领馆取得联系,登记排队等待面谈。1999年4月,去领馆顺利通过体检与面谈,并于当天拿到了移民签证。得知消息,我为他们买了机票寄回国内,并开始为我们的三口之家在美国的团聚做准备——租房。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租一套价廉物美的房屋远非
期刊
同美国公民结婚是取得美国绿卡(永久居住身份)的快速渠道。但是在移民法或移民官眼里,美国公民和外国人之间的婚姻似乎都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外籍配偶一方都是为了绿卡才与美国公民结婚的。带着这种有色眼镜,移民官在进行婚姻绿卡面谈时,首要任务是查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是不是真实的。换个词说,就是检查是否存在婚姻欺诈,即“假结婚”的情况。第二个任务是查清美国公民一方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抚养外籍配偶,亦即
期刊
一个人以及一个家庭的幸福,成为了大家的幸福。在这里,幸福跨越了地域与政治的藩篱,构成了我们可以共享的精神财富。    1    来旧金山湾区为女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大陆甘肃母亲曹蕊,已于日前带着顺利接受了第一次手术的女儿周柯歆,搭机返回中国。在旧金山26台史东的《话越地平线》节目中。看到不足3岁的小柯歆在镜头前调皮的举动、听到她欢快的笑声,我也不由得笑出声来。一棵生命的幼芽,本来是要毁于无可抗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