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文学本质观的当下考量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且存在争议。本文以陶东风先生的建构主义观为基点,梳理了建构主义文学观的大致内容,并通过学习思考提出自己认同的文学本质观念,多维度考量当下文学本质问题,试探当下文学本质观的建构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维度;文学本质观
  陶东风先生明确提出自己是建构主义者,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思考,尝试多维度考量当下文学本质问题,希望借此表达自己的鄙陋之见。
  一、陶东风文学本质观嬗变
  陶东风先生明确提出本质主义的含义,即“一种僵化、封闭、独断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生产模式”,它“假定事物具有超历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质(绝对实在、普遍人性、本真自我等),这个本质不因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陶先生反对这样的文学观,即反本质主义。陶先生所主张的“反本质主义”与文学本质中所说的“本质”所指并不一样。他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文学,不能僵化和绝对。反本质主义,反的是僵化的绝对的真理,反对“本质主义”,并不是说它反对文学有本质的属性这一命题。后来他明确说,他不是反本质主义者而是建构主义者,对于“反本质主义”只是“有条件地吸收”。
  二、建构本质主义观简说
  陶先生宣称自己是建构主义者,属于建构派。建构派大致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提倡反本质主义,但不反本质,而是要言说本质。即“反本质主义”分为反“本质主义”与“反本质的主义”两种,建构主义属于反“本质主义”,而不是“反本质的主义”。建构主义也是一种关于本质的言说。2.本质不是实体而是建构物。本质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建构的载体,借助本质概念建构文学整体性质。3.文学、文学本质、文学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4.文学理论研究要调整研究范式、改变提问方式:文学理论要研究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需要、目的,建构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5.倡导对话主义,以对话主义的文学理论来补充建构主义的文学理论,以民主的文化商谈机制抵制文论上的权威主义。
  前期陶先生文学本质观之所以受人指责,也许就是因为“本质主义”的定义没有讲清楚,批判极端的“本质主义”的同时自己也在言说文学的本质,“本质主义”和“极端本质主义”没有特意解释,这样才使人断章取义误解其真意。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是反“本质主义”的,但却不是反“本质”的主义,是一种言说本质的方式,只是反对通过本质主义的方式言说本质。它认为一切这类的本质言说都只是众声喧哗的“意见”而不是定于一尊的“真理”。建构主义并不认为本质言说是不可能的,而是认为,那些声称自己是唯一正确、合法的本质言说是不合法的。
  三、文学本质问题的当下建构
  在没有更好的词语替代之前,“本质”的概念可以而且应该保留。我们之前过分强调了本质主义的负面影响,以致将对本质的理解引向了极端,而反本质主义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本质主义,这导致我们对文学的理解甚至出现了“回避本质”的思想倾向,谈本质就色变,因而简单武断地放弃了对文学本质的言说。我们赞同使用文学本质这个提法,但是在使用的同时约定俗成它是历史的、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这样我们才有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承认文学存在本质属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文学本质的界定基本统一,但随着文学的发展关于文学本质也会有新的论争。正如柏拉图说“美是难的”一样,文学的本质是难的。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当下文学的本质属性,获得时代性的共识性的看法,给人一个研究文学的根本方向和坐标。
  每个时代都有关于文学本质共识性比较强的本质属性界定。每一种新的文学本质主义理论的提出,都可以被看作是对之前僵化认识的一种反叛。既然极端的本质主义行不通,我们尝试在研究文学时提倡一种多元的建构本质主义,一种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符合当今文学发展实际的多元的建构本质主义。这种建构中的多维度文学本质不能脱离以下四个维度的考量。
  (一)关注多元文学现象。文学理论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关于文学本质的界定问题,就要以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文学本质理论不能脱离文学。新时期乃至现在如何构建新的文学本质观或是文学本质理论仍然是艰难的,认识到文学本质是历史的、多元的、复杂的,但不能把它看做是不可知的、神秘的。我们应该清楚文学的本质不是僵化不变的、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流动的。文学的发展会影响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理论应与时俱进,关注当下多元文化现象。
  (二)文学的超越性。文学是虚幻的真实,既与时代真实生活关系密切,也可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甚至可以凭自己的无限遐想预测未来,幻想整个世界的模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老生常谈但不过时。把握现实又能超越时代,文学的时间跨度是无限的。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也不是现实的模拟,它有自己的独立创造性,可以在现实基础上进行超越性写作。
  (三)文学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文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也不能只看到最近几十年文学发展的特点。关注文学新动向时,也不能脱离文学一直以来都保有的共识的根本性特征。在我国文学长河中,目前的文学发展状态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是更小的一部分。研究文学问题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历史意识,一味的所谓紧跟时代步伐只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局面。
  过去我们文学本质主义理论的建构,借鉴了外国人的理论,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有专门的讲述。文学意识形态论也是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启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本国文学发展,分析总结出我们所公认的文学的本质属性。文学本质问题的考究也要考虑中外文化差异。照搬照抄别人的理论解释中国文学,往往容易过度阐释或解释牵强。
  (四)人学性。“文学是人学”这种观点很多人都赞同,如果单纯以这句话来总结文学本质,又进入另外一个死胡同:人学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方面学术界都认可的说法。“人学性”这个提法相对来说知名度和接受度更高。要了解文学,首先要了解人,了解人性。文学离不开生活,在文学中要展现真实有力的人性生存和发展状态。展现我们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状态,不管是过去的、现在还是将来的,都应该成为文学的使命,人学性也是文学永远抛弃不了的性质。
  多维度考量文学本质问题是大势所趋。在写作、欣赏、再创造文学时,赋予文学独一无二的那个特性就是我们要探究的文学的本质。达成“一致性”与“共识”,有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各种非文学因素相互关联,是一种历史性与地方性的多元话语建构。在不断建构中,最终达成新的文学本质共识,继续维持文学的整体性体现文学价值。(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2] 陶东风.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J].文学理论,2009(7).
  [3]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5).
  [4] 陶东风.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J].文学评论,2007(5).
  [5] 曹顺庆 文彬彬.多元的文学本质——对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论争的几点思考[J].文学理论,2010(1).
  [6] 南帆.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文艺争鸣,2007(8).
  [7] 杨春时.论文学的多重本质[J].学术研究,2004(1).
  [8]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 童庆炳.反本质主义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J].文学理论,2009(7).
  [10] 詹艾斌.文学本质问题略论[J].天府新论,2009(2).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国外以及我国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那么,如何鉴定古玉新旧呢?
浙江移动的信息化推广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浙江移动信息化能结出丰硕果实是从观念转型开始的。“在移动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中,我们感觉最大的变
创建文明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什么是福?发财是福,健康是福,长命是福,太太漂亮有艳福,饱览美景有眼福,大快朵颐有口福……不过照我看来,这福那福,心安才叫福.
艺术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艺术乃是文化的显型表现方式,她具有自由、创新、突破和超越的深刻内涵。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我们身边,艺术的形式和成果无
期刊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任你想像力如何发达,有些事情还是想象不到,正所谓生活比想象更精彩,信哉斯言.
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探究造成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从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技能工人工资有着正向且显著影响。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
我们的社区里有一位老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见他总是一脸乐呵呵的样子,从没有人见他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位老人的烦恼事要此别人多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