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艺术教育是现今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受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问题的制约,我国当下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较为薄弱,国民的音乐欣赏水平普遍较低。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做出努力。本文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重要性及现状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做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现状;教改模式
近些年来,教育界、学术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就此谈一些主观想法。
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是我国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提高全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变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一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情感故事往往是音乐作品创作成功的先天条件。这些情感故事常常源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感悟,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感悟可以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淡化人们的功利欲望、消除感情的羁绊,使人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创作。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因此,要想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便成为各高校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音乐艺术教育以悦耳的旋律、变幻的节奏、不同的音色、优美的和声等特有方式感染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内心真善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同时,新时期教育模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把以取得好的升学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因此,高校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音乐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形象与逻辑思维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校应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进程,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技能飞速增长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故搞好音乐艺术教育是任何高校都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来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同时,音乐艺术教育也可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我国自古就有以“礼乐”治国的思想策略,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层次的陶冶。人们要想在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就不能只以主观想法来完善自我修养,还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实现。行为规范与艺术陶冶相结合是根据传统理念影响下产生的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更是必然趋势。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所要尽到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正如李岚清先生所说:“音乐的功能不止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是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印象的流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欣赏者可以通过形象思维使其在脑海中再现。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所谓艺术教育是指促进大学生思想文明、道德情操、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是不同于培养艺术人才专业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由于当前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国民思想观念等原因的限制,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国民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根据某所高校所做的音乐素质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爱音乐,认为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十分必要。但在这些调查者当中懂得简谱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熟练掌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系统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几乎为零。可见,高校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共中央在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着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也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渐被列入素质教育的行列。对于目前我国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等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一直被忽视,学校里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类教材和教学系统,部分高校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并建立了音乐教研室,但教授音乐的教师大都身兼数职,还负责其他方面的校园工作,致使老师无法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音乐教研室也如同虚设。西方国家的音乐艺术教育则与我国形成强烈的反差,如英国剑桥大学早在1464年就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870年就已把音乐课列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西方国家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仅培养出了著名的科学家,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重视,并从中得到启发,正确运用于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中。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国民对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致使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已不多见;在不少场所中,一些庸俗、不入流的音乐取代了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圣洁的艺术殿堂被“铜臭”所侵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阻碍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致使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已误入歧途。 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有音乐课,音乐教育的中断致使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教育模式改革方面认识不清,不能及时有效的改进授课方法,致使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甚至有的地方因缺乏音乐教育师资而随意停开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而无法有效达到艺术教育的实施目的,同时,高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音乐艺术教育显得更为苍白无力。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学生出现音乐素质不高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模式的思路探讨
高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深化教育改革,快速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高校要重点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体制;结合我国教育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中,使音乐艺术教育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兴趣、音乐基础,由基础开始,教师要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边引导边强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接近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高校可通过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课程选择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到正规的教育模式中。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积极开展以音乐艺术教育为目的各项相关活动,共同维护校园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将其他人文素质课程同音乐教育课放到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上,以人才素质培养评估为依据,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在师资管理方面要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保障教学质量。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于全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在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中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总览大局、展眼未来,肩负起音乐艺术教育的重任,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强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川,齐易.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编校:张影方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现状;教改模式
近些年来,教育界、学术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就此谈一些主观想法。
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是我国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提高全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变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一定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情感故事往往是音乐作品创作成功的先天条件。这些情感故事常常源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感悟,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感悟可以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淡化人们的功利欲望、消除感情的羁绊,使人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创作。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因此,要想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便成为各高校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音乐艺术教育以悦耳的旋律、变幻的节奏、不同的音色、优美的和声等特有方式感染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内心真善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同时,新时期教育模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把以取得好的升学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因此,高校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音乐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形象与逻辑思维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校应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进程,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技能飞速增长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故搞好音乐艺术教育是任何高校都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来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同时,音乐艺术教育也可以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我国自古就有以“礼乐”治国的思想策略,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层次的陶冶。人们要想在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就不能只以主观想法来完善自我修养,还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实现。行为规范与艺术陶冶相结合是根据传统理念影响下产生的新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更是必然趋势。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所要尽到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
正如李岚清先生所说:“音乐的功能不止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是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印象的流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欣赏者可以通过形象思维使其在脑海中再现。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所谓艺术教育是指促进大学生思想文明、道德情操、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是不同于培养艺术人才专业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由于当前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国民思想观念等原因的限制,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国民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根据某所高校所做的音乐素质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爱音乐,认为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十分必要。但在这些调查者当中懂得简谱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熟练掌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系统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几乎为零。可见,高校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共中央在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着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也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渐被列入素质教育的行列。对于目前我国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等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一直被忽视,学校里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类教材和教学系统,部分高校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并建立了音乐教研室,但教授音乐的教师大都身兼数职,还负责其他方面的校园工作,致使老师无法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艺术教育中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音乐教研室也如同虚设。西方国家的音乐艺术教育则与我国形成强烈的反差,如英国剑桥大学早在1464年就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870年就已把音乐课列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西方国家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仅培养出了著名的科学家,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重视,并从中得到启发,正确运用于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中。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国民对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致使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已不多见;在不少场所中,一些庸俗、不入流的音乐取代了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圣洁的艺术殿堂被“铜臭”所侵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阻碍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致使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已误入歧途。 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而言,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设有音乐课,音乐教育的中断致使学生难以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教育模式改革方面认识不清,不能及时有效的改进授课方法,致使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甚至有的地方因缺乏音乐教育师资而随意停开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而无法有效达到艺术教育的实施目的,同时,高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音乐艺术教育显得更为苍白无力。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学生出现音乐素质不高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模式的思路探讨
高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深化教育改革,快速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高校要重点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体制;结合我国教育国情,总结出一条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中,使音乐艺术教育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兴趣、音乐基础,由基础开始,教师要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边引导边强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接近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高校可通过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课程选择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到正规的教育模式中。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积极开展以音乐艺术教育为目的各项相关活动,共同维护校园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将其他人文素质课程同音乐教育课放到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上,以人才素质培养评估为依据,把音乐艺术教育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在师资管理方面要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保障教学质量。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于全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在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中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总览大局、展眼未来,肩负起音乐艺术教育的重任,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素质高、专业强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川,齐易.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编校:张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