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张锐看来,中国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体制问题,而是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以非专业医疗人士的身份介入这个行业,张锐所做的,一直都是搭建平台、盘活资源的事。
在创办《春雨掌上医生》之前,张锐在网易新闻中心担任副总编辑,选择移动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是他出走网易之前就认定的方向,而以移动医疗为最终目标,则与生活体验有关。张锐的父亲是一名儿科医生,过去经常通过电话帮助亲友进行简单的诊断和用药指导。张锐相信,如果能够解决信任问题,轻问诊其实可以是很多人的医疗选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更广范围之内的轻问诊在技术上成为可能,2011年,春雨基于这样的想法而创建,在赴医院就诊之前,进行分流,通过在线咨询,给一般患者以便利。
身体不适,问问看
在app store里,春雨医生对自己的描述是“真实公立医生解答健康问题”,每一个词,都直击“问诊”的命门,广播里以卖保健品为目的的虚假医疗节目、电视上播放频率极高的私立医院广告,都极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在春雨,患者可以匿名出现,但医生全都是实名解惑,在所有医生的个人描述中,公开真实工作单位,配以真人头像,使用者可以看到他们的职称和研究方向,也能参考之前的评分。 这无疑是能大幅度增进信任感的设计。求医方法并不复杂,可以按照科室,也可以按专长。
在这里,问诊的价格丰俭由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指定的医生,以200元~400元的价格进行15分钟左右的一对一电话或图文咨询服务,上传自己的检查资料供医生参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8元的价格,买一个包月的咨询服务,在30分钟之内,任何关于疾病的提问,都会由专业医生解答,这样的提问无法挑选医院和医生级别,但可以保证是匹配的科室,而这,就是一次轻问诊。
这就是春雨的定位,便捷轻问诊,相比线下排队—挂号—等待—问诊的复杂流程,轻问诊符合快节奏生活的要求,大量关于母婴、育儿、饮食、健美和心理的问题,诸如孩子吐奶怎么办、怎么防治痱子或是轻微失眠,实际上都不属于疾病范畴,即使去医院,也未必能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把轻问诊的需求定义成不用去医院,但可以得到知识和可执行意见的需求。”张锐如是说。
妇儿轻问诊的部分,一直是春雨做得最细致、也是用户体验最理想的产品。除了科学的提问解惑之外,春雨育儿医生也按照宝宝月龄每周推送适合的产品和适当的实用资讯,早期教育、儿童营养、儿童教育等热门知识的搜索,也让使用者觉得贴心。
目前,春雨每天有3万多条问题,100%的问题都可以获得解答,在医生的客户端上,问题采用众包的方式,以抢答的方式发布,也就是说,如果对医生的职称和就职单位没有太多需求,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30分钟之内得到专业解答。快捷灵敏的反应,一向是张锐最得意的。灵活的轻问诊当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医学上常将疼痛分为10级,春雨帮助患者进行1到6级的轻问诊行为,对于疑难杂症的诊断,春雨则建议用户赴医院检查。
二甲主力,盘活资源
三年来,春雨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主投机构分别是蓝驰创投和贝塔斯曼亚洲基金,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资本的进入是最直接的认可,尽管商业模式依然在探索之中,但大量的下载量和活跃用户,依然是张锐和团队成功的证明。与国外的类似产品相比,春雨的着眼点明显不同,他们的主要功能,不是预约。“美国的医疗环境市场化充分,医疗资源过剩,很多医生希望通过更过渠道获得病人,但中国不一样,好医院永远人满为患。”
创业初始,春雨主攻的医生群体是三甲医院的医生,而经历两年调整之后,平台上回答问题的主力群体是二甲医院主治医生,这也是由国内医疗资源的现状决定的, 张锐用一连串的具体数字给出答案,“中国的三甲医院病床利用率是104%,多出4%在哪里?是在走廊上。但是中国的二级医院病床利用率是多少呢?80%,有20%是闲置。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调度现实世界中的闲置资源,所以我们的平台聚焦在这批医生身上,把他们接到线上来进行用户轻问诊服务。”
现在,超过15000名医生在春雨平台上回答问题,他们主要利用个人的闲暇时间—就诊间隙,上班路上,下班之后,但就是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给患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在张锐眼中,移动医疗最有魅力之处,是改变人的健康思维。在公开演讲之中,他爱以极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描述移动医疗的未来,“几千年来的医疗在我的眼中就像路灯下面的光影,医生、患者都在光影下面,这个光影之外还有茫茫的黑夜,有需求,有生机,有动力,移动医疗就是针对这个茫茫的黑夜所做的一切。”或许,需要再过几年,移动医疗的发展能验证张锐诗意的描述。
但终究,在张锐心中,无论医疗以何种形式展开,总还有些神圣的味道,“投资人在移动医疗领域闻到了金矿的味道,而我们,却始终如履薄冰。”
在创办《春雨掌上医生》之前,张锐在网易新闻中心担任副总编辑,选择移动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是他出走网易之前就认定的方向,而以移动医疗为最终目标,则与生活体验有关。张锐的父亲是一名儿科医生,过去经常通过电话帮助亲友进行简单的诊断和用药指导。张锐相信,如果能够解决信任问题,轻问诊其实可以是很多人的医疗选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更广范围之内的轻问诊在技术上成为可能,2011年,春雨基于这样的想法而创建,在赴医院就诊之前,进行分流,通过在线咨询,给一般患者以便利。
身体不适,问问看
在app store里,春雨医生对自己的描述是“真实公立医生解答健康问题”,每一个词,都直击“问诊”的命门,广播里以卖保健品为目的的虚假医疗节目、电视上播放频率极高的私立医院广告,都极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在春雨,患者可以匿名出现,但医生全都是实名解惑,在所有医生的个人描述中,公开真实工作单位,配以真人头像,使用者可以看到他们的职称和研究方向,也能参考之前的评分。 这无疑是能大幅度增进信任感的设计。求医方法并不复杂,可以按照科室,也可以按专长。
在这里,问诊的价格丰俭由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指定的医生,以200元~400元的价格进行15分钟左右的一对一电话或图文咨询服务,上传自己的检查资料供医生参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8元的价格,买一个包月的咨询服务,在30分钟之内,任何关于疾病的提问,都会由专业医生解答,这样的提问无法挑选医院和医生级别,但可以保证是匹配的科室,而这,就是一次轻问诊。
这就是春雨的定位,便捷轻问诊,相比线下排队—挂号—等待—问诊的复杂流程,轻问诊符合快节奏生活的要求,大量关于母婴、育儿、饮食、健美和心理的问题,诸如孩子吐奶怎么办、怎么防治痱子或是轻微失眠,实际上都不属于疾病范畴,即使去医院,也未必能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把轻问诊的需求定义成不用去医院,但可以得到知识和可执行意见的需求。”张锐如是说。
妇儿轻问诊的部分,一直是春雨做得最细致、也是用户体验最理想的产品。除了科学的提问解惑之外,春雨育儿医生也按照宝宝月龄每周推送适合的产品和适当的实用资讯,早期教育、儿童营养、儿童教育等热门知识的搜索,也让使用者觉得贴心。
目前,春雨每天有3万多条问题,100%的问题都可以获得解答,在医生的客户端上,问题采用众包的方式,以抢答的方式发布,也就是说,如果对医生的职称和就职单位没有太多需求,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30分钟之内得到专业解答。快捷灵敏的反应,一向是张锐最得意的。灵活的轻问诊当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医学上常将疼痛分为10级,春雨帮助患者进行1到6级的轻问诊行为,对于疑难杂症的诊断,春雨则建议用户赴医院检查。
二甲主力,盘活资源
三年来,春雨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主投机构分别是蓝驰创投和贝塔斯曼亚洲基金,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资本的进入是最直接的认可,尽管商业模式依然在探索之中,但大量的下载量和活跃用户,依然是张锐和团队成功的证明。与国外的类似产品相比,春雨的着眼点明显不同,他们的主要功能,不是预约。“美国的医疗环境市场化充分,医疗资源过剩,很多医生希望通过更过渠道获得病人,但中国不一样,好医院永远人满为患。”
创业初始,春雨主攻的医生群体是三甲医院的医生,而经历两年调整之后,平台上回答问题的主力群体是二甲医院主治医生,这也是由国内医疗资源的现状决定的, 张锐用一连串的具体数字给出答案,“中国的三甲医院病床利用率是104%,多出4%在哪里?是在走廊上。但是中国的二级医院病床利用率是多少呢?80%,有20%是闲置。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调度现实世界中的闲置资源,所以我们的平台聚焦在这批医生身上,把他们接到线上来进行用户轻问诊服务。”
现在,超过15000名医生在春雨平台上回答问题,他们主要利用个人的闲暇时间—就诊间隙,上班路上,下班之后,但就是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给患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在张锐眼中,移动医疗最有魅力之处,是改变人的健康思维。在公开演讲之中,他爱以极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描述移动医疗的未来,“几千年来的医疗在我的眼中就像路灯下面的光影,医生、患者都在光影下面,这个光影之外还有茫茫的黑夜,有需求,有生机,有动力,移动医疗就是针对这个茫茫的黑夜所做的一切。”或许,需要再过几年,移动医疗的发展能验证张锐诗意的描述。
但终究,在张锐心中,无论医疗以何种形式展开,总还有些神圣的味道,“投资人在移动医疗领域闻到了金矿的味道,而我们,却始终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