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倡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方式,以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素养。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支持下的“支架式教学”最能实现学生在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因为历史知识的一度性、综合性、贯通中外古今的复杂性等,往往使学生很难完全自主地理清历史知识体系,也更难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精心梳理历史知识,在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与历史学习目标之间建立理解支架(即学习指导),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一步步把历史学习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笔者带着如此设想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探索。
  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教学为例。
  
  一、搭建支架
  
  围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与影响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理解框架:教师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原因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几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总的归纳与展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下列的某些前提条件。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政局的稳定。条件:市场(包括国内高层与国外市场)、资本、科技、劳动力、交通、资源、人才、主观愿望(如实业救国、追求利润)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对内进一步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中国的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和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随着新的阶级的产生或发展必然推动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阶级基础,有利于新的思想在中国的产生与传播。
  如此分析后,高中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但对它的应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
  
  二、进入情景
  
  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时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上所提供给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因为它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技术和主观愿望(对利润的追求)。具体表现:在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5年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原料。外商企业在中国的设立与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设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树立了榜样,同时提供了技术的来源,也诱导地主、官僚、商人对利润的追求而投资近代企业。它的诞生,从经济角度讲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从政治角度讲改变了中国的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从思想文化角度讲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基本上把握了这个知识框架的应用。
  
  三、独立探索
  
  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时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础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十九世纪末)和进一步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初)的学习,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以前的学习思路独立去探究这两个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教师只是适时地提示学生对学习思路的注意。
  
  四、协作学习与教师总结
  
  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与迁移水平的差异,在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后进行讨论、补充、修正对当前知识的理解,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达到全面正确地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和进一步发展时期的原因与影响的意义建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十九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原因在于这个时期它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某些前提条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劳动力、原料、技术等。具体表现: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大量赔款,除向列强借款之外,同时也放宽了对国内民间设厂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十九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列强加紧对外(包括中国)侵略,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列强进一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瓦解着自然经济,这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这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角度讲进一步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从政治角度讲改变着中国的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改变着中国的政治进程,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戌戊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从思想文化角度讲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最终形成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思想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在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呢?在于它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前提条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和主观愿望(对利润的追求、实业救国等)。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军阀政府都实行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企业发展的措施,如奖励实业等。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原料与劳动力,同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面粉、棉纱等需求的增加,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国外市场。这个时期,由于日本的加紧侵略,引起中国民众的反抗,如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等,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二十世纪初,民主主义与实业救国两股思潮并存,这也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如张謇、周学熙等)投资办厂。还有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成熟,如1914年,全世界人民商会联合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大会,与会者超过180人,代表22个省的商业资产阶级,提出了122项议案等等。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从经济角度看,它更进一步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继续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从政治角度看,它改变着中国的阶级结构:一方面促使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他们更强烈地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另一方面促使中国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从思想文化角度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更强烈地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由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同时无产阶级的壮大促使新文化运动转向,使其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苏俄学习”,在中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通过以上“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学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史,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基本把握,对此知识的再现与应用也易如反掌。笔者除对以上历史知识点进行“支架式教学”实践外,还在其他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上进行了探索,发现按照“支架式教学”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大大提高,学习能力逐渐提升。正如古人所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有效学习,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把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作者单位:722200陕西省扶风县教研室)
其他文献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
期刊
学生能自主评改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理论后,或是经教师按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几次训练后,或在较为明确的评改标准示例训练后,让学生进行的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写自己的,评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尤佳。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自主评改意识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
期刊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也强调真情实感。可是面对初中生的作文,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二是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我经过一段教学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观察积累,因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强。因此,切实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期刊
学好低年级应用题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很重要。其中它蕴含着一般应用题的几种数量关系,如果能独立而熟练地分析一般应用题中的问题、条件,并找到数量关系,对于学习复合应用题来说就打下了基础。学生是喜欢动脑思考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而应用题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找到动脑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都可实现。下面谈谈我们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总结的确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无疑,多读书,读好书,对学生大有裨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
期刊
在新的学期、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旧的教学模式中,有的甚至认为“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还实在些。为什么总是处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呢?我想:其一是没有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透彻,根本就不知从何下手;其二是不敢舍弃自己的旧思维进入新理念,怕失败。  那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摒弃传统弊端,大力加强“预设问题”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大部分展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教法。   【关键词】音、形模式联系 具体情景结合    一、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
期刊
如今,人类已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每个人来说,这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时机,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老师
期刊
人教版数学新课标教材的出现,一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实施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
期刊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提高效率关键在于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