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媒体指植物饮料将会是饮料市场的新增长点。走进超市和便利店,会发觉当眼处的很多饮料都打上了植物饮料的标志,包括凉茶。甚至连一向是碳酸饮料巨头之一的百事可乐,都推出了植物饮料“草本乐”。植物饮料是不是真有这么神奇,能成为今年饮料市场上的新亮点?
植物饮料成市场新军
为何今年的植物饮料突然这么惹人注意?一来是由于之前的“王老吉夏枯草添加风波”,令到大家发现原来凉茶是应该属于植物饮料范畴的。二来则是因为,植物饮料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技术标准。
据《饮料通则》的定义,植物饮料指的是: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即非果蔬类植物的根、茎、叶、花、子及竹或树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类和蕨类、可可、菊花等)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制品。而在植物饮料类的大旗下,又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及其他5类。这样一来,市场上有些自称为草本植物饮料的饮品,就不能乱叫自封了,因为根据该通则规定,以草本咖啡或草本植物的新资源食物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料,才能叫做草本植物饮料。
不过,关于它的技术标准却是待定,也就是说,如何从指标上去明确界定植物饮料这一领域暂时还是空白的。因此,有些企业就可以抓住这个空白,大玩概念包装,强调植物饮料的功能性诉求。
非凉茶植物饮料也打功效牌
目前市场上的植物饮料,主要延续了以往功能性饮料的一些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做了一定的细分,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去火型的,这是近两年凉茶饮料最为强调的功能;二是针对体内平衡、提神类,这主要是体现在一些功能饮料和运动饮料;三是针对体内器官调节功能的,包括清肺、清肠胃等;还有就是针对体表的功能性需求,例如苗条养颜类、体表润燥类。
部分凉茶品牌由于历史悠久,经过百年历史证明其有功效之外,很多新兴植物饮料的功效其实还是有待验证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种概念炒作上。最明显的莫过于之前“草本乐”饮料上市时的宣传:清润系列配方=“荷叶精华”+“8朵菊花精华”,以及温润系列配方=“上好枸杞”+“5颗红枣精华”。精确到个位的“8朵菊花”,采用的是来自“杭白菊之乡”——浙江桐乡的杭白菊,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个品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的确具有“其性味微寒,微甘,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的功效。不过8朵菊花是否就可以达到广告所说的平衡阴阳,让人体达到最大的和谐与平衡之功效就不得而知了。因为饮料包装上也并没有明确表明菊花含量究竟是多少。
其实这也可算是植物饮料的一个普遍“特色”。虽然《饮料通则》里对植物饮料下了定义,是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的饮品,但是饮料本身却无须标明这些原料占的比例是多少,其中所添加的其他元素——譬如添加剂所占比例又是多少,那么这不明比例的原料所能发挥的保健效用,就更让人猜测了。有营养师就表示,如果是偏向中药类型的植物饮料,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虚热来选用较好。
凉茶也是植物饮料有争议
至于日前甚嚣一时的王老吉“夏枯草”风波,则是因为它添加了夏枯草,按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除外(也就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的可药食同源的原料)。不过,由于王老吉使用夏枯草在卫生部已有备案,加之属于历史悠久品牌,所以最后都可算是大步迈过了。这也可视作罐装和利乐包装凉茶正往饮料方向发展。不过也有中医专家表示,凉茶不是饮料,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介乎于药和食品之间的食疗的一部分,并非老少皆宜的。
不过真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来执行的话,估计最头痛的不会是品牌凉茶企业,而是散布于广州街头的凉茶铺。尤其是那些非大型连锁店的凉茶铺。因为他们做凉茶的原料的品种等更为复杂,而且由于各自有其所谓的家传配方,压根都不公开的,即使想监管都监管不来。消费者也无从知道这些凉茶里边添加了那些成分,品质有没有保障。而且,很多凉茶铺的主理人本身也非执业医生,只靠着据说是家传药方来售卖凉茶,真是叫人看得一头雾水。
对于此种凉茶,中医方面的专家表示,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上火”,也分几种类型,有实火型、虚火型,同时兼有虚实夹杂、火中带湿等。而且不同的人,在体质上也会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如果不对症下药,即使无毒的药材,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植物饮料成市场新军
为何今年的植物饮料突然这么惹人注意?一来是由于之前的“王老吉夏枯草添加风波”,令到大家发现原来凉茶是应该属于植物饮料范畴的。二来则是因为,植物饮料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技术标准。
据《饮料通则》的定义,植物饮料指的是: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即非果蔬类植物的根、茎、叶、花、子及竹或树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类和蕨类、可可、菊花等)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制品。而在植物饮料类的大旗下,又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及其他5类。这样一来,市场上有些自称为草本植物饮料的饮品,就不能乱叫自封了,因为根据该通则规定,以草本咖啡或草本植物的新资源食物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料,才能叫做草本植物饮料。
不过,关于它的技术标准却是待定,也就是说,如何从指标上去明确界定植物饮料这一领域暂时还是空白的。因此,有些企业就可以抓住这个空白,大玩概念包装,强调植物饮料的功能性诉求。
非凉茶植物饮料也打功效牌
目前市场上的植物饮料,主要延续了以往功能性饮料的一些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做了一定的细分,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去火型的,这是近两年凉茶饮料最为强调的功能;二是针对体内平衡、提神类,这主要是体现在一些功能饮料和运动饮料;三是针对体内器官调节功能的,包括清肺、清肠胃等;还有就是针对体表的功能性需求,例如苗条养颜类、体表润燥类。
部分凉茶品牌由于历史悠久,经过百年历史证明其有功效之外,很多新兴植物饮料的功效其实还是有待验证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种概念炒作上。最明显的莫过于之前“草本乐”饮料上市时的宣传:清润系列配方=“荷叶精华”+“8朵菊花精华”,以及温润系列配方=“上好枸杞”+“5颗红枣精华”。精确到个位的“8朵菊花”,采用的是来自“杭白菊之乡”——浙江桐乡的杭白菊,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个品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的确具有“其性味微寒,微甘,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的功效。不过8朵菊花是否就可以达到广告所说的平衡阴阳,让人体达到最大的和谐与平衡之功效就不得而知了。因为饮料包装上也并没有明确表明菊花含量究竟是多少。
其实这也可算是植物饮料的一个普遍“特色”。虽然《饮料通则》里对植物饮料下了定义,是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的饮品,但是饮料本身却无须标明这些原料占的比例是多少,其中所添加的其他元素——譬如添加剂所占比例又是多少,那么这不明比例的原料所能发挥的保健效用,就更让人猜测了。有营养师就表示,如果是偏向中药类型的植物饮料,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虚热来选用较好。
凉茶也是植物饮料有争议
至于日前甚嚣一时的王老吉“夏枯草”风波,则是因为它添加了夏枯草,按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除外(也就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的可药食同源的原料)。不过,由于王老吉使用夏枯草在卫生部已有备案,加之属于历史悠久品牌,所以最后都可算是大步迈过了。这也可视作罐装和利乐包装凉茶正往饮料方向发展。不过也有中医专家表示,凉茶不是饮料,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介乎于药和食品之间的食疗的一部分,并非老少皆宜的。
不过真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来执行的话,估计最头痛的不会是品牌凉茶企业,而是散布于广州街头的凉茶铺。尤其是那些非大型连锁店的凉茶铺。因为他们做凉茶的原料的品种等更为复杂,而且由于各自有其所谓的家传配方,压根都不公开的,即使想监管都监管不来。消费者也无从知道这些凉茶里边添加了那些成分,品质有没有保障。而且,很多凉茶铺的主理人本身也非执业医生,只靠着据说是家传药方来售卖凉茶,真是叫人看得一头雾水。
对于此种凉茶,中医方面的专家表示,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上火”,也分几种类型,有实火型、虚火型,同时兼有虚实夹杂、火中带湿等。而且不同的人,在体质上也会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如果不对症下药,即使无毒的药材,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