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下面流出的泉水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西走廊北侧的山多为荒山秃岭,草木不生。民间传说是当年唐僧取经时,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起的大火把山上的树木烧光了。
  走廊中段的东大山却是一个例外。传说是那场大火烧起来时,碰巧王母娘娘往下倒洗脚水,把东大山上的火浇灭了,因而独有此山丛灌密布,绿树成林,仙姿秀丽,气象万千。
  东大山就在我们眼前了。
  一条险峻的山谷,引领着我们进入山中。
  眼前却不是想象中的秀丽仙山。走进山谷,两边是高耸的山峰,谷底全是形状各异的石头,石缝间冒出一丛山草,偶尔有一棵树,艰难地在石头堆里挣扎着。成林的绿树在哪里呢?秀丽的山景在哪儿呢?
  荒凉的山谷,乱石层层叠叠,山形嵯峨怪异。我们踏着乱石向山谷深处探寻。奇异的是,忽然在山谷一侧看见了一股细细的泉水。怪呀,一路进山来,并未见泉流,这泉水从山谷深处出来,流向哪儿去了呢?带路的老乡告诉我们,泉水没有流出山谷,它流进石头里面就不见了。这支山泉水,奇就奇在,它是从石头里流出来,又流进石头里去,两头不见首尾。
  走出五六里,前边的山谷稍许宽阔了些,两边的树木渐渐多起来。比起山外,这儿的树叶显得特别的绿。望着那翠绿的枝叶,我们不禁发出一声声赞叹。在城市里绝对见不到这样绿的树,就是乡间田野里也没见过这样新鲜的翠绿。不用说,是因为山里一尘不染的空气,才孕育出如此的翠绿。
  就在这里,绿树掩映间,半山坡上现出一座房子。原来那儿有一户人家。我们顺着山坡攀登上去,好一个幽雅的去处!山坡上恰好有一片地面较为平坦,那户人家就利用地形在这儿建起了房子。更好的是,山谷里那一支细细的山泉水,就从房门前绕过,为这户人家提供了生活所需。看得出来,山外常有游人来到此间,因而主人家特意准备了桌凳,就摆在屋门前有限的一片空地上。洁白的墙壁上,留有书法家题写的字迹:“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知主人家在这儿生活了多少年,他们在山谷里开荒耕种了一片土地,又利用山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了一群羊,还栽培了果树,种植了蔬菜。别看这地方偏僻闭塞,这个家庭里已经出了两个大学生。此处离山外最近的农村不过二三十里路,平时赶一头毛驴出山,半天功夫打个来回,各样生活用品就置办来了。他们甚至还用小型发电机发出了电,屋里的收音机就在欢快地唱着流行歌曲。看似与世隔绝的地方,却也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气息。
  也真是天地造化,这条山谷里铺满了乱石,独有这一方是沙土。因而,在这家人居住的山坡对面,另一面山坡上自古就有一座寺庙,名曰东山寺。据说,这儿便是晋代学者郭荷隐居讲学的地方。可见,数百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烟了。现在这座庙宇是近年间新修建的,香火还颇为旺盛。深山里虽只居住一户人家,却也并不寂寞。
  好一处世外仙境!
  不过,也有一事令我不解,这支细细的山泉水,到冬天结了冰怎么办呢?泉水断流,这家人如何生活呢?哪知,山泉水是不结冰的,即使是三九寒冬,也是照样长流不息。我望着小小山泉惊讶不止。这一段流程不是顺着谷底,而是绕着一面山坡流淌,一边是石头镶砌的岸,显然是人为的。可以想象,这家人引着泉水绕过自家屋门,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这支细流太弱小了,宽不过一尺,深只有几寸,到了寒冬它竟然不结冰?真是一个奇迹了!
  听说泉水的源头离此不过三四里远。我们决定沿着山谷往里走,去探寻山泉源头。
  前边,随着山势升高,山谷越来越狭窄了,遍谷堆积着乱石,树木也不多见了。我们就踏着乱石朝前走。山谷深处,石头也愈来愈大,常有巨石拦在面前,前边的人攀上去,再回过头来拉后边的人。望着眼前这险峻的深谷,我想,哪怕在这条山谷里往返走上十趟,也不会重复踏上同一块石头,因为你很难说哪儿好走哪儿不好走,所有的石头都在挡着前行的脚步,你只能照直往前,跨过一块石头就前进了一步。
  经历了一两个小时的奋勇攀越,终于跨过了那三四里乱石峥嵘的路程。
  “泉眼在这儿!”忽然有人喊了一声。我们都拥了上去。
  就在一面陡峭的巨崖下面,隐着一个碗口粗的洞口,泉水就从那洞口里涌出来,顺着山谷向前孱孱流去。
  我们站在泉眼前抬头仰望,好高的一架山啊!很难想象这一股泉水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从坚实的山崖下面冲开了一条细细的通道,在山石的重压之下涌流而出?这支山泉水在深山里蕴含了千年万年,它带着怎样的梦想,经历了怎样的奋斗,终于从重叠的大山里挣脱出来,奔向一个崭新的天地。
  这是真正的纯净水呵!我们欢呼着,都争着捧起那泉水,美美喝了一气。
  最奇的是,在泉水源头的旁边,不远的地方,山谷中立着一块方形巨石,有丈余高,石上并无一粒泥土,那上面竟然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山榆树。从树的形貌上看,至少有几十年的树龄了。或许,几十年前,不知山风从哪儿带了一粒种子,落在这块巨石上面。也许,这巨石上有一个小小的隙缝,隙缝间有少许泥土,这粒种子带着一个奇幻的梦,就在这小小石缝间生根发芽。可以想象,当初这粒种子发芽的时候,它是带着什么样的毅力,在坚硬的石缝间扎下了自己的根。那株幼芽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生长着,一年年用顽强的根须挣开巨石的挤压,用生命的力量逐渐劈开巨石,经过数十年的拼挣,终于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他的根竟把巨石一分两半,向着山谷下层深深地扎下去。现在,那石缝已列开有几寸宽的口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石缝中的树根已有胳膊粗了。
  看到这样的奇观,我们赶快取出照相机,蹬上巨石,在树下拍照留影。
  这时,一天的光阴已过去了多半。而我们的探寻只不过才迈出了第一步。东大山主峰高达3000多米,面积方圆数百里,我们只是刚刚走进了一条乱石叠拥的山谷,还远远没有看到高山上丛灌密布的秀丽山景。不过,望着山崖下流出的泉水源头和那一面巨石上的山榆树,我们已经看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顽强无比的巨大力量。置身在山泉的源头,凝望着眼前巍峨的大山,我们自身也仿佛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其他文献
卡普尔夫人每周都会到孟买郊区的市场去采购食品。按照以往的经验,由于食品在冬天更易于保存,印度冬天的食品价格一般都会下降。但是卡普尔夫人发现,今年冬天蔬菜和其他食品的价
采用改良涂片法对低温和常温条件下卡亡果‘台农1号’和‘Irwin’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卡亡果花粉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常温(25-30℃)条件下,花粉母细胞
距上次见面,已两月有余。  2013年5月11日,我们一行再访定西个人收藏家刘歧江。一路向东,直奔目的地。约10点,到达定西众甫博物馆。  有了上次的经历,此行轻车熟路,在等待刘岐江的同时,抓紧时间将上次拍摄中留下的遗憾弥补过来。这两月,看了部分古玉的资料,买到相关理论著作寻找支撑,再次来看实物,似乎感受更加深刻,落脚点更具体,少了走马观花的局外感受,物证的体验更真实。  我将看到的玉器、石器寻找
采用扫描电镜和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法,研究了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离区细胞以及钙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区的分离开始于皮层与维管束周围小细胞,先在这两个区域出现少量
2012年4月,兰州市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我着实兴奋了一把。作为西北旅游的门户城市,兰州终于有了这样一条朗朗上口、形象贴切的宣传词了!  兰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别说外地人不知,就连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也不一定全部知晓。既然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热爱家乡的兰州人,我决定利用周末、假日,按照媒体宣传的“兰州十大美丽乡村”旅游路线,把荣登上榜名单的苦水玫瑰
1957正11月2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在机场,毛泽东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以伟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保证世界和平的坚强堡垒,是一切不愿意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
为了提高山定子的生根能力,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山定子,诱导产生发根,并由发根诱导出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发根农杆菌株系、培养基、共培养时间以及添加乙酰丁香酮(AS)的研究,优化了发
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认识到“四人帮”篡党夺权的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才能挽救危局。1976年9月11日,华国锋告诉李先念,“四人帮”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
2013年7月2日下午,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拉善左旗文联主席张继炼与诗人邢云等到兰州。正要应邀往“四海宫”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先生打来电话,说他正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进行田野作业,问我有没有兴趣去看看。我略一思忖,说明天就去。叶先生连声说欢迎欢迎。他担心有变化,再三说出发前给他发短信。  在“四海宫”与张继炼、邢云、徐兆寿、田润宇等朋友见面后,聊几句,我就把话题转向齐家文化
地动山摇,来不及躲避了,整个教学楼都在下沉。看着身边4个无法逃离的孩子,他双手奋力将孩子们塞进课桌下,然后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身躯死死护住桌下的孩子。冰雹般的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