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所谓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中诸多价值观念中的最根本的,能够支配、影响其它观念的那种价值观。它是其它价值观的基础,是较深层的一个观念系统。为时代特征所决定。本文试图从人本、中庸、和谐几个理念的辩证结合,阐述当代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客观的反映,时代的需求,由时代特征所决定。
  【关键词】 领导者 核心价值观 人本 中庸 和谐
  【作者简介】 郑孟煊,广东清远市委党校教授。
  当前,人们对核心价值观说法不一。有的强调传统社会主义理念;有的强调普世适应性;有的只从表层一般道德观中去选择;有的把核心讲得过于泛化;等等。笔者认为,所谓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中诸多价值观念中最根本的,能够支配、影响其它观念的那种价值观。它应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它价值观的基础与出发点;二是较深层次的,带有哲学意义的(浅层次的价值观难起核心的作用);三是作为整个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它本身就是一个观念系统;四是从动态看,核心价值观必有时代性,为时代特征所决定。
  本文认为,人本、中庸、和谐等三个理念及三者的辩证关系,是当代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
  一
  人本思想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从历史看,我国古代已有人本思想的萌芽,如“天人合一”,“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城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唐代文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指出,六国亡于秦以及秦的迅速崩溃,皆因“不爱人”也,未有做到以人为本也。老子则认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指出善者是师,对不善者要借鉴,这是一种对任何人都要尊重和爱护的思想。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由神权到人权的觉醒,也体现一种人本理念的发展。因此,人本思想的产生与完善,体现着人类的文明进步。
  再从我国近几十年历史去看,在我国极左时期,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扭曲为见物不见人的,实质是不把人当人的“物本”倾向,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失误与挫折。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科学发展,使人本思想得以逐步体现。这些年来,以人为本已由口号逐步影响到政策;由管理手段逐步深化为发展目的;由抽象说教逐步渗入具体处理矛盾之中。这种前后对比及变化,说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历史必然性、时代适应性。
  从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其它价值观关系上看,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等,都是人的尊严问题,而这些价值观如果离开“以人为本”就没有了根基,只是骗人的口号而已。在分配领域里,对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关照弱势群体、形成合理分配机制等问题,离开以人为本价值观也无法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以人为本是基本方向,离开了人本,经济发展就失去意义,走向斜路。当前市场经济必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只有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确立,才有可能发挥其正面作用,抑制其负面效应。再如法治问题,离开了以人为本就会产生恶法,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有善法,我国才能真正迈入法治社会。
  因此无论从纵与横,从历史发展与现实实践去看,“人本”理念都是核心价值观。
  二
  中庸理念是当代社会人们认识世界、把握真理的核心价值要求,也是一种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观。极左思潮曾把“中庸”诬为不讲原则“和稀泥”、平庸、不进取等等。这除了误解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诬陷。其实,中庸不仅是我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而且在历史上有许多世界知名学者都曾给以充分肯定和论述。如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就认为“智慧与德行配合,由内而外表现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则更加以阐发,“言行要求适中,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譬如,勇敢介于轻率与懦弱之间,但是兼取两者的优点,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制衡的力量在于自己,任何极端都会带来后遗症。换言之,所谓适中,既不是走中间路线,也不是无为,而是居中与卓越……”在现代,日本知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则认为,中庸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中。
  中庸理念要求在时间上不早不迟,空间上不偏不倚,处事时不能“不及”,也不“过头”;心理上,不偏激,不保守;政治路线上不左不右……因此,就是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就是要尊重与遵循客观规律,违反中庸必脱离实际犯主观主义。老子指出,“天地不仁……不如守中”,就是告诉人们,自然界既养育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是不讲人情的,因此要“守中”,要遵循客观规律,要中庸。因此,中庸是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是哲学认识论的范畴,与实事求是相一致,是科学世界观的核心观念。
  再从道德价值角度看,孔学认为,中庸有以下“四性”:一是“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即达到中庸就是强者。二是“高”,“中庸其至矣乎”,即中庸是最高境界了。三是“难”,“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即与治国、厚禄、上刀山等比较,达到中庸更不容易。四是“鲜”,“民鲜久矣”,“依乎中庸……唯圣者能之”,即认为一般人(鲜)少能达到中庸,只有圣者可能之。孔学认为从道德领域去讲,“忠恕”接近中庸,大知者如舜,才能“用其中于民”,而对人们之间的恩怨关系,孔子认为,应“以直报怨”……这些都说明,中庸在道德领域也是基础性的,是核心的价值观念。
  三
  和谐既是客观事物的常态,也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与和,那么自然界,一切事物就各安其位,生态平衡,万物得以成长发育。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是“和”与“斗”的关系。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就是“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与“征服掠夺的思维方式”。人们称之为和谐哲学与斗争哲学。人类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认为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经济基础。和谐哲学并不否定斗争,更非否定矛盾,而是认为,和谐是一种常态,矛盾是客观存在,它可以通过和或斗去解决,斗争是求和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也不是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不能把斗争绝对化、无条件化。而斗争哲学则是把斗争放在第一位,为斗而斗,甚至认为“战争是万有之父”(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475)。我国“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是斗争哲学猖獗的后果。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则是向和谐理念的回归。由此可见,和谐哲学适应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与地位;斗争哲学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思维方式相吻合。   二是“和”与“同”的关系。和是客观事物多样性、多元化所使然。“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古人曾举例说明。比如做锅汤,主料是肉,然后有水,用火加热,再加调料,互相融合,才有美味,这就是“和”。因此“其美在和”,如果只是“同”,只有水一样,应“不济”了(不是汤了)。所以“和”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常态,必然状态;“同”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人的正确观念,必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和谐理念是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念。
  三是“和”与“强”的关系。有些人以为,讲和谐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这又是一大误判。孔子早就指出,“和而不流,强哉矫”,就是说和而不同流合污,是真正的强者。孔子还分析了两种强,一种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强,一种是“衽金革,死而不厌”的强。即是说宽容态度是强,不怕死也是强。因此,从和谐出发适当运用斗争手段去解决矛盾,就是坚强,就是强者,决非软弱。西方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1—497)认为,“宇宙基调是平均、秩序与和谐”。老子则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道者应“损有余而奉天下”,即是天之道趋向平衡和谐,作为懂得道(规律)的人,应当求平衡讲平等,应当有奉献精神。可见,讲和谐能把握规律的人自然是强者。
  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必然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得以体现。因此,诸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生万物”、“其美在和”,“以和为贵”等价值观念为群众所推崇与实践。
  四
  人本、中庸、和谐,这三个哲学理念相互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它们互相渗透,互为因果,互相补充,互相统一,从而成为一个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共同去支配、影响、决定领导者其它一系列层次的价值理念。人本理念在核心价值系统中,是基础性、根本性的,在系统内各元素互动中起着控制、调节的作用。中庸与和谐理念则是人本思想的必然延伸、深化与保证。人本思想若失去中庸和谐理念则必然被架空,无以实现。中庸理念侧重从认识论角度,而和谐理念则侧重从实践论角度去发挥作用。三大理念互相辩证渗透、结合,既各自发挥优势又共同去支配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充分体现其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与功能。
  这三个哲学范畴,是否成为当代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这不是某个领袖人物或权威学者所能主观认定的,而必须是客观的反映,时代的需求,是由当代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1. 当代具有利益关系复杂化的特征。利益关系是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当代人们(群体、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纵横交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事冲突,彼领域共利的状况。因而矛盾的解决已非单纯用简单的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相克办法所能解决。这就更需要智慧。未来学者曾经认为,人类几千年历史,在解决自身矛盾的主导手段上,经历从暴力、金钱到智慧(知识、科学)的发展阶段。越复杂的矛盾,越要用智慧、用双赢办法去加以应对。这就决定了中庸与和谐理念更深入人心。据加拿大人类安全中心一个研究报告表明,二战后,人类暴力冲突虽然从未间断,但战争数量在减少,冲突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每年平均每场造成的死亡人数,由1950年的3.8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600人;1993年到2003年难民人数也减少33%。这种趋势印证了人本、和谐理念影响的扩展。
  2. 当代具有信息化、扁平化的特征。由于科学的发展,信息、网络的普及,整个社会由以纵向、金字塔式转向以横向的扁平式为主的结构。纵向由上而下的威力在削弱,横向的、网络式的互动在强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其中尤其是当代个体人的地位、作用比历史任何时期更突出,使人本思想成为时代的要求。在人的积极性、人的智慧越来越重要的历史时代,许多大智者,如一些诺贝尔获奖者声称,“二十一世纪要重视二千多年前孔子的智慧。”这表明孔学的人本、中庸、和谐理念是时代需求。
  3. 当代面临资源短缺的特征。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状况,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时代性的命题,其实质关系人类的存亡兴衰,是“人本”的根本问题。在面临资源危机的历史时代,更呼唤人们珍惜环境、资源,更重视科学技术,更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正如,许多科学家已不断发出警告:“若不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人间争斗的恶性循环,在50年内将招致人类自身的毁灭”,这样的时代特征,也突显人本、中庸、和谐理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佩荣.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M].中华书局,2010.
  [2] 水成冰.中庸处世之道[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 罗尚贤.和生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周振国
其他文献
为切实加强省级困难劳模和职工帮扶专项资金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省级困难劳模和职工帮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厅字[2014]16号),设立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对娄底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逐渐进入“深水区”。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从娄底市国有企业现状、经济发展环境和成功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来看,打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场攻坚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市场化为导向、战略纵深推进”为主线,
为保持法规政策统一,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和规范性文件工作要求,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废止2件规范性文件,请遵照执行。
从领导创新的视角来看,社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领导危机包括领导环境的危机、领导方式的危机和领导体制的危机等。领导创新必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实现系统性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社会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由于长久相处,下属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当这些矛盾很难调和时,不少下属渴望领导干部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化解。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化解下属之间的矛盾须巧用
新任领导干部通常都满怀理想抱负,希望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展示自我。然而从以往的实践来看,一些新任领导干部不能妥善处理与前任之间的关系,影响工作开展甚至导致自己陷入困
各市知识产权局、商务局、工商局(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执法局、会展办、贸促会,展览业协会,各展馆,各展会主办方、参展方:为加强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会
领导行为在整合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创造价值方面相比管理行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使我们要像工业社会体验管理的价值那样重新体验领导的价值。本文从领导行为实现价值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