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人文”与“工具”的结合点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被视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质,《语文课程标准》对“工具性”的目标要求有了新的意义,对“人文性”的理解也超越了一般的“思想教育目标”,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仍然存在。的确,近代传统语文教学对语文课程的人文作用重视不够。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文匮乏,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确实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工具性的大力笞伐,似乎“人文”失落,罪在“工具”。于是,一股淡化工具的思潮沸沸扬扬,以至于连中考都忽略了语、修、逻的存在。那么,如何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传统的语文课过于注重工具性,过于偏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而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纳入了教学目标,一些语文教学则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强调“人文性”,对知识技能的训练熟视无睹,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有的教师认为搞“双基”教学就是“土老冒”。一时间,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繁多,热热闹闹,可就是听不到琅琅的书声,看不到词句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篇章的精彩分析。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教育,要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基础上去实现语文能力的自我成长,把文本作为二者的紧密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并非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同等对待,平均用力,而应在注重工具性时突出人文性,在落实人文性时兼顾工具性,即在打实基础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巩固基础,形成能力。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依托于语言文字的体悟、理解。如果抛开文本进行所谓的“探讨”, 或者抛弃语文讲人文的教育,结果虽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却远离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语文课被上得“浮”了起来,字词句的训练羞于见人,段落的赏析隐匿了,主旨的推求被说成是空疏无用甚至害人不浅的暗示。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字词的基本训练,我们将不知道语文素养将从何处产生,语言素养又该包括一些什么样的内容。语文的“双基”在任何时候发展到任何地步都是不应忽略的,语文的文本更不能成为“工具”与“人文”的附属物。因此,应立足文本,抓住语言,找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寻求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成的“兴奋点”,这才是正确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关系的出发点。
  “人文”原在语文中,“人文”原在“工具中”。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恰当把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不要将它们误解成两个可以割裂分开的东西,而应结合文本,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变平摊分割式为层叠蕴含式,把握语言、读懂文本,进行切实有效的语言文字教学,如此,人文也好,工具也好,民主也好,甚至生命,都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作者单位:136616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尊老爱幼,天下为公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代儿童,将是21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在“爱”的情感体验和培养方面程度如何,将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曾一度坐井观天地认为:只有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讲关心、帮助他人,而别的国度是不讲这些的。这其实是一种偏见。现在的孩子
期刊
回顾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自豪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我也在慢慢地成长起来,也是我心理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这期间,我苦恼过、伤心过、笑过、哭过……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以期能对我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刚刚担任班主任时非常的兴奋,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去教学生。当我真正面对学生时又感觉所有的事情都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我天天和他们在一起,
期刊
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大凡都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后才逐渐锤炼而成的。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名家的创作实践都证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教给学生修改的知识和方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作文前,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等。这样,让学生在感性地品读文章背后多一些理性的
期刊
“面向农村,献身教育。”在白城市专校训的指引下,99年,我就把教育的根深深扎在金州中学的沃土中,10年的教师生涯,6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深深地体悟到做好班主任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恰当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地看待学生,用爱与学生交流,因为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爱能使学生鼓起自信的风帆,爱能使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爱能给学生指明人生和奋斗的方向,同时爱也能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学生是朋友
期刊
班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意图能否体现,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班级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学生个体组成。由于他们在各自的经历、智力水平、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就造成了班级构成的复杂性,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消除这些差异,提高管理效果,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浅谈笔者的体会:    一、制度化管理,宽严有度    班级管理主要
期刊
【摘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是每一位教师的真诚愿望和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制作实验设备,并利用实验设备来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通过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制作设备 实验演示 激发兴趣    《电工基础》是技工校电器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培养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它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实验性均较强的特点,加上近年来自各地区的技工校生
期刊
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
期刊
【摘要】孙犁的短篇小说之所以被称为战争小说的“另类”,是因为这篇小说具备普通的战争小说不曾具备的特质:1.小说的主题具有浓浓的诗意美;2.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具有浓浓的诗意美;3.小说的景物描写具有浓浓的诗意美。教学这篇小说时,宜引导学生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关键词】鉴赏 芦花荡 诗意美 主题 主人公形象 景物描写     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虽然具有普通战争小说的特质——以残酷的抗日战争
期刊
演员以其精湛的技艺而获得观众的喝彩,歌唱家凭其美妙的歌喉赢得听众的掌声,教师则用出色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然而,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语文课如何导入新课谈几点体会:    一、采用导语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课外阅读,训练“综合积累”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读分析,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把课内所掌握
期刊